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CT 诊断术前结肠癌和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1-01杨健惠

系统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肠腔符合率结肠癌

杨健惠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启东 226200

临床上,结肠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1]。一般而言,结肠癌病变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相交位置,并且会沿着肠壁进行扩散,所以存在较高局部复发率[2]。结肠癌发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不存在特异性,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腔积液、黄疸以及便血等情况,临床通常会采用电子结肠镜、数字直肠造影以及大便潜血试验等方式对其进行诊断[3-4]。 近年来,随着我国CT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T 检查也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诊断中, 该检查方式不仅操作简单,同时还具有无创特点,空间分离率高,能将癌肿侵犯程度以及邻近组织受累状况被清楚显示出来,在肿瘤临床分期诊断以及复发情况判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5]。 该研究主要对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来该院诊治的100 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究CT 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在该院诊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100 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且知情同意。患者年龄50~80 岁,平均年龄(68.96±3.05)岁,共100 例,男性75 例、女性25例;横结肠癌、升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分别有22 例、18 例、23 例、37 例。

1.2 方法

CT 检查方式: 所有结肠癌患者术前均行CT 检查,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philips 128 排螺旋CT 扫描仪,嘱咐患者检查前保持2 d 禁食状态,术前1 天时清洗肠胃;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扫描,先进行平扫,层厚设置为5 mm,行连续、间隔与重叠扫描;将50~100 mL 水溶性含碘造影剂注入患者血管内,行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患者,通常需要在进行扫描之前将1 500 mL 温开水灌入直肠内, 乙状结肠癌患者通常需要在检查之前灌入2 000 mL 以上温开水;术后6 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 复诊,所有原始数据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由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资历影像学医师阅片。

病理检查方式:在检查袋中装入术中切除下来的病理组织,并快速送往病理检查,固定病变组织之后将其切成薄片,在玻片上粘附好,采用试剂进行处理之后, 在显微镜下对病理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术后疑似复发病例同样行病理组织活检,以此来将病理诊断明确。

1.3 观察指标

以TNM 分期标准为依据,将结肠癌分为四期:若肠管壁厚度处于正常状态,但是有息肉样或者肿块样病变存在于肠腔内部,则为Ⅰ期;若肠管壁弥漫性加厚或者局部增厚, 肠腔内部肿块并没有将肠壁突破,则为Ⅱ期;若肠壁增厚明显,肠腔内肿块对周围组织脏器进行侵犯,有局部淋巴结浸润情况出现,但并没有向远处转移,则为Ⅲ期;若肠腔内部肿块向远处进行转移,则为Ⅳ期[6-7]。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诊断结果分析

病灶直径在3~10 cm 之间, 病灶直径平均为(6.12±0.85)cm,经CT 检查观察到结肠壁呈现为弥散性或者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现象,对其行CT 增强扫描之后发现有不均匀或者均匀强化现象出现。 术前经CT 诊断之后,共有90 例患者获得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0.00%, Ⅰ期诊断符合率为85.71%, Ⅱ期为88.00%,Ⅲ期为100.00%,Ⅳ期为100.00%,见表1。

表1 术前诊断结果分析

2.2 术后复发病例诊断结果分析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共有15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00%, 经CT 共检出13 例, 诊断符合率为86.67%,Ⅰ期诊断符合率为66.67%,Ⅱ期为87.50%,Ⅲ期为100.00%,Ⅳ期为100.00%,见表2。

表2 术前诊断结果分析[n(%)]

3 讨论

临床上,结肠癌具有错综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改变等存在密切相关性[8-9]。 结肠癌发病早期较为隐匿,所以诊断难度大,多数患者来医院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会出现浮肿、消瘦、乏力、低热以及贫血等症状,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0-11]。 为此,为了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需及早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肿瘤浸润程度确定,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理切片是临床用来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准确率高,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创伤,操作过程较为繁琐[12]。 CT 属于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放射学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无创等诸多优点,能为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依据[13]。

该研究将病理检查方式作为诊断金标准, 对CT诊断结肠癌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结果显示,术前经CT 诊断之后,共有90 例患者获得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0.00%, Ⅰ期诊断符合率为85.71%, Ⅱ期为88.00%,Ⅲ期为100.00%,Ⅳ期为100.00%;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 共有15 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5.00%,经CT 共检出13 例,诊断符合率为86.67%,Ⅰ期诊断符合率为66.67%,Ⅱ期为87.50%,Ⅲ期为100.00%,Ⅳ期为100.00%,提示CT 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较高。 吕建成等[14]学者经研究发现,术前经CT 诊断之后,共有69 例患者获得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5.83%,Ⅰ期诊断符合率为93.33%,Ⅱ期为96.77%,Ⅲ期为94.12%,Ⅳ期为100.00%;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 共有20 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7.78%,经CT 共检出19 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Ⅰ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0%,Ⅱ期为90.00%,Ⅲ期为100.00%,Ⅳ期为100.00%,这与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CT 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应用价值显著。究其原因,CT 检查能够行三维立体图像重建, 将病变部位图像高度还原,具有极高空间分辨率。 通过观察图像,能促使结肠癌淋巴转移情况、细胞浸润方向、形状、周围脏器与组织受累情况均被清楚显示出来,进而将结肠癌分期确定。

综上所述,CT 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腔符合率结肠癌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