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2019-12-31张志初

湘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联湘南衡阳

张志初

从1919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份开始,坐落在湘江东岸的衡阳“浮桥公所”迎来了一场红色蜕变。那年的6月7日,反帝反封建的湘南学生联合会(简称湖南学联)在此成立。紧接着,这里成了湘南24县党团组织的重要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广大优秀青年在此云集、成长,汇入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

抚摸这段历史,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湘南学联从创建背景到活动轨迹,从宗旨灵魂到时代价值,无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初心和光荣使命,无不绽放着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从湘南学联的创建背景看,初心和使命萌发于“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此时的湖南,是南北军阀征战和掠夺的重要区域,政局极度混乱动荡。袁世凯篡权窃国之后,湖南陷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南北军阀的战乱之中。北洋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吴佩孚,西南军阀陆荣廷、谭浩明、赵恒惕等,为争夺湖南,在三湘大地混战不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军阀张敬尧兄弟4人,分别叫作敬尧、敬舜、敬禹、敬汤,他们在湖南为非作歹,民愤极大。因此,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进行讽刺:“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敬尧知道后,派兵将这个写对联的人当场刺死。

1916年7月,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南北军兴,湘为斗场”,实“湘之大不幸也”。湘南地区特别是衡阳作为湖南的军事要塞,更是军阀们的必争之地,湘南人民穷困潦倒,苦不堪言。

虽然湖南战火连年不断,政治暮气至深,官场腐败已甚,但这是一方神奇的水土,“文脉深、文源广、文气足”,深厚的湖湘文化中延续着忧国忧民的历史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泊罗江的叹息穿越时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的《爱莲说》干年传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熠熠生辉;“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自题画像的对联风骨依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壮举警醒湘人、国人……

湘南地区,作为近代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等曾在这里设坛讲学、著书立说。五四运动时期,设在衡阳东岸晏家坪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三师)是当时湘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04年,原名湖南省立南路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与外界相连的石桥前面,立有一个牌坊,上书有“南学津梁”4个字,意为“这里是南方人寻求新学的必经之地”,当时确实吸引了大批追求进步的青年,省立三师也成了五四时期湘南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浸润于湖湘文化又深受进步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影响的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等一批湘南青年学子,在省立三师展开了几乎与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步的“恰同学少年”的沸腾生活,开始放飞“指点江山”的青春梦想。1918年4月,军阀吴佩孚攻陷衡阳城。夏明翰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也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立志要改造这个旧世界;蒋先云与黄静源经常讨论社会问题和国家命运,并交换学习心得。一次,他俩从一位老同盟会员那里借到一本孙中山的著作,读后交换体会时,都不约而同地赞成“大同”理想。就是这样一批忧国忧民、志同道合的湖南青年,汇聚到了省立三师。他们要以自己强烈的忧患意识,唤醒中国这只沉睡已久的“狮子”;他们还要以非凡的责任担当,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宣告成立,毛泽东与蔡和森以新民学会为核心,组织和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投人到五四运动中,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毛泽东与彭璜在北京学联代表邓中夏、倪品真的帮助下,于1919年5月28日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

在全国学联和省学联的广泛影响和推动下,省立三师进步学生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等联合省立第三中学、第三女师、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成章中学、道南中校、广德中校、圣公教会,于1919年6月7日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为湘南地区的学生运動带来了勃勃生机。衡阳的4所省立学校——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都是当时湘南最好的中高等学府,它们面向湘南 24县招生。于是,一大批心怀忧患意识的有志青年开始向衡阳奔涌,“浮桥公所”开始绽放救国救民的初心之花。

从湘南学联的宗旨灵魂看.初心和使命坚定于“主义”

