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文科专业建设策略探析
——以白鹿原的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为例

2020-01-02陈倩倩

文化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鹿原资源整合文科

◎陈倩倩 王 博

(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校文科专业建设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对人文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与理工科的很多专业相比,文科专业素来存在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定位模糊的问题。因此,该如何进行文科专业建设,从而培养出能够担负起“培根铸魂”工作的一流文科人才?应从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的角度切入,探索如何开展文科的专业建设工作。

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包括了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因此,对于将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融入具体的文科专业建设,本文将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依托资源整合,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

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越来越注重其知识横向迁移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长项。而传统的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由于其专业的综合性特征,专业能力培养定位不清晰,致使其毕业生职业适应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普遍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因此,对于本科高校来讲,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应基于学校定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资源优势,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

以西安的地方本科高校为例,应坚持以西安的“五都一枢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全球硬科技之都、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国际生态智慧宜居之都、国际重要门户枢纽)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为依据,积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上进行对应调整。那么,文科专业应该如何构建特色的专业体系呢?为了使分析更加具体,这里将以西安市东郊白鹿原区域资源的整合为例来展开说明。

比如,白鹿原仅围绕“白鹿”与“鲸鱼”就形成了很多传说。另外,因西汉三陵都选址白鹿原上,围绕修陵、下葬等活动又产生了很多的传说。再有白鹿原曾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继而又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故事。不仅如此,甚至不同的村庄对于相同的文化类型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曾在白鹿原上盛极一时的祈雨活动,即便是相邻的村子,活动的仪式都可能有较大的区别,应对那些主题化明显的、特色化突出的,尤其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活动进行重点培育发展,并结合“文化遗产学”专业的相关理论进行重点建设。

白鹿原上固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如剪纸、绘画、泥塑、竹篾编织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乡土风情。深层次的挖掘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价值,使其作为一种载体来支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打造创意服务与文化旅游类的特色专业群。

白鹿原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包括代表岁时节令类民俗的忙罢会;代表衣食住行类民俗的白鹿原特有的饮食与建筑风格;代表人生仪礼类民俗的婚俗礼仪;代表信仰类民俗的众多的白鹿原宗教与庙会;代表民间游乐类民俗的白鹿原民间游艺等活动,如民间高跷、舞龙、舞狮、民间曲艺等。这些都是民俗学专业的重要资源。

事实上,专业间对资源的利用都是相互的,这种交互式的专业建设更有利于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实用的专业发展机制。

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形成课程,但它是形成课程的重要源泉;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2]。显然,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既是开发一些能够直接形成课程的资源,也包含着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资源。

目前,很多人文学科专业的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载体,呈现为静态的存在状态,继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等,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造成专业建设上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课程资源的载体与形态不应作出静态与动态的划分,它只能是一种动态的运行状态,是一种鲜活的东西,其价值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不断与之对话的过程中”[3]。也就是说,如果把课程资源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资源,会更加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是,区域资源中潜藏了怎样的课程资源?应该引导学生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依然以白鹿原的资源整合为例,讨论如何从区域资源中开发和挖掘课程资源。

通过对白鹿原区域村落的走访和调研发现,白鹿原虽然与西安市市区的空间距离较短,但是因为特殊的地形特征使其与西安市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同时,白鹿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比较完整。例如与村落起源相关的民间传说,因与本地区的历史遗址、地理特征和各村庄的故事结合,使得传说和故事显得更为亲切[4],也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类似的还有民间故事、庙会、芒种会、忙罢会、民间技艺、民俗会、社火游艺活动等,相对来说都保留的比较完整,而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文科专业的特色课程资源。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调查整理具体、形象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既可以拓展文学视野,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具体的文学事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民间技艺、民俗会、民间寓言、民间游戏等区域性的文化资源中汲取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可将民间的说唱艺术延伸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从而丰富课程体系结构。不难看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是对课程体系的具体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资源开发和整合的主体。但是,由于开发和整合工作本身的错综杂乱,要真正做到去伪存真,还需要相关课程教师的指导与引领。

三、基于资源整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社会发展对职业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职业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这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对专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专业教育是对社会分工精细化的适应,同时,也促成了知识上的分类以及劳动上的分工与合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课程资源整合程度的不断深化,当代的本科教育与专业建设,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已不仅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单纯使用者,也是教育教学资源的积极建设者与开发者。那么,基于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首先,通过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研究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方法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调查和整合区域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搜集的资料与故事的社会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提炼,既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背景,如对民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信仰与宗教、民间商业、口述历史等内容的意义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历史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学、地理学、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教师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提升,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反哺作用。这符合当下的“新文科”教育理念,能促进这一理念的落地实施。

教师对区域资源的整合与调查,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例如,针对具体的调研对象,做出怎样的调查设计?具体采用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又如何做出相应的实地研究和资料分析?教师在实际调研中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师的研究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学术思维能力。

(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明确专业方向

其次,通过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可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明确专业方向。

对区域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强化,也可以在实践中反思,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重整与优化。

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教师,因为专业性质的特点,文科专业教师的知识更多来自教材、专著等文献资料,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虽然必要,但是过于单一,不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教师可将白鹿原地区的民间传说作为案例,借助其中的超自然意象、画面或原型来启发学生掌握母题、原型理论[5]。

四、结语

在全国高等教育全面实施“双万计划”,积极投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建设文科专业,教育部明确要求应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文科建设。但是,作为地方高校,如何立足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定位,如何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开展“新文科”建设,并做好文科专业建设工作,或许从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的角度入手,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的课题。

猜你喜欢

白鹿原资源整合文科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