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研究

2020-01-01郭冬冬

系统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白蛋白食管癌精细化

郭冬冬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盐城 224000

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食管癌的临床表现为早期对干食物难以下咽,只能食半流食,晚期患者连唾液和水都难以下咽, 这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食管癌治疗手段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患者经常存在着下咽困难、短时间内无法进食等情况,这很容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为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术后因下咽困难和无法进食情况产生的营养不良情况,该院选取了自2018 年4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 组)与对照组(60 例)两组,分别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60 例患者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53~75 岁,平均年龄(63.5±3.6)岁,按病变部位分,胸中段患者35 例,胸中下段患者25 例,按TNM 时期分,I 期19 例,II 期23 例, III 期例18 例; 对照组60 例患者中, 男36 例、 女24 例, 年龄51~78 岁, 平均年龄(65.8±2.8)岁,按病变部位分,胸中段患者29 例,胸中下段患者31 例, 按TNM 时期分,I 期21 例,II 期14例, III 期例25 例。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方面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患者选取标准:年龄在51~78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排除术前营养不良患者;排除术前已安排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排除有沟通障碍和无认知能力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术前食物为半流食,术后排气后,按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流食、半流食、普通食物[3]。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包含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成立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小组。 成立由科室医生、护士等组成的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小组,为让组内成员熟练的掌握护理专业技能、 提升沟通能力,对成员进行相关的精细化营养护理内容与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与知识结合本科室的临床实践、中外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制定满足需要的护理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该护理流程执行护理工作。

(2)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流程表。 以护理时间为护理操作流程的基础,将护理内容填进护理流程。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营养评估,按评估结果结合营养五阶梯原则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个性化营养护理方案, 并按患者营养情况给予相应指导。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术后留置胃管、鼻肠管患者易出现咽喉部不适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将营养管的重要性讲解给患者及家属, 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不擅自拔出营养管,如感觉不适,可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为防止患者胃管和营养管松脱,需对管道进行交叉分织固定;对营养管外露部分需进行每日测量;输注营养液时,需确认营养管位于肠道内,温开水冲洗管道无堵塞情况后方可输注温度37℃左右的营养液。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输注使用肠内营养泵并从慢速度、低浓度、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速度、浓度、剂量。术后肠内营养摄入不足期间患者进行全营养混合液静脉滴注。 对肠内、外术后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如有问题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将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对恢复情况好,可安排出院的患者,作出院注意事项的说明。 ②讲解护理流程并安抚患者负面情绪。 将制定好的护理流程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患者,并逐一解释给患者,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时,也增加配合度和依从性。 当患者对护理内容产生疑问时,护理人员需耐心解答,对术后存在不安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患者,给予安抚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良好乐观的心态[6]。 ③精细化护理流程表的实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表进行护理, 对患者肠内营养情况进行每日评估,并详细的记录下患者营养情况,如发现营养不耐受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的同时,可咨询医生或专家的意见,促进护理流程的不断完善,从而不断的提升护理质量。 小组成员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对各责任护士起到监督作用[7]。

1.3 指标观察

①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白蛋白、 前白蛋白营养指标, 检测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前和营养支持护理后7 d的营养情况,主要检测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变化。 ②观察患者术后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腹胀、胃潴留及吸入性肺炎。 ③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

1.4 统计方法

指标等数据均应用SPSS 19.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 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分别为 (48.3±3.5)g/L 和(346.5±42.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3.8)g/L、(230.1±53.7) 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比较(±s)

组别护理前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护理后7 d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29.8±2.5 29.3±2.8 1.281>0.05 173.4±32.5 175.4±29.5 2.627>0.05 48.3±3.5 35.7±3.8 8.292<0.05 346.5±42.3 230.1±53.7 9.374<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腹胀等患者数量及发生率分别为3例(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 例(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情况比较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时间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护理前护理前63.2±0.9 62.6±1.1 0.934 57.9±0.1 58.3±0.2 1.017 57.6±2.5 58.7±3.1 1.672护理后护理后89.3±3.6 68.3±1.8 9.105 88.5±2.6 75.4±1.6 11.063 90.4±1.2 81.3±2.4 10.273 49.5±1.3 48.6±1.8 2.283>0.05 89.2±2.8 64.8±5.2 11.921<0.05

3 讨论

作为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有关[8]。 食管癌在给人们带来严重身体伤害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不利影响[9]。 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为手术,但术后患者仍存在进食困难,难以下咽等情况,致使患者术后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 为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不耐受状况,提高营养情况,该院采用了精细化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该次研究显示,从护理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看,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 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指标(P<0.05)。从患者术后看,观察组发生腹胀等不耐受的患者数量及发生率分别为3 例(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 例(20%)(P<0.05)。 从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看,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解延飞等人[10]的研究结果“选取110 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 例,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耐受状况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发生腹胀及吸入性肺炎的患者数为3 例,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 例和21.82%(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可提升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减少患者不耐受状况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白蛋白食管癌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