英杰汇聚,“主义”为旗。湘南学联的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主张组织救国银行、组织学生义勇军、创办各种简易工场、组织实业研究社、各处学生会应每月开道德勉励会等。随后,湘南学联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凡响的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前夕,千里之外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宛如一道闪电,刺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黑暗的夜空。不少仁人志士特别是湖南进步青年,开始掀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1918年1月,在武昌湖北外国语专门学校求学的衡阳学生廖焕星,利用寒假之机,从武昌回到衡阳,联络衡阳学生廖砚秋、蔡耀昆、黄俊章、刘平原等人,成立了“端风团”。顾名思义,端风团“当然为一种不满意现在风俗而欲更以合理风俗之团体明矣。故本团所负之职任,非因袭而为创造,非起过去死风俗以回生而为促进将来合理风俗以实现”。同时,他们还创办了衡阳最早的进步刊物——《端风》。《端风》第二期发表了悍代英、廖焕星、沈光耀等12人联名写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明确地主张“公有财产”,希望“有一个实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生活机会”。随着端风团的成立,其他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人衡阳。此时,蒋先云和省立三师教师蒋啸青等受到影响,开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端风团的发起和成立,标志着衡阳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交给衡阳青年一把金钥匙,为衡阳人民接受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湘南学联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8年夏,在省立三师门前,有数十名学生经常到湘江里游泳后,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把这个学生组织叫作“沙子会”。其实,这就是蒋先云等学生发起组织的群众团体——“学友互助会”。

“学友互助会”开始是一个秘密组织,为了避开反动当局的耳目,就选定在人们很少往来的沙滩上开展小型的集会活动。他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提倡白话文,批判封建旧文体;革新时政,抨击封建弊政等。后来,蒋先云又邀集了新田、宜章等县的进步学生,共同编辑月刊《嶷麓警钟》,宣传新文化运动。

“学友互助会”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湘南学联“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的宗旨,为湘南学联的成立做好了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其爱国热潮迅速传到湖南。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核心,联络湖南各界人士积极投人到五四运动中,并联合省议会、农会、总商会,致电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郑重申明“倘我代表擅行签字,国民死不承认”,且致电北京政府,“请速罢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个卖国贼,“以谢国人”。5月9日,北京学联宣传股主任邓中夏,北大学生、北京五四运动骨干廖书仓、倪品真等,把北京五四运动的详情传到了衡阳,“希望组织声援”。

衡阳学生积极响应。在省立三师老师彭粹夫的引导下,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和“学友互助会”的同学经过共同研究,联络省立三师、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及衡阳各中学学生相继罢课,举行游行示威。顿时,整个衡阳古城充满了生气。

正是在这股强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热潮的推动下,在衡阳求学的众多湖南先进青年,勇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正式成立湘南学联,自觉地担负起了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湘南学联寻找“主义”并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诸多青年社团中脱颖而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曾中生、陈为人、何宝珍、毛泽建等为代表的湘南学联会员们,则用自己的生命诠释这个“主义”,将自己的鲜血融进了“初心”和“使命”。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何等纯洁的初心,何等坚定的信仰,何等崇高的气节!

从湘南学联的活动轨迹看,初心和使命根植于“联合”

有一支歌,大家耳熟能详:“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国力”,不单纯是物质的堆砌,而是青年的大团结与民众的大联合。

1919年7月,忧国忧民的毛泽东写下《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并在《湘江评论》上刊出。蒋先云初见此文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连读数遍,挥笔写出《帝国主义的末日快到了》,与毛泽东的文章遥相呼应,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毛泽东笔下的“大联合”,被他自己称之为“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中国要靠这种“大联合”来积聚能量、增强“国力”。

“大联合”,最基本的是凝聚志同道合的青年,实现共同进步。湘南学联从1919年6月7日创建,至1927年5月27日衡阳反动势力策动“沁日事变”时止,历经8年16届,人会会员数干名,核心骨干300多人,主力是省立三师的学生,其成员还有来自省立第三中学、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成章中学、新民中学、道南中学、圣公教会等学校的进步学生。

衡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是湘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世纪20年代的湘南,包括今天的衡阳、郴州、永州3市及株洲市部分地区共24县。当时,湘南最好的学校都集中在衡阳,湘南24县素质最好的学生也大多数集中在衡阳,在校学生3000多人。衡阳当之无愧地成了湘南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策源地和人才大本营。来自省立三师的蒋先云和来自省立三甲种工校的夏明翰就是其中的策划人和领导者。

