APP下载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转型路径

2020-01-02包晓曼

文化产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播媒介

◎包晓曼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不断更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统媒体正进行着深刻变革,这也使播音主持行业面临新的生机与挑战。从业者既要革新思维观念、适应环境,也要看清媒介融合发展而来的市场逻辑,提高创新意识,增强自身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如何进一步认识新媒体环境,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寻找到正确合理的转型路径,怎样认识新环境下的播音主持职业素养,成为越来越需关注的焦点。

一、播音主持行业融合发展新趋势

(一)平台联动:移动化、微型化、多样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平台走向移动化、智能化、微型化、社交化,这与不断普及的智能手机、大量推出的各种APP息息相关,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随时利用“三微一端”(微信、微博、短视频和移动客户端)实时沟通、发布信息。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逻辑主要体现在积极升级自身传播能力与传播技术,尽快适应数字化、移动化、多元化、交互化等特点的媒介融合环境,并快速成为新兴媒体;转型的市场逻辑主要在于对受众的变化,即转变以传播者主导的思路、培养用户思维、主动迎合市场需求。应对这种变化,新闻类媒体节目也进行了转型,不再是人们印象中“一本正经播新闻、一字不差念稿子”的传播模式,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进军新媒体平台,捕获广泛受众。

目前,广播电视台都已开设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号。前不久,央视新闻推出《主播说联播》栏目,将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内容运用短视频的方式推出,主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让受众感受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亲和力。地方广播电视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在线观看电视直播;北京交通广播在其微信公众号开设“听广播”功能外,还为用户提供了“交通查询”功能。这些结合新媒体平台提供的新功能,不仅提高了节目的展现率,还增强了粉丝用户的黏性。此外,广播电视行业还充分利用手机APP微型化、移动化的特征,积极开发客户端。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新媒体客户端——“大象新闻”,在APP中用户不仅可以收听广播,还能看新闻、看直播、开展线上教育等,定位上立足本土、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突破了受众只能接收单一形态新闻信息的局限。

(二)内容分发:碎片化、细分化、品牌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明显的中心化特征,而新媒体则是去中心化,多元声音、分众传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1]。也就是说,碎片化传播表现在传播主体、路径、内容、客体等方方面面。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是报纸新闻还是广播电视新闻都是完整连贯的,人们也习惯于深度阅读、反复阅读,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较为全面。但碎片化传播环境中的信息浩如云海,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专业理论素养和责任使命感。在媒体栏目和话题选择过程中,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相关问题的前因后果仔细分析,将准确、权威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除碎片化传播,互联网技术赋能也使受众进一步细化,出现细分化特征。在媒介平台算法与LBS等技术操纵下,人们所关注的内容越来越以“兴趣”为导向,受众已不再喜欢毫无特色、定位模糊的“全民播音主持”[2]。也就是说,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专业分工趋势愈加明显,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也必须要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不能像以往追求“高大全”,而是除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储备丰富学科知识、提升自我审美品位外,还应该去了解目标受众群体及自身市场定位,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强化品牌效应,加强对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做到“体用为主,华采为辅”[3]。媒介融合背景下,只有具备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在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

(三)生产模式:复合化、互动化、智能化

以往,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的“闭路”传输,传播单一性较强,与终端受众的互动交流有很强局限性。而且在传统媒体的大环境下,主播的身份和播报形式都比较单一,仅仅分为新闻主播、体育主播、娱乐主播等。传统模式下播音主持的线性内容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信息需求和媒体发展需要。目前,集采、编、播、评于一身,运用多媒体进行内容生产的“复合化”“全能化”播音主持人才,已经成为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要求、新标准。

作为节目话语窗口的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掌握全面的创新能力、创作思维与百科化知识体系,才能更有效把握节目方向。跨界主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网络节目,主持人可以利用平台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广播自媒体比较出名的品牌“青音”,其创作人本身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心理治疗师和节目主持人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这种“专家型”主持人离不开从业者对专业领域的积累与突破。现在,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依托新媒体视听平台轻松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互动,如利用弹幕评论和用户在线交流等。因此,视听节目的打造要充分研究受众心理,加入有效的互动元素,让沟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随着当下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主播“走到”台前,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新闻播报,帮助人类主播减轻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2019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AI合成主播“小白”,不仅可以模仿白岩松的声音,还可以谈“两会”、谈人工智能等。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AI合成主播既是媒介形式同时也是媒介内容,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普及,未来智能化将不断提高播音主持行业的竞争力。

