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出土青铜器的保护工作与修复方法探索

2020-01-02万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表面

万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乌鲁木齐 630000)

1 青铜器的文物价值以及青铜器保护工作的意义

我国的青铜器在全球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我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见证者。青铜器能够体现出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早期的青铜器一般作为器皿或者摆件,甚至作为“象物”,能够体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文化。青铜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博物馆应当做好出土青铜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要能从更深层面了解青铜文化、熟悉青铜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青铜文化传承下去。

新疆伊犁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节点,青铜器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址,距今已经有了3 600 多年的历史,这对于探索和挖掘伊犁河谷地区青铜器文化具有极高的意义[1]。在青铜器中不仅包含了各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还包含了音乐文化[2]。例如,新疆伊犁地区出土的“人羊高足铜盘”就作为权利的象征,当地部族的首领很有可能将其作为号令信物或是祭祀物品。还有一些青铜器是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或者音乐乐器,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伊犁地区的青铜器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疆史前发展史,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过程。因此做好伊犁青铜器出土的保护工作,对于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青铜器文化以及传承青铜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出土青铜器受损的原因

2.1 地下埋藏环境造成的损坏

青铜器主要是由铜和其他金属元素熔铸而成的,由于材质的特殊性,一些青铜器深埋地下长达3 000 多年,这就可能会因为长期埋在地下而受到腐蚀。不同土壤环境和地质环境的青铜器锈蚀问题也不相同[3]。土壤的酸碱性、含水率、孔隙率以及土壤中的盐类组成都会对青铜器表面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在某一时期,当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也可能会导致地下文物受到损坏。如果青铜器表面附着物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青铜器的考古和研究造成影响。

伊犁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多雨,夏季干燥,季节性的淋溶,使大部分易溶性盐流失。而钙则随着重力向下运动,随着环境的改变,在地下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形成钙积层。钙化作用是草原土壤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对伊犁地区青铜器表面包裹土进行检测发现,土壤PH 为碱性,主要成分为石英SiO2,钠长石Na2O·Al2O3·6SiO2,钙长石CaO·Al2O3·2SiO2,方解石CaCO3,镁黄长石Ca2(Al,Mg)[(Si,Al)SiO7],蒙脱石(Al,Mg)2[Si4O10](OH)2·nH2O。这说明伊犁地区的土壤有钙化现象存在。同时土壤中发现了大量氯离子存在,这些因素都会对青铜器腐蚀造成影响。

2.2 挖掘过程造成的损坏

考古出土大多伴随着基建发掘,如果在出土考古的过程中,从业者经验不足,没有准确判断土层结构,或者基建发掘地层时由于机械破坏或者人为失误也有可能导致出土的青铜器受损,也容易导致青铜器的整体性遭到破坏,甚至会失去考古和修复价值。因此在考古之前,就需要考古人员对地层进行勘察,确定合适的挖掘方式和考古工具,对于一些比较完整的青铜器应当注意避免与考古工具发生碰撞,对于已经破碎的青铜器应当将全部碎片收集完毕。在伊犁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就出现了严重的破损变形,经判断因为出土时受到外力所为。

2.3 出土过程造成的损坏

青铜器长时间埋在地下,地下含氧量极低,地下整体环境比较稳定,这样就减缓了青铜器的氧化反应速度和腐蚀速度。当青铜器出土之后,这种稳定的环境就被打破,青铜器在面临新的环境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空气中的湿度、氧气含量、光照强度等因素与青铜器表面迅速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会给青铜器造成损伤[4]。如果在青铜器出土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保护,青铜器突然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分大面积接触,极有可能导致青铜器出现明显的氧化反应。有学者做过实验,表面带氯的铜器在湿度超过55%的情况下,表面的氯化亚铜会迅速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对青铜器造成腐蚀。

伊犁博物馆馆藏的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有有害锈的存在,部分器物矿化非常严重。对伊犁地区环境的湿度进行调查,发现伊犁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在57%以上,这种湿度显然对于青铜器的保存不利,出土的器物如果保存环境湿度过高,就会加快青铜器的锈蚀和氧化反应,从而使青铜器受到变质,给出土青铜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青铜器出土后,要第一时间对青铜器进行保护处理,保持环境的干燥,避免强光对其照射。