湘南学联有着严格严谨的组织原则。每届都由各组成学校的学生自治会选举2~7名代表任学联干事,再由干事选举总干事一名主持日常事务,另设宣传、出版、游艺、文书、会计、评议等股,各股选主任一名。总干事、干事每学期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历届总干事(后改称会长)分别是:第一届杨琳(省立三师学生),第二届夏明翰(省立三甲种工校学生),第三届、第四届蒋先云(省立三师学生),第五届谭步琨(省立三师学生),第六届、第七届袁痴(省立三师学生),第八届黄静源(省立三师学生),第九届李汉藩(成章中学学生),第十届、第十一届文焕然(新民中学学生),第十二届梁中超(省三中学生),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向大铭(省立三师学生),第十六届夏光曦(省三中学生)。湘南学联,无疑是一个凝聚志同道合青年学生的庞大联合组织。

“大联合”,最重要的是深入工农,实现“民众的大联合”。湘南学联成立后,即成为湘南地区学生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指挥协调统筹湘南所属24县的学生联合会的工作。湘南学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领导衡阳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爆发后,由夏明翰起草宣言通电,强烈要求政府“训令各专使抵死力爭,不得屈辱签字”,申明“湘南学界愿为效命”。他们还以衡阳、永州、郴州、桂阳各界人民的名义,于1919年5月15日在衡阳发出了《衡永郴桂各界请办卖国贼电》,要求政府“坚持力争,勿稍迁就。存亡所关,不达目的不止”,揭露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甘心卖国、为虎作怅的罪行,坚决要求惩办卖国贼,立即释放被捕的北京爱国学生。同时,他们还在衡阳开展了坚定抵制日货、维持国货的斗争。

为了将军阀张敬尧逐出湖南,192。年1月2日,以何叔衡为代表的驱张请愿团来到衡阳,在衡阳开展了6个月的工作,得到湘南学联和各县学联的大力支持。《先驱》在1922年10月15日对该运动作出高度评价:“驱张运动发生,驻衡驱张请愿代表团实得湘南学联之助不少。”1920年3月12日,湘南学联和驱张请愿代表团在雁峰寺召开湘南国民大会,到会万余人。最后表决办法三条:一、发宣言;二、通电南北政府;三、向吴佩孚市长请愿,将民意电达中央。

夏明翰、蒋先云带领湘南学联和各校学生代表与驻衡驱张请愿代表团多次到吴佩孚处请愿,请求出兵驱张。

1922年,湘南学联骨干蒋先云、何宝珍、韦汉等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源协助李立三、刘少奇开展工人运动。同年12月,党组织又将蒋先云、谢怀德等人从安源派到水口山,帮助发展工人运动。湘南学联不仅组织和支持工人运动,也积极地开展农民运动。1923年,刘东轩、谢怀德、唐朝英、雷晋乾等被党组织派到赵恒惕的老家衡山县白果镇开展农民运动。

1925年5月底,上海发生震IPv: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湖南长沙、衡阳、常德等地,6月6日,湘南学联即在劝学所召开各校教职工及学生代表联席会,决议马上联络工、商两界组成“湘南对沪惨案雪耻会”。6月8日,衡阳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学生、教师和市民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抵制英、日货”。省立三师学生提前一周放假,将膳食费全部捐给上海失业工人。

湘南学联不仅发动和组织了许多工、农、学运动,还全力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7月,北伐军进驻衡阳,数干市民召开大会,誓师北伐。为了给北伐军培养党政人员,国共合作在省立三师开办政治讲习所,湘南学联为政治讲习所输送了许多进步学生,如省立三师的黄克诚、黄庭芳等。湘南学联许多成员参加了北伐战争,甚至光荣牺牲。

从湘南学联的历史贡献看.初心和使命成就于“奋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湘南学联是经过实际斗争锻炼奋斗出来的,湘南学联的历史就是一部心怀初心、勇担使命的奋斗史。正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下的:“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湘南学联会员每月都要召开道德勉励会,要与自己的旧思想、旧习惯、旧作风做斗争,要用马克思主义把自己武装起来。1921年3月,湘南学联的负责人蒋先云、黄静源、贺恕等创办了“心社”,其宗旨是:“牺牲个人利乐,企图群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造。”为了实现上述宗旨,“心社”成员们采取的态度是:第一,减少各个人以前种种不良恶德;第二,减少生活费用至最低限度,预备金钱作各项有益事业;第三,打破旧家庭一切关系;第四,锻炼身体,预备作打倒旧社会的先锋队,建设新社会的良工人;第五,积蓄金钱作经营新社会的基础;第六,研究切实的学问彻底的主义,期作建设新社会的资料。

