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指南”不寻常!

2020-01-02

农民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春耕农资指南

3月3日,《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在中国政府网发布,迅速被各大网站和公号转发。仔细学习这个“指南”,感觉不同寻常!

第一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传递出的重要信号。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通知,可见此事极端重要。重要就重要在,这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议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重要就重要在,这是疫情之下的春耕,是收官、攻坚之年的春耕。这无疑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春耕生产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小康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如何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个“指南”,给出了方向。

第二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凸显出春耕生产的紧迫性。我们注意到,“指南”通知以国发明电的形式下发,可见此事极为紧迫。农业农村系统的同志都非常熟悉,每年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一般都在3月春分前后召开,但今年提前到2月25日开,且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这亦显得不同寻常。就是充分考虑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难度和后续影响,提前部署、及早动员,争时间、抢进度。这样的调整,客观上“拉长”了春季农业生产,为春耕生产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窗口,争取了更主动的回旋余地。

第三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突出强调确保粮食面积。民以食为天。疫情之下,更显稳产保供之重要。收官之年遭遇重大疫情,粮食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指南”在开篇就明确提出“压实责任确保春播粮食面积”,要求各地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稳定在上年水平。粮食是在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面积确保不了,产量就没有保证。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主产区利益补偿不到位,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滑,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稳面积、稳产量,任务艰巨、形势复杂。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一半,事关两季收成。“指南”强调稳定春播粮食面积,顺应当前春耕备耕的复杂形势,契合全年粮食生产大局。“指南”进一步压实了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明确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系列“硬政策”,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第四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超常规要求恢复生产秩序。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周而复始,农民种田早就过了政府催种催收的年代。地如何种,田怎么管,都是农民说了算,不用政府来操心。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干扰了生产秩序,打乱了农民的生产节奏。一些地方的“一刀切”,让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都成难事,春耕生产遭遇诸多堵点。恢复生产秩序,成为今年春耕生产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指南”针对低、中、高风险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全面、有序、稳妥”的恢复生产策略,要求分区按时抓好春管春耕,并就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农资到村到户,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等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对于农民的所急所盼、基层的迫切需求来说,这个“指南”就是及时雨、雪中炭。

第五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提倡创新方法开展指导服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中央部委到各地政府都在采取新的办法,积极有效地解决春耕难题。我们看到,各地纷纷推出数字春耕、线上春管、保姆式服务、无接触种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备春耕。疫情为我们带来难题,同时也催生了农业领域的新业态,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加凸显出技术革命对改进传统农业的重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次疫情之下的春耕创新,为我们总结出一套转危为机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指南”。

春意最浓在田间。“指南”已经发布,政策陆续出台,下一步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迅速掀起热潮,全力以赴打赢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确保夏粮生产首战告捷!

猜你喜欢

春耕农资指南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380多万吨国储春耕肥投放市场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春耕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