3 青铜器的修复理念

(1)传统的修复理念。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的是将缺损或者破碎的青铜器进行修补,力求将青铜器还原成其本来的样貌。但是在实际的修复过程当中,一些修复人员会掺杂个人情感,按照其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修复,这样就可能降低青铜器的文物价值,影响青铜器文物的历史价值。现有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制度比较笼统,这样就导致不同的文物修复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最终影响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2)现代的修复理念。新时期的青铜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工作人员已经发现传统修复理念存在的弊端,经过数代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努力研究,逐渐探究了现代青铜器文物修复理念。现代青铜器文物修复理念提出:在修复时做到尽量少干预,在保护文物整体和历史价值的前提下,对青铜文物进行修复,并减少对文物的损坏;使用无损可逆材料,在修复过程中,修复材质不能对青铜文物的保护和研究造成影响;青铜文物修复位置应当能被识别出来,做到修旧如旧,远看看不出,近看能看出,且不影响文物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在修复过程中,尽量还原青铜器的本来样貌;在修复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等,分析其具体作用。这样才能确保文物的修复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出土青铜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起到积极意义。

4 青铜器的保护工作与修复方法

4.1 传统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方法

(1)青铜器的环境处理。在传统的青铜器修复与保护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的是合理控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与保存环境,一般需要将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35%以下,环境温度维持在18℃~23℃,同时对青铜器进行除氯处理,这样能够给青铜器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降低青铜器的锈蚀。

(2)青铜器的有害锈处理。在青铜器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应当对表面的锈蚀进行处理。一般将青铜器表面锈蚀分为有害锈蚀和无害锈蚀两种,无害锈蚀是青铜器在土壤中受到的空气和水分腐蚀出现的锈蚀,这类锈蚀不会发生延伸,青铜器不会再出现二次腐蚀,反而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罩,更凸显了青铜器的古老和神秘感;而有害锈蚀也被称为“粉状锈”,学名碱式氯化铜,是青铜器文物比较常见的一种有害物质。粉状锈的整体偏软,主要成分有氯离子,氯离子是青铜器有害锈产生的罪魁祸首。当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在青铜器文物表面出现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盐酸,而盐酸会加剧青铜器的腐蚀速度,因此必须要尽快将有害锈蚀进行处理。

工作人员要先对青铜器文物进行清洗,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污染硬结物,能够清晰展示表面的病害状况,再处理青铜器表面存在的锈蚀。清洗用水一般会选择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因为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比较稳定,属于中性物质,不会对青铜器进行二次腐蚀,同时沿着青铜器表面的纹路和缝隙进行清理,确保每一处都能清洗到位;然后清除青铜器文物表面残留的氯离子,这样能避免青铜器出现二次腐蚀现象;然后使用物理除锈法和化学除锈法,将表面残留的锈蚀进行处理,要根据青铜器的腐蚀程度、铜胎厚度以及青铜器文物的完整程度,合理选择除锈方法。

(3)青铜器的修复方法。传统的青铜器修复法有京派修复保护法、苏州派修复保护法、廊坊派修复保护法、西安派修复保护法等,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可以灵活进行选择。青铜器长时间埋藏在地下,由于受到外界原因和自身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与变形,为了尽可能还原青铜器文物的本来样貌,需要对青铜器进行整形和补配。在对青铜器文物进行整形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捶打法、加热法、拉伸法等,对青铜文物先进行加热,改变青铜器内部的结构应力,再采用捶打或者拉伸等手段对青铜器进行矫形。这样能够在保证文物不受损坏的前提下,完成对文物的修补工作。目前,这类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物修补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对青铜器文物进行补配过程中,一般采取焊接法,这是青铜器文物传统修补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将青铜器文物的碎片进行收集,并绘画出其本来的样貌。在青铜器焊接过程中,对破损掉落的残块进行找回,根据断裂的茬口进行拼对,确定其原本位置,对断口进行轻微打磨,观察其矿化程度,若为矿化或轻微矿化,则可以对其进行焊接。对青铜器丢失部位的碎片进行绘制,然后根据青铜器的材质、外形等条件,有条件时铸造与丢失碎片相同的配件,也可以修剪形状相同的铜皮配合腻子进行补配。这样就完成了青铜器文物的补配工作。在进行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焊接的温度,焊接温度过高会对青铜器造成损伤,焊接温度过低会导致焊接部位不牢靠。焊接方法一般适用于铜胎厚度比较厚的青铜器文物,不适用于铜胎较薄的文物修补工作。对于铜胎厚度比较薄的文物,一般采取碎片粘连的方式,粘连材料大多采取环氧树脂等材料,配制固化剂聚酰胺的方式进行修补,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完成修补工作。

