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对比与反思

2020-01-01任正言苗秋实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鬼谷子辩证法二者

任正言 苗秋实

赫拉克利特(前544-前480年)与鬼谷子(约公元前400-约公元前320年)出生的时代前后相差一百余年,在人类对世界知之甚少的时代,二者都尝试探求世界本原的问题,并以此为核心,产生出了相似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认为:“这种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最先明白地表述出来的。”[1]而鬼谷子在后世的评价则迥然不同,唐朝思想家柳宗元作《辩鬼谷子》批判鬼谷子,认为其“险盭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具有相似特点的哲学思想在后人眼中评价却大相径庭,令人疑惑。本文将结合二者思想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细致梳理二者思想的异同,力求于隐微之处洞悉中西文化起点的差异,进而探索“轴心时代”的先哲们带给人类在政治、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启示,重新认识“轴心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二者认识论的异同

先秦时期对于宇宙的生成是诸子百家探讨的一个重点。鬼谷子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并在对其继承和发展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本经阴符七术》中提到:“道者天地之始也,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2]明确指出了“道”是天地的开始,“一”是它的基础。这实际上就交代了世界本原的问题是“道”和“一”。有学者认为在鬼谷子的世界观中“道”是世界的本原,进而生“一”,生成一之后才会继续形成万物[3]。但是,鬼谷子又在《捭阖》篇中说:“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他认为,万物都在变化,但唯独“道”是不会变的。那么,如果道不会变,其所生成的“一”也一定是不会变的,那又如何进而化气,再生天地及万物呢?由后文可知,鬼谷子十分注重“一”的地位,他认为“一”是天地变化的开始,是以德养五气的根本目的,但这里的“一”又区别于老子的“道生一”中的“一”。老子认为的“一”只是道生成世间万物的中间物而已,是一种无形[4]。而鬼谷子认为的“一”则是一种区别于道的有形。换句话说,鬼谷子认为世界生成的模式是“道”先于万物而产生,“一”遵循于“道”进而生“气”,“气”生“天地”,进而生“万物”。即万物是“道”与“一”的统一。虽然鬼谷子没有交代他认为的“一”究竟是什么,有种神秘主义色彩,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因而其思想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

相比鬼谷子,赫拉克利特的本体论则交代得更加清晰,他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一团不断转化的活火。他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他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5]而火又在世间万物的变化中扮演着“等价物”角色。“一切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6]火正是在这种燃烧、熄灭的变化中不断生成万物。赫拉克利特进而产生出了关于事物是流变、运动的思想。相比较而言,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在本体论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但是后者对世界本原的描述更加具体。

二、二者朴素辩证法的异同

鬼谷子的哲学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鬼谷子认为阴与阳本身就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指明了阴与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抗的关系;“阳还终阴,阴极反阳”[7],说的则是阴阳之间同样可以相互转化。鬼谷子紧紧围绕着阴阳而立论,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属性,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点上,鬼谷子受道家思想影响较为深刻,像老子认为“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认为“至阴肃肃,至阳赫赫……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8],但是这又区别于道家阴阳观的思想,鬼谷子在《捭阖》篇指出:“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9]在这里,他将一切具有阳刚、外向、进取性质的行为及事物抽象为捭,而将一切具有阴柔、内向、隐忍的行为和事物抽象为阖。他认为,阴阳虽然是万物的属性,但人可以通过捭阖的方法来调控阴阳,进而达到自身的目的。由此来看,鬼谷子虽然承自道家学派,但他并未继承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而是演变出了通过实践可以到达自身目的的思想。鬼谷子又提出:“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10]这里则明确指出,通过“捭阖”是可以变动“阴阳”的。但是,如前文所述,“道”是万物的开端,万物变化都要符合“道”,“道”作为先于万物的无形存在,人是不能改变的,而作为事物根本属性的“阴阳”却是可以通过“捭阖”来变化的,显然阴阳变化要合乎“道”的规则。因此,鬼谷子进而认为“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11],即“捭阖”是由“道”演化出来的。鬼谷子继承了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但又摒弃了人在自然规律面前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的思想,将利用“道”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实践思想展现了出来。

通过分析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不难发现其思想的起点同样是对事物的观察,通过简单直观,他有了两个事物基本属性的发现:其一是一切事物都处于流变的、运动的状态之中,二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这两点的结合促使其朴素辩证法形成。第一,就像赫拉克利特的本体论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样,他也认为世间一切皆流,万物常新。如他指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如“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12]。实际上,这就指明了变化的不仅仅只有客观世界,就连我们自己也同样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第二,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的思想也与他的对立统一理论相互紧密联系。如他所说:“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13]若一个点以自身为起点做圆周运动,最终回到最初位置时,起点则成为终点。明显地,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且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自身对立面转化。又如他认为:“不死者是有死,有死者是不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14]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一个事物是自身又不是自身,“是”与“非”在对立的同时又不断相互渗透、转化,但又处于同一矛盾统一体之中。他在文本中列举了大量的矛盾,如生死、梦醒、老少、冷热、湿干。研究这些矛盾的运动变化,便形成了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基础。罗素认为,这种“万物流变”的理论并非赫拉克利特首先提出来的,早在阿那克西曼德就已经提出了相类似的观点。但与鬼谷子一样的是,赫拉克利特并不满足于仅仅发现“万物流变”的现象,他对流变事物背后规律的探索,对事物保持同一性原因的解释都领先于米利都学派。

