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理念下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0-01-01盛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民办高校志愿

盛毅

(上海杉达学院团委,上海 314100)

理想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 理论和事业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并身体力行为之实践的一种状态,也是端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育人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017年底,教育部推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系统增强高校实践育人质量和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 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于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实践育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曾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上海民办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前,首先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根据调研,可以发现,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理想并能长期为之奋斗。在面向全市民办高校调研中,我们看到,81.46%的学生是有自己理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84.08%的学生并能一直为之奋斗[1]。这样的数据得益于高校具有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素质拓展等活动来对理想信念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调研中我们还看到,大学生不仅在思想上重视理想信念,在行动上也注重目标的确立。

(2)民办高校大学生尚不能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判断。调研数据表明,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评价由多到少依次是 “比较有效果”(37.50%)、“效果一般”(27.19%)、“不清楚”(17.06%)、“非常有效果”(14.71%),这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是不知道从哪一个维度去判断,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2]。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入类似于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影片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43.99%的学生表示意义非常重大,39.1%的学生表示比较重大,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体现需要载体和平台的支撑。

(3)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得到学生广泛认可。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有41.07%的学生比较喜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15.81%的学生非常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更加注重教学授课上的获得和体验,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推进整体思政课效果来说更加具有收获感。学生们认为对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比较认可的前两位是理论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象化,同时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运用到实践中去[3]。

2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开展现状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这是提高现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教育理论方针的实施方法。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都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并在教育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全方位、高素质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民办高校深入了解实践育人的工作内涵,对实践育人所涉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努力构建出能够支撑起第一课堂建设,同时不断带动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内涵建设,从而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民办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定位不准,积极性不强。

通过调研数据,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在此次调研中,社会实践是指由团中央层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77.47%的学生更多的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社会调查类 (53.96%)、“三下乡”(6.18%)的参与面并不是那么高;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尚未形成工作合力,学生们更多的是接受学校团委、学院团委的指导(69.47%),这对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方面,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占到了69.06%,由此可见,学校在组织专业实践方面,缺乏整体顶层设计,认知宣传不到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活力有限,专业性不足。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工作也逐步成为上海民办高校参与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根据调研数据显示,76.87%的学生表示在大学里面参与过志愿服务工作,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成为上海民办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方面。但在调研中,我们也清晰看到,学生们更多的是投入时间成本去完成一些工作,缺乏对工作的主动认识和思考,更谈不上与专业的结合情况,这制约了学生将志愿服务更加扎实的开展到我们学生中间。

(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理念定位不准,针对性不强。

创新创业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大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会不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这就需要大学生打破传统和思维定式,充分发挥自身感想敢做的特点。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发现,在学生层面,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定位不是很准确,更多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对某个行业理念的革新(56.28%);在学校层面,学生认为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过于空谈,缺乏实践(42.59%)、师资力量不完善(33.90%)、资金支出力度不足(46.16%)、校企对接 不 充 分 (35.68% )、 高 校 教 育 氛 围 不 浓 厚(40.20%),由此可见,在创新创业的引导方面,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理念和针对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制约了民办高校在育人体系上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3 实践育人理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

民办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学生通过校内有规范有目的的组织途径参与到实践育人的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明辨是非,自觉将理性认知转化为理想信念。该文利用实践育人的3 个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凝练基于实践育人主要是围绕以下3 个融合来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1)“理性认识”与“感性认知”的融合,更新民办高校理想信念。

教育中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人们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践育人中“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践育人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正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链条模式上,“具体”一环常常不被重视,或失之片面,或失之肤浅,从而导致整个实践育人的思维缺陷[4]。目前,在解决实践育人工作从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融合方面,上海某民办高校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连续5年,他们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嘉兴“红船精神”教育、古田红色传统教育、井冈山精神传承教育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拓展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领域新手段新途径;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连续两年组织志愿者参加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组织工作中,通过志愿服务来认识国情、了解国情,最终转化为强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整合校内外企业资源,积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每年对创新创业工作经深入分析。这些实践育人活动就从课堂到社会再到学生每个人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于整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利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充实实践育人的思维链条,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进而在实践育人的理性思维上得到改善和升华。

(2)“制度保障”与“服务指导”的融合,提升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质量。

制度保障不仅是实践育人活动中一部分,更应该是贯穿于实践育人的全过程。高校作为正式组织,为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应构建合力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注重制度保障和服务指导的融合互通,民办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协作,相互协同、各尽其职、共同参与。只有各组织、各部门通力协作,有效联动,才能形成全员参与实践育人的大好局面,为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上海杉达学院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教思政〔2012〕1 号文件精神要求,积极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在校内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出台并整合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相关制度文件,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与学生第二课堂相关建设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从而保障了大学生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积极性;在校外,积极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拓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让学生“走出去”[5]。在此基础上科学组建指导团队,积极探索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相配合。专业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专业技术层面把关;思政教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学生对“服务国家”的理解。在专业认知实习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专职辅导员和团干部参与到专业实践培养过程,通过社会调研、实地考察、主题研讨三大环节融通互知,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寻找专业和国家需要的结合点,从而启迪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的格局中去;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围绕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聘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指导,保证项目的专业延续性和完整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质量的提升。

(3)“平台搭建”与“宣传渠道”融合,拓展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实践育人作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有效载体之一,是根据每个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走进社区,依靠社会的教育资源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价值认同、国情认知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活动,是一堂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育人是解决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有力举措,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课堂,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载体[6]。在实践育人中,提升学生能力,产生强烈的自信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近年来,很多高校学校已开展志愿者年度表彰会、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优秀集体、优秀个人、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及宣传报道,开展朋辈交流,分享实践成果,宣讲实践经验。在宣传渠道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优势,加强实践育人的宣传和引导,积极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照亮大学生前进成长的灯塔和方向。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实践育人要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国家对人才教育和发展的要求和规划,致力于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学习,做“四有”青年,将立德树人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将实践育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社会资源相结合,形成合力,做到3 个“融合”作为优化实践育人的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力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民办高校志愿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以志愿,致青春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