4.2 现代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方法

传统的青铜器文物修补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文物修复要求,因此应当积极探索新型现代青铜器文物修复与保护方法。

(1)化学修复方法。在现阶段的青铜器文物除锈工作中,化学除锈法应用比较广泛,主要以化学置换法、电还原法和BTA 法为主[5]。化学置换法是使用化学试剂对青铜器表面的有害锈蚀进行置换,使其转变为无害锈蚀的方法。常用的有倍半碳酸钠浸泡法,倍半碳酸钠溶液由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1 配置而成,将带有有害锈的青铜器浸泡在溶液中,定期更换溶液,使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对溶液中的氯离子进行检测,直至达到一定标准以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倍半碳酸钠除锈的时间花费较长,通过处理的器物可能颜色会发白,处理完毕后用蒸馏水多清洗几遍,去除化学残留;电还原法是将调制好的还原剂和电解质制剂,涂抹在青铜器文物的表面,这样能够减少对青铜器文物的物理性损伤。在涂抹完毕后需要静止一段时间,然后使用制备好的蒸馏水反复进行擦拭和冲洗,这样能够有效除去青铜器文物表面附着的锈蚀;BTA 修复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制剂对青铜器进行缓释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除去青铜器文物表面的锈蚀,同时能够不损害青铜器文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防护膜,这样能够保持青铜器的原貌。有了这层保护膜,能够抑制青铜器的锈蚀反应,防止在完成青铜器除锈后与空气接触而出现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出现新的锈蚀点,延长了青铜器文物的生命。

(2)机械修复方法。机械除锈技术主要有超声波法、激光法和手术刀刮除等[6]。超声波震荡除锈技术应用比较广泛,能够对青铜器文物表面的块状土和锈蚀物进行处理。在超声波清洗机中加入蒸馏水和相应的除锈剂,在加热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清洗;激光清洗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比较好,极大改善了传统除锈技术容易损伤青铜器表面的问题,能够破坏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并且保护了青铜器的整体性。

对伊犁地区青铜器进行处理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结合,机械法用手术刀、洁牙机和超声波对青铜表面进行清理和除锈。化学法则使用倍半碳酸溶液浸泡和BTA 缓蚀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在对青铜文物进行矫形的处理中,使用烘箱和热风枪进行加热,同时使用千斤顶和G 型夹等矫形工具进行矫形,对破损文物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补配焊接。同时在考虑到伊犁地区湿度较大的影响,在对青铜器进行修复后,又使用B72 溶液对器物进行了涂刷封护。保证器物在展陈时和库房中不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伤害,实现了对伊犁地区青铜器的保护,使其达到展览的标准。与此同时,更好的接示了这批青铜器本身所蕴含的信息,使其携带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与利用。为新疆地区的青铜器保护提供了一定借鉴与参考。

5 结语

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出土后青铜器文物更加重要。青铜器锈蚀的原因既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又与其自身的合金成分、铸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等有关。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技术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减少对青铜器文物的损伤,最大限度还原青铜器的本来样貌。对青铜器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专业的修复是目前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修复青铜器时,工作人员不仅要观察本身的纹路、样式等,同时也要根据其时代特征和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修复,这样才能体现出青铜器文物的价值。也实现了博物馆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推动了文物修复及保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青铜器文物表面
文物的栖息之地
太阳表面平静吗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文物的逝去
文物失窃
3.《黑洞表面》(英/美)等
神回复
文物掉包案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