奋斗,是可以改写历史的。湘南学联一成立,就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团组织、党组织。1921年3月28日,省立三师正式成立了长沙文化书社分社。该分社由湘南学联成员贺恕、屈子键等创办,经销多种进步书刊,销售对象主要是省立三师和衡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教员。当时,《马克思资本论人门》《共产主义ABC》《社会主义史》《国际劳动运动史》《俄国革命纪实》《湘江评论》《新青年》《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销售最多。湘南学联会员还组织了星期天讲演会,派人轮流到各中等学校去讲演。当时,参加讲演较多的有蒋啸青和屈子键两人。讲演的内容为俄国十月革命介绍: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等。

早期到衡阳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活动家比较多,有毛泽东、邓中夏、何叔衡、李达、李维汉、恽代英、张秋人等,湘南学联与他们多有接触,并接受他们的指导。

毛泽东曾先后多次来衡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团员、党员,并指导湘南学联的革命活动。1920年10月下旬,毛泽东在夏明翰的陪同下来到衡阳,深入省立三师、省立第三中学、省立三甲种工校等校调研考察,并在省立三师讲演《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1921年10月,毛泽东来到衡阳,将“心社”30多位成员全部转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并建立湘南第一个团支部——省立三师团支部,黄和钧任支部书记。在此期间,毛泽东发展“心社”骨干分子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蒋啸青等入党,并创建了衡阳第一个党小组——中共省立三师小组,黄静源任第一任党小组长。1922年4月29日,毛泽东来到衡阳,在省立三师以“社会主义”为题发表演讲。5月5日,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讲演《共产主义与中国》,湘南学联代表雷腾宇、李振恒前往听讲,回来后向衡阳各校做了传达。在此期间,毛泽东帮助衡阳建立了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于5月1日正式成立,黄和钧任书记。该组织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说:“本地SY(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体,已于五月一日劳动纪念日正式组织成立,定名曰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47A。”1922年底,毛泽东再次来到衡阳,检查指导建党建团工作。在听取了衡阳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及开展活动的情况后,经过考察,毛泽东又发展了高静山入党。1923年深秋,“二七”大罢工失败以后,全国革命转人低潮,毛泽东到广州商讨国共合作的事,路过衡阳,谈到了省立三师的学潮,说“三师学潮,是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不是有些人所讲的伙食问题、经济问题,最后结果是学生取得胜利……学生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团结大多数,要与工农相结合”。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300多名革命英烈记载在《湘南学联革命英名录》中。湘南学联历经8年共16届的11名总干事中,就有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袁痴、李汉藩等7人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由湘南学联成员发起的“心社”,30名成员中有21人为革命壮烈牺牲。就义前,他们有的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就义诗,有的留下了感天动地的遗书。北伐军与奉军主力决战于河南临颖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率全团官兵冲锋在前,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英勇牺牲。黄静源在被安源路矿反动当局枪杀前,反动头目要他说出谁是共产党员。黄静源微微一笑,仰望苍天,然后环视工人们,镇定地说:“闭上眼睛共产党人一个也没有,睁开眼睛到处都是。今天你杀了我黄静源,明天定会有干千万万个黄静源站立起来!”