二、媒介融合下播音主持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

随着新媒体视听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视听节目的一个元素,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要求,业界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呼唤“全能型”主持人。

(一)特殊使命:有责任的传播与不能逾越的底线

播音员主持人是大众传播具象化的符号,也是媒体话语权的具象化体现,因此在传播主流价值信息时应具备强烈的使命感与信任感。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播音员,肩负着在新媒体平台上传递社会主流意识、传承社会文化遗产的职责使命,是一种有责任的传播行为;必须完整地、正确地解读相关政策法令,决不能被商业利益诱惑,导致主流媒体失声、失语现象,更不能凭空捏造、让公众对信息产生误解或曲解等现象。所以说,有责任的传播,既是一条红线,也是播音员主持人不能逾越的一条底线。

(二)观念迭代:互联网传播与复合型技能需求

纵观国际国内著名新闻专栏,主流媒体播音员主持人都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如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无论是身体语言传递出来的情感氛围,还是对新闻播报的职业素养,都恰如其分,既不失严谨又亲切自然。尤其是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论方面都非常接地气、客观化。因此,播音主持人才在未来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应主动补充知识涵养,博闻强识,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素养,对社会事实有强烈敏感度,以用户为出发点,来解读新闻内容,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正确引导舆论的导向。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逐渐摆脱“传声筒”和“报幕器”角色定位,而是要向社会公众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情绪、声音和态度。从播音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具有强大的语言功底和自己的独到见解,让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具备规范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在信息碎片化的大环境中,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文化传承:从“符号意义”到“传播行为”

当代文化已进入一个“高度符号化”的时代,符号消费已远远超过物质消费。究其原因,第一,人民物质生产的快速提升,人们作为物质生产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在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第二,人们作为“符号意义”的消费者,需要通过消费“符号”理解“意义”,以取得存在感与参与感。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或几家公共信息垄断的局面,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场景下,作为传播者、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播音员,既要协调社会其他圈层,使社会公众形成一种社会共识,也要对歪曲传统文化的现象予以纠正,并承担并执行起媒介的文化教育功能,这将十分考验播音员的文化底蕴与传播技能。例如2019年11月由央视综艺频道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青年人文化沉浸式类节目《一堂好课》,由康辉担纲“好课班主任”作为节目主持人,在第十一期课堂走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外教课》上,他在节目中评论到:当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越来越多的机会去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都可能代表中国,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张中国的外交名片。在这个系列节目里,主持人就很好地发挥了正能量的文化传播,也正确执行了媒体的教育职能。

(四)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节目出现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从过去“一味教化”的模式,到现在的“追逐用户”。节目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成为节目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与受众进行即时沟通的能力,对栏目进行科学设计,加强节目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做到多位一体,广泛运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FM等互动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交流。另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增强互动性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照本宣科”,创新内容传播,增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作品创作能力,正确执行阐述性的播报及时事评议,且观点鲜明以正祝听。从当前受欢迎的新媒体节目来看,很大一部分成功的原因在于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特色鲜明、语言独到丰满,可以根据节目的变化随机应变,机智幽默,并努力渲染出节目个性化的场景,引人入“境”。相较于传统播音员主持人严肃形象,新媒体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个性化、亲和力、互动力上更好地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提升节目的影响力与品牌力。

(五)左膀右臂:人工智能与人文关怀的并举

人文精神传递出来的情感是温暖的,播音主持人才需达到社会共识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与广大社会公众站一条线。这不仅是当代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不变的标准,也是时刻应“保持在线”的一条底线。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广播电视传媒由过去单一舆论引导者身份,向着经济创收者和舆论引导者的“双重身份”的转变。

人工智能所产生的数据是冰冷的。作为新兴媒介与技术融合的典范,AI合成主播在满足大众新鲜感,弥补播音主持人才缺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引发的人文忧思也不容忽视。如AI主播无法模拟出主持人的思想、阅历、生命体验以及对播报内容所产生的共情。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应学会利用节目的人文语境、情感语境去展现人文主义的光辉,如面对重大灾难新闻时流露出的悲伤情绪、面对举国欢庆之时展现的欣喜之情等。因此,我们在运用AI主播时,既不能过于依赖人工智能,也不需产生即将失业的压力,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无法模拟人类情感的优势,强化本职业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的播音主持人才,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如何熟悉掌握新媒体的时代特征,更新思维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播音主持人才快速适应新媒体语境,推动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播媒介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