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及其对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2020-01-01刘琼娜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电刀输尿管宫颈癌

高 悦 李 明 刘琼娜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的一种,好发于40~50岁女性人群,相关资料显示,宫颈癌早期症状表现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推进,阴道出血、排液、肛门坠胀、大便秘结及下肢肿痛等症状逐渐显现,严重时可引起输尿管阻塞,肾盂积水,从而引起尿毒症发生,对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具有较大不利影响[1-2]。因此,探究宫颈癌的疗效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针对宫颈癌的治疗方案较多,但主要以手术切除及放化疗为主。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疗效显著,而超声刀、高频电刀是宫颈癌手术治疗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3]。随着医疗器械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国内外较多研究指出,腹腔镜下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在患者疗效、并发症及医疗费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中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患者疗效、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影响,并评估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1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中进行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超声刀组,将行高频电刀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高频电刀组,每组56例。超声刀组患者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5.56±4.32)岁;临床分期为ⅠA2期6例,ⅠB2期24例,ⅠB1期21例,ⅡA期5例;组织学类型为鳞癌42例,腺癌8例,腺鳞癌6例。高频电刀组患者龄37~55岁,平均年龄(45.05±4.18)岁;临床分期为ⅠA2期8例,ⅠB2期21例,ⅠB1期23例,ⅡA期4例;组织学类型为鳞癌39例,腺癌10例,腺鳞癌7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4]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确定为宫颈癌者;②首次接受手术治疗者;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者。

(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免疫系统疾病者;⑤有智力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仪器设备

GN300型高频电刀(德国蛇牌Aesculap公司);OLYMPUS T3905型超声刀[成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4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生命体征检查、阴道冲洗及肠道准备3 h,并行手术全麻等常规操作。使用仪器设备为超声刀和高频电刀。

(1)高频电刀组。患者全麻完成后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手术位置进行充分暴露,再使用单极电凝沿着髂外动脉的走向,向上将侧腹膜打开,并上延至髂总动脉3 cm方向,下达至旋髂深静脉横跨髂外动脉处,再将右侧盆腔分成内、外两区,分别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切除术。然后在腹腔镜下,观察需切除的盆腔淋巴结的具体位置、形状及大小,先使用组织钳对淋巴结进行牵拉,后使用单极电钩并将其插入血管与淋巴脂肪组织的缝隙处,同时沿着髂总动脉旁自上向下电凝切除髂外淋巴结,向下切除时,经过输尿管时向其后方穿过,并向下对位于腹股沟深处的淋巴结进行切除,最后切除闭孔淋巴结,切除的顺序呈反“Z”字形,完整彻底切除整块淋巴结;②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于腹股沟管内口处凝切圆韧带,向上沿盆壁打开后将骨盆漏斗韧带暴露,进行高位凝切,再打开阔韧带的前后叶及膀胱子宫腹膜反折,对膀胱宫颈间隙进行分离,下推膀胱至子宫颈外口水平下3~4 cm,游离膀胱侧间隙,自髂内动脉发出子宫动脉处向内侧游离至与同侧输尿管交叉处,由后腹膜表面游离输尿管至该处,自子宫动脉的起始处凝断子宫动脉,并向内侧牵拉暴露“隧道口”,双极电凝“隧道”顶端组织,并切断打开隧道前叶,继续电凝输尿管后方疏松组织,打开“隧道”后叶,并将输尿管完全由宫旁游离推开,分离子宫直肠间隙,下推直肠,距宫颈3~4 cm处切断双侧骶韧带,由近盆壁处向下切断主韧带,切断子宫深静脉后向内侧转向切至阴道旁,环切阴道(长度>3 cm),经过阴道将子宫及各组淋巴结取出。缝合阴道,留置引流管。

(2)超声刀组。患者应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其手术步骤除在处理骨盆漏斗韧带及子宫动脉线使用双极钳电凝后使用超声刀切断外,其余手术步骤与高频电刀组一致。

1.5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1)术中指标。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及韧带切除长度之间的差异。

(2)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引流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差异。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淋巴囊肿及术后肠道梗阻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切除韧带长度基本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4,t=1.583;P>0.05),但超声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t=5.333;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治疗后康复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拔管引流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5,t=0.665,t=0.654;P>0.05),但高频电刀组患者医疗费用显著低于超声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32,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均伴有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淋巴囊肿及术后肠道梗阻等并发症,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目前,宫颈癌在临床上已较常见,其症状随病情的加深而逐渐显现,常表现为贫血、恶病质等,甚至引起全身衰竭现象,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5]。目前,宫颈癌的致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有学者认为,其可能受早婚、早育、多产及病毒传染等因素的影响[6]。临床上关于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主要以手术切除及放化疗为主。相关资料显示,宫颈癌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宫颈癌的方法,其根据切除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宫颈锥切术、筋膜外全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切除术等[7]。根据患者宫颈癌的浸润程度的深浅、癌细胞扩散范围的大小、临床分期的早晚等情况,不同病情患者可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卵巢及阴道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8]。陈梦等[9]报道,宫颈癌手术中手术器械的不同也对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康复具有一定影响。而超声刀及高频电刀为其常用的两种手术器械。

超声刀是通过超声波强大的穿透力,对机体内部病变组织进行切割的一种技术[10]。据资料显示,超声刀将电能借助特殊的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高频超声的震荡作用,使其接触的组织细胞发生气化并使蛋白氢键产生断裂[11]。现国内外较多研究表明,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优势明显,其不仅可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抑制水平,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杀死肿瘤周围的浸润细胞,减少术后的复发,对机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而高频电刀是以有效电极为主,其尖端可产生较强的高压电流,在与肌体组织进行接触后,热作用可使肌体组织进行分离和凝固,而实现切割和止血的作用[12]。近年来,有关超声刀及高频电刀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报道尚少,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张海波等[13]研究人员通过对530例行高频电刀及超声刀的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手术器械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且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高频电刀组,其余各项指标基本一致,该结果与张海波等[13]研究存在差异。分析原因为超声刀进行解剖,其在术中止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费用方面,超声刀因器械的智能性、全面性及手术治疗的部分费用未纳入医保中等因素,其在治疗后医疗总费用方面会显著高于高频电刀组。此外,因手术器械与肌体接触进行组织分离和凝固时产生的瞬时高温易对周围血管及脏器产生热损伤,从而易引起血管、输尿管及膀胱等损伤,并进一步造成淋巴囊肿、术后肠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中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费用上存在差异,其优势各有不同。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偏小,故仍有待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检验。

猜你喜欢

电刀输尿管宫颈癌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高频电刀的计量检测与质量控制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