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认同培育

2020-01-02韩丽娟秦婉如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语教学语言

韩丽娟,秦婉如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河南洛阳 471822)

语言和文化互为表里,语言是文化的外化,而文化是语言的根基,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导入,也只有进行文化认同才能够全面提高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也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

1 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1.1 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展示,也是交际的工具,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我国在21世纪初就已经将英语作为学生必要的学习科目之一,纳入到了对学生的考察列表当中。尤其是目前很多大学教育,甚至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当中,就已经开设了《国家语言概况》《西方文化导论》、文化入门文化交流等相关的课程。即使是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育当中,也由于兴趣和交流的需要,而开设了类似的素质拓展过程。

1.2 文化是语言的根基

在现代语言教学体系当中,语言和文化互为表里,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就失去了根基,而语言的使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文化环境之下开展的。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了解西方的文化,就无法熟练地应用英语当中的一些俚语和固定句型,来展现自己的意思,在语言使用方面也就不够地道。同时,英语文化当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常用短语等,也会影响词汇语法和具体的表达,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掌握西方的文化知识就无法深入精准的学习英语。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遭遇学习上面的瓶颈。

1.3 文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质上来说,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大部分是为了日后交际使用,因而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不仅要了解背后的文化知识,还要了解语言具体的使用环境,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的交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很多交流都发生在书面或者虚拟的网络当中,因而学生很难通过肢体表达等隐形语言,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只有理解词汇短语表达句式背后的文化含义,才能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的实际效果。这也就是说,在进行学生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要结合语言教育的具体要点,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素养[1]。

2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

2.1 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别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本质上面的差别,虽然在近些年的交流当中,两种文化互相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融合,例如,多样的外来词汇和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西方节日等。但是本质来看,两种文化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以及文化交流,只有深入的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别,并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求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语言的相应背景和实际的应用,才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然而在现代化的语言培养当中,存在很多不同程度的问题。

2.2 移情主体界定困难

移情的主体断定是一个显著的困境,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当中,怎样移情是困扰学生进行文化认同的主要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只有从目前的学习情境入手,掌握文化交际的基本过程,并且在实际考察的过程当中学会移情,应用移情技巧,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他人说话的意图,才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文化的具体内涵。但是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身的行为与思考。长此以往,这种文化侵入的现象,会危害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甚至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2]。

3 优化英语课程设计提高中国文化认同感

3.1 深入理解文化认同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看,文化认同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以及知识交流的过程当中,与其他的群体进行沟通了解、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同一文化的确认,最终获得归属感。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多种形式,考虑到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血缘关系、社会群体等,并应用语言来对上述内容进行概述。认同与差异本质上来说是相互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系可以分为主要矛盾方面,也可以分为次要矛盾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深入的认识到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的连结与纽带,从而引导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3.2 创新英语教材

从目前英语教材的类型以及内容上来看,大部分的英语教材都适应西方的文化核心,以西方的英语教学人员为主导。这也就决定了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设计当中很难体现中国的文化认同,因而在新时代要想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就要在西方英语教材当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3.2.1 成立专家课题小组

全面对目前市场上的英语教材进行整合与分析,尤其是探讨这些教材当中哪些内容是对于文化认同有意的,而哪些是与我国目前的核心文化相悖的,通过这种筛选与梳理的方式,整合出新的更适用于目前学生需求的教材。例如,在介绍西方文化知识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入中国文化对比的内容,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印象,全面提高教育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3.2.2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中国文化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口语表达教学以及书面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节日表达方式、文化理解能力等知识,进行全面以及系统的教学与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当中,融入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3]。

3.3 注重教学的客观性

进行比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客观的展示中西方的文化差别,避免片面主观的评判,影响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课堂积极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全面正确地看待。例如,上海市某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就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于中西方的节日文化进行对比,一些学生用英语说出:“Western festivals such as mother's day are in line with China's core socialist values”。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Such an externalized way of celebrating mother's day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introverted character of Chinese people”.

教师还要进行审慎的价值判断。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西方文化的判断要审慎,尤其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要轻易地否定西方的文化,也不要片面地强调中国文化的优异性,而是要通过举例子以及情境教学的方式,分析不同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看到西方语言运用背后展现出的文化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分层次、分阶段地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4]。

3.4 注重文化起源讲解

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对中国文化具有较低的兴趣,甚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完全摒弃中国文化,这是由于对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导致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未能形成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有效连接,之后的教育过程,考虑通过对文化起源、传承和发扬路线的介绍,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关联思维。比如,英语文化中和动物相关的词组,如dog,horse,教师可以讲解英语文化起源阶段和这类动物的关联,同时讲解在对应的中国文化思想体系内,各类动物的应用模式,如英语词组love me,love my dog,则在中文背景下可以直接翻译成爱屋及乌,讲解过程要说明狗在西方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再比如,talk horse,中文翻译成吹牛,则要讲解该词组的产生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应关系。

3.5 形成多媒体教育体系

笔者提出的多媒体教育体系并不是只在上课过程,使用PPT 展示设备以及电脑设备,让学生了解各类信息,而是要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娱乐、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逐步建立基于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思路[5]。比如,在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时,虽然当前的国内电影中含有字幕,但是教师依然可以鼓励学生获得自主翻译的结果,如《阿甘正传》中的台词,I don't know if we each our destiny,or if we a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ds,字幕展示的翻译结果是“我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有设定好的命运,还是只是随风飘荡的结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取得的相关词组、成语以及诗歌语句,让学生形成文化关联思维,比如,某学生翻译成“个人命运如何形成?是上天注定还是身如浮萍?”,另一学生翻译成“命者,运也,其天授乎?其自取乎?”,无论哪个翻译,都可以体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使用古文进行翻译,只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行翻译即可。

3.6 构建外来语积累体系

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和多种外来文化进行融合,最终形成文化思想上的衔接关系,比如在一些外来词汇上,在当前的人们生活过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比如,对于英语词汇中的black horse、bottleneck 等,这两个词汇分别代表黑马和瓶颈,在原有的中国文化中,并不存在这类词语[6]。

3.7 形成关联融合思路

关联性的融合思路建立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各类词语含义和具体表达模式的情况下,让其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在语句的翻译过程,都可以使用中华文化中的特定词汇表达情感,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7]。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向学生发布的资料为《乱世佳人》中台词“Whatever comes,I will love you ,just I do now ,until I die”,之后让学生使用中国文化的情感表达模式,以及中国文化和产生的词汇进行翻译,比如,某学生翻译成“吾心永恒,地老天荒,今海誓山盟,天地作证”,虽然从表达的结果上来看,原句中并不存在“盟誓”这一因素,然而在中国文化体系内,当出现这些词语时,通常是表达对恋人的一种约定,体现出了脉脉含情。教师可以多次让学生参与这类练习模式,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翻译,如学生给出的结果为“自助者,天恒助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之后取得文化思想的优越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民族文化的认同是语言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当中,既要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强调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该文的分析可知,研究英语教学当中中国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我们从问题的角度看待目前中国文化缺失的相关问题,因而我们要加强系统性研究,探讨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方案,从而分析目前英语教学的模式问题,提高英语文化导入的针对性以及灵活性。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语教学语言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