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区域发展基础与城镇化差异

2020-01-02丁生陈立刘志祥红河学院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6期
关键词:石屏蒙自红河州

■ 丁生 陈立 刘志祥(红河学院商学院)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相邻,国境线长848公里,是中国陆路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红河州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辖蒙自、个旧、开远、弥勒4个县级市和泸西、建水、石屏、屏边、元阳、红河、绿春、金平、河口9个县。长期以来,红河州13个市县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差距大,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整体城镇化水平不高,是一个“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民族自治州[1]-[2]。对红河州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已有的研究多从南北发展差距视角探讨,认为红河州城镇化的南北差异是地理环境与区位条件差异、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发展层次不一、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形成[2]-[4],较少从县域角度对红河州13个市县的发展基础与城镇化差异进行研究。

红河州处于两廊中的西廊——昆河经济走廊上,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而城镇是经济走廊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研究河州13个市县区域发展基础及城镇化的差异,对红河州经济发展与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表1 红河州13市县地形条件差异与人口密度

二、红河州区域发展基础差异

(一)农业发展基础差异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是选择地理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地理条件的差异是影响人类聚居数量多少的初始条件。这为人类古代四大文明即农业文明均发源于地理条件优越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所证实。优越的地理条件,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促使人口增长和集聚,而作为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增长,又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

红河州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地跨红河与珠江(南盘江)两大流域,大的地形格局可概括为:一山一河一岭一串坝。一山即指哀牢山,一河为红河,一岭指红河与南盘江(珠江)分水岭,一串坝为分水岭北部的石屏—建水—鸡街—蒙自和泸西——弥勒——开远等系列盆地(当地俗称坝子)。红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红河州,为红河州也是云南的地理分界线。红河以东以北,在大地构造上为扬子准地台的云南部分的最南部,整体属于滇东高原,但已属边缘地带,断裂带和断陷盆地发达,高原面相对破碎崎岖,岩溶地貌发育,为高原盆地峡谷区。这一地带中的石屏、建水、蒙自、弥勒、泸西、开远等高原盆地的海拔大都在1200-1600米之间,属南盘江水系,其中有一些湖泊分布,如石屏的异龙湖、赤瑞湖,蒙自的大屯海、长桥海。盆地内地形平坦开阔,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农业发展基础好,人口和城镇较多。红河以西以南,大地构造属三江褶皱系,为滇西横断山脉向南延展的帚状山系之一的哀牢山,山势自西北向东南撇散、降低,断裂带发育,红河、藤条江、李仙江等河流及其大小支流密布,河谷深切,成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哀牢山地,面积广大,很少平坝,人类农业生产生活较为不利,虽有千年开垦形成的哈尼梯田,但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不利于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

地形条件构成各地农业发展的本底,具体到红河州13市县的地形条件而言,红河州北部的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弥勒、泸西等7个市县,无论是最大坝子面积还是坡度小于等于8度的国土面积均远高于其他南部6县(表1)。在此基础上,农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的便利程度,极大影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个旧、蒙自、开远一带锡矿、银矿、煤矿等资源丰富,2000年前的汉代就有开采锡矿记录,近现代以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则迅速推动了城镇的发展,成为滇南人口的增长中心。如今,虽然红河、元阳两县的人口及密度在红河州13个市县当中并不低,但农业生产以梯田为主,需要劳动力数量多,非农就业程度低。这也是两个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整体经济发展基础差异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使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农产品供给增大,大部分劳动力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脱离进入非农业生产。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工业社会,人口既是劳动力,又是市场规模大小的体现。人口规模越大,企业产品销售越容易达到规模经济,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企业集聚,又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促使人口集聚,城市规模增大。

现代城镇主要是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居中心,是人们生产、生活高度集聚的场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城市与区域间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是贯穿于整个城镇体系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城市——区域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深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区域发展。红河州13市县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是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25美元的为低收入经济体,1026美元至4035美元之间的为中低收入经济体,4036美元至12475美元的为中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是人均 12476 美元或更多的国民总收入。由于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之间有非常高的相关度,因此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来替代人均国民收入进行测算。按照世界银行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2017年红河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为:蒙自、个旧、开远、弥勒、建水、河口六个市县达到中高收入水平,其余皆为中低收入水平;其中开远最高,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04美元;元阳县最低,仅为1768美元,二者相差6436美元。相应的个旧市、开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5%和74.1%,为全州最高,而元阳县仅为19.3%,为全州最低(表2)。

表2 2017年红河州经济发展水平

三、红河州区域城镇化差异

(一)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差异

2010年以来,红河州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至2017年,红河州城镇化增长速度呈现较大差异(表3)。弥勒、红河、金平、绿春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红河县最高达2.8个百分点;蒙自、建水、石屏、泸西、元阳、河口增长速度也较快,年平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个旧、开远、屏边发展缓慢,年均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整体而言,由于个旧、开远城镇化发展已经到比较高的水平,增速趋缓符合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仅屏边增速相对缓慢。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年提出的城市化发展三阶段论,城市化率30%以下为城市化前期阶段,30%-70%之间为城市化中期阶段,70%以上为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进程呈现出拉长的“S”型曲线轨迹。以2017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数据来看,红河州城镇化率为45.9%,整体处于中期阶段;13个市县中,个旧、开远、蒙自进入后期阶段,弥勒、建水、石屏、泸西、金平、河口处于中期阶段,其余屏边、元阳、红河、绿春还处于前期阶段(表3)。红河州13市县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南部市县除河口外,发展水平很低,屏边、元阳、红河、绿春城镇化尚处于前期阶段,城镇化率不足30%,元阳尚在20%以下。红河州城镇化发展任务艰巨。

表3 2010-2017年红河州分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发展阶段

(二)城镇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差异

红河州在城镇规模和空间分布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表4)。至2015年,红河州13市县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市区和县城人口10万以上的小城市有5个,分别是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5—10万人的小城镇为泸西、石屏,2—5万人的红河、绿春,其余的屏边、金平、河口在2万人以下。从其分布来看,城镇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泸西、石屏7个市县,共有3个街道办事处、46个镇,占城镇总数62的79%;南部的屏边、元阳、红河、金平、绿春、河口6县共有13个镇,占城镇总数的21%。从建成区面积来看,20平方公里以上有蒙自、弥勒、开远,10—20平方公里的有个旧、建水、泸西,5-10平方公里的有石屏,其余县城建成区面积都在5平方公里以下(表4)。

表4 2015红河州13市县城镇数量与市区、县城规模

四、结论

红河州在地理条件影响下,13市县农业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很大不同,使红河州城镇化水平、规模和分布差异明显。历史上形成的南北发展基础和城镇化差异仍然较大,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加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和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深入对接,将更加促进红河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南部河口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已使其经济发展水平过北部的蒙自、建水、石屏和泸西,城镇化率超过石屏和泸西。同时,红河、绿春、金平、元阳城镇化速度加快,十分显著地体现了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对红河州南部各县的带动作用。因此,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昆河经济走廊和对外经济贸易,将改变红河州13个市县的区域发展基础,使其城镇化差异缩小。

猜你喜欢

石屏蒙自红河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创享空间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习作点评
说谎和开玩笑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红河州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