如同鬼谷子认为“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赫拉克利特也认为事物变化的背后一定遵循着某些不变的东西,这就是“逻各斯”。他提出:“这逻各斯虽然万古长存,可是人们在听到它之前,以及刚刚听到它的时候,却对它理解不了。”[15]这个观点很类似于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即逻各斯虽然能够为我们所认识,意识到它的存在,甚至不自觉地遵循着它,但是却不能用语言将逻各斯具体描述出来。同鬼谷子一样,赫拉克利特并不认为人在“逻各斯”面前只能是碌碌无为的,他认为人可以认识逻各斯,并且认为认识逻各斯是一种智慧。“如果你们不是听了我的话,而是听了我的逻各斯,那么承认‘一切是一’就是智慧的。”[16]在这里,赫拉克利特就明确地提出,智慧实际上就是认识自然规律,并且顺应它。

通过比较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可以发现,二者的辩证法思想也具有一定相似性。第一,二者思想产生的基础都是通过直观客观世界,发现事物不断变化的性质。像鬼谷子认为的“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与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理论,都成为启发他们后来思考的开端。第二,发现事物具有两面性是促使其二者辩证法产生的前提。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在观察世界变化的时候都发现了事物所具有的两面性,并且矛盾双方不断在向着自身对立面进行转化。鬼谷子提出的“捭阖阴阳”“开闭柔刚”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都与赫拉克利特的“生与死”“梦与醒”等有着高度相似性,是形成其二者辩证法重要的基石。正是因为他们尝试在万变中探求不变,由此也不难理解鬼谷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自然与事物变化规律的抽象。

三、对二者思想差异的反思

无论是鬼谷子还是赫拉克利特,他们所产生的思想都离不开二者所生存的时代、民族、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体现出直观、朴素等特点。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运用文明比较法,提出“文明同步”(时间同代)和“价值相等”(哲学意义)的观点。而这与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史学领域,他们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惯例,以相对平等的视角看待各个文明系统的文化价值。马克思用他的“关于人类社会及其转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也要看到动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利益根源,更要结合当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

战国时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促使鬼谷子学说实用主义产生。鬼谷子所处的战国初期政治形势严峻,各国用不断吞并小国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国土以增强实力。随着战争的扩大,战争成本越来越高,各国之间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此时通过积极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的战略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鬼谷子“合纵连横”的捭阖之术由此应运而生。换句话说,鬼谷子的学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游说与制衡的。

战国时期功利主义风尚催生了纵横家的利己主义。战国时期社会公认大丈夫应追逐名利[17]。纵横家们大多出身贫寒,通过游说君王,获得君王赏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这种现象足以让社会底层人士钻研游说之术,进而促进了纵横家的产生,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或许是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立民安邦的志向,但其中也夹杂着些一己之私,对荣华富贵的追逐。

实际上,赫拉克利特并没有指明事物关于对立统一的矛盾特性,但他观察到万物的对立面都具有统一的性质,并说明了“斗争是产生万物的根源”,这一点促使他成为后世眼中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的“对立”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发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与和谐思想。赫拉克利特也被认为是首次提出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最早怀疑了感觉的可靠性,进而指明人有共同的智慧。从这方面来说,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人,将研究对象拉回到我们自身层面。他的“逻各斯”概念后来被应用到了基督教神学之中,他的对立统一学说在黑格尔那里又得以复兴,斯宾塞的进化论也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战争是万物之父”的思想在尼采和达尔文那里再度回响了起来。

通过对比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发现二者关于认识论与辩证法都有着极其相似的观点。鬼谷子的学说随秦统一六国而销声匿迹,但鬼谷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辉煌一时,从历史上来看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当时历史背景决定的。

鬼谷子与纵横学说在其所处的时代确实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其所具有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鬼谷子与赫拉克利特以理性、道德的方式面对现实世界,力主摆脱知性的蒙昧,致力于对自我和社会的理智探索,以及世界本原与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二者在自我认知及社会审视方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思考自身与宇宙的整体关系,开始意识到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自身所具有的局限。

猜你喜欢

鬼谷子辩证法二者
翰墨乾坤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鬼谷子考查学生
摇曳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千古第一奇人鬼谷子的书为何被禁千年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