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优化

2019-12-31谷龙谢群

知识文库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科优化工程

谷龙 谢群

在“新工科”理念下,机械制造工程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优化与探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笔者首先分析传统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制造工程训练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优化提出解决策略。

2017年,“新工科”划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的重点。2月份,复旦大学举行的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份的“天大行动”,6月份的“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已经形成,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中针对“新工科”的研究和研讨也层出不穷。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在实践中,教育改革发展要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为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

1 传统工科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和高校教学质量的地位还不够扎实,校领导、教师、学生投入仍不能达到稳定状态,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还跟不上改革相应措施。

1.2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开展的工种不够连贯,目前很多高校受机械制造工程训练的各方面限制,影响了学生对制造业的全面性掌握。工厂的模式管理,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压榨化、僵持化等,目前状况无法达到社会的需求化。设备陈旧落后且数量不足,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工程训练的创新型教学的开展和实训的效果。学生工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则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缺人才”不只发生在未来,还发生在眼前,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范围都呈现人才支应远远不足现象,表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工业、新经济、新发展等有所脱节的短板。严重困乏现代的教学手段,一直采用“演示——跟踪”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乐趣。由此可见,课堂成了“照本宣读”出演的“呆板舞台”,教师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看到教师的应变性,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开拓性。

2 传统工科存在问题的归因

2.1 工程教育理念陳旧

新工科倡导的是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相结合、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改革经历和教训相结合,提出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思路相结合。

2.2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分类发展体系混乱

面向新时代发展、面向世界发展,面向新工科专业的优化与探讨发展,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结构与内容的全面调整等。分析研究高校归类发展、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体制,提出推进工程教育特色。

2.3 人才培养模式落伍、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现状

教育培养规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根源上,开展深化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在增强中国特色、国际交流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根源上,研究新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上,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根源上等,研究提出新工科的发展。

3 问题解决策略

3.1 加强塑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从学习环境上,解决学生学习思想动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科技文化节、科技创新竞赛、辩论赛、专家学术报告会等,为学生提供优化平台,激发学生的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的学习动力。

3.2 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改革

从教学体系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短板问题。以学生在专业范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为核心,以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等为载体,通过问题诱发、强化学习积极性动机,带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解决问题和优化改革的能力。

3.3 加强师生互动交叉体系

从互动根源上,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短板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让教学环节中彼此质问、联手思索大力开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让学生与老师彼此的也能充分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做到“互相交流、互相质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从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乐趣。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交叉能力。

3.4 完善全闭环及时反馈模式

以“新工科”为背景,探索建立以“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制定实效性的方案———及时执行过程———及时阶段性反馈———及时全过程反馈结果———及时分析总结”为主干的全闭环模式优化体系,这一详细的过程完全由学生为主体自主完成,大力展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脑、亲自动手和亲身协作的能力,“压力”转变“动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3.5 优化高素质复合型培养模式

突出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具备国际竞争力是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能力,更加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心态素质、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实现育人的目的。

3.6 选拔高职称优秀员工走进校园担任教学工作

“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效性、交叉性、应用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新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联系。安徽某本科高校在对照传统工科存在的弊端不断找出自身传统工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同时,深刻领会各类专家对“新工科”的阐述与理解,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由企业选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优秀员工来优化教学工作。

3.7 加强巩固鼓励师生多元性、交叉性学习

教学方面,“鼓励工科学生至少选修2门及以上人文、社科、经济和管理类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生活背景和思想概念的人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该做法与新工科注重知识的交叉这个特点不谋而合。科研方面,安徽某本科高校逐步设立了跨学科的学科群,目前已经设立了“光机电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横跨电子工程、汽车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数学建模技术等领域,主要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等技术革新发展的方向。

在做好上述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最关键的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甚至加大与企业的结合,共同教育,加大、加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力度,延长一定时间,同时学校的实习工厂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开放实验(训)室,允许学生主动进入实习工厂,自选性的实习,工科学生培养的最大特点,就其要加大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课堂上,在黑板上是永远培养不出工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

本文系2017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重点) :新工科背景下金工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研究项目号:2017xjy03。

(作者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工科优化工程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