湘南学联为革命献身的300多名英烈中为世人所熟悉的还有: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邓中夏、李启汉、陈为人、何孟雄;著名学运、工运领袖唐朝英;安源工运领袖、中共三届中央执委朱少连;中华全国学生联合总會委员长唐鉴;在湘南暴动中建立卓越功勋的胡少海;参加井冈山和湘鄂赣斗争的名将陈奇、曾中生、李天柱;同李大钊一起上绞刑的方伯务;抗日名将谢翰文;女中豪杰何宝珍、伍若兰;兄弟(曾令钧、曾令铨),兄妹(戴彦玺、戴彦凤),姐妹(李洁、李广),叔侄(罗子平、罗俊逸),满门忠烈的夏明翰和弟弟夏明震、弟弟夏明霹、妹妹夏明衡及外甥邻依庄;省立三师校长、湘南学联指导者蒋啸青及儿子蒋乐群,弟弟蒋次青、蒋式麟,妹夫谢维俊;等等。

从湘南学联的时代价值看,初心和使命追逐于“梦想”

百年初心不改,当今使命不移。湘南学联的时代价值,就在于把初心和使命转换成追逐梦想的实际行动。

青春年华光顾每个人只有一次,而真正美好的青春,属于那些既仰望星空、放飞梦想,又脚踏实地、追梦圆梦的人。100年前,与其说湘南学联在衡阳古城正式成立,不如说一群放飞梦想的青年学生在“浮桥公所”激情聚首。

梦想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更是接力奋斗一步步实现的。1920年11月,邓中夏在《劳动音》创刊号上撰文指出:“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来排斥那种不劳而食的一班人,以维持我们从事正当劳动的同胞,使得满足地生活,快乐地幸福。”1921年,李启汉在上海英美烟厂经常向工人讲“劳工神圣”的道理,号召“大家紧紧地结合以谋大家自己的幸福”,号召大家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作顽强的斗争。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梦想。

与国家和民族相连的青春梦想,才真正魅力四射。五四时期,湘南学联能够在众多青年社团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会员把个人理想、青春梦想与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中国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1927年1月,袁痴在临武县农民协会大门上手书一副气势磅礴的对联:“抱定三民主义,与帝制派奋斗,与军阀派奋斗,有志竟成,且看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誓扫若济登鬼箓;联合五族同胞,遵马克思遗言,遵孙总理遗言,余勇可贾,从此西欧东亚,南非北美,尽归吾党作神交。”他在对联中抒发的,正是放飞梦想、肩负天下的万丈豪情。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李汉藩奋笔疾书,写下了《五卅惨案以后面面观》一文,强烈呼吁:“革命的农工商学兵,大家团结起来,为‘五卅死难者复仇!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中国民族解放决一死战!”1928年春,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的李汉藩在衡阳时,被来阳的豪绅发现并向驻衡阳的白崇禧部告密,不幸被捕,几经严刑拷打,仍坚强不屈,最后被杀害于衡阳湘江河畔,牺牲时年仅 27岁。他用短哲而光辉的一生,用青春和热血,为梦想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梦想与奋斗结合,其力量是无限的。湘南学联虽然只活动了8年时间,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爱国救亡运动中,湘南学联会员自觉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湘南地区人民思想观念的擅变和更新,提高了湘南人民的思想意识。

在1928年爆发的湘南起义中,湘南学联会员起到了中坚作用。湘南学联的许多共产党员会员被选为湘南各县的中共县委书记,如郴县的夏明震、宜章的胡世俭、资兴的黄义藻、衡阳的肖觉先、衡山的陈芬、江华的韦汉等,这就为湘南起义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在湘南许多县建立的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中,湘南学联会员起到了骨干作用,如宜章的毛科文、吴汉杰,郴县的李才佳,耒阳的刘泰,永兴的刘木,安仁的唐天际,桂东的陈奇等。在湘南起义中,湘南学联会員成了赤卫队、工农革命军的指挥员。湘南起义后,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16名团长中,湘南学联会员占了10名,如省立三师的黄克诚、黄义藻,第三中学的邓宗海,成章中学的刘泰。担任副团长和营、连、排长的,湘南学联会员为数更多。另外,湘南学联还有一些会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如陶铸、黄克诚、江华、曾希圣、张经武、张平化、伍云甫、张际春、唐夭际、曾志、周里等。

初心之花,永不凋谢;使命之光,愈久愈亮。在湘南学联成立10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呼唤担当。湘南学联印证初心和使命,诠释目标与梦想,更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前行,拥抱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学联湘南衡阳
《研学之旅》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湘南写生作品选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朝雨闻雁感时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难忘UCL中国学联
谢湘南(一首)
隐私寄存公司 你的隐私我来保管
抗战期间衡阻直接损失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