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 唐代美妆博主,怎么化妆

2019-12-31徐仪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胭脂妆容化妆

徐仪

自古女子就钟爱浓妆淡抹,“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到了唐朝,六宫粉黛争奇斗妍,化妆一项,更趋浓艳。浓艳到什么程度呢?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就高达百万两,作为能引领潮流的美妆博主,她们确实底气十足。

如果你也有看《长安十二时辰》,应当已见识过浓艳华贵的“唐妆”:头贴款式各异的花钿,手描宛若横云斜月的翠眉,再轻施抹浓红傍脸斜”,一个个端的是映丽的好模样。

华美的唐妆是如何画成的呢?唐朝诗人元稹的《恨妆成》是这样描述的:“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总结起来一共有七个步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唐代作美妆博主该怎么化妆。

第一步:敷铅粉

“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就是铅粉,敷铅粉相当于妆前打粉底,能让面容更加白皙细腻,达到“一白遮百丑”的效果。《神农百草经》就曾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

实际上,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铅粉是升级版“粉底,经醋化的白铅会变得像米粉一样细腻,且妆容效果更持久。

铅粉效果虽好,却是不折不扣的重金属,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发青、发黄,难免出现妙龄少女惨变“黄脸婆”的悲剧。但是,这可吓不跑爱美的唐朝女性,她们在铅粉中添加辅料调和使用,让铅粉变得更惹人爱了,比如迎蝶粉就是混合西域香料而成的。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出自西域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提取而成,所以又名焉支。早在商周时,就已有舞姬与宫人用朱砂擦拭面部,妆作腮红,提色美颜。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中原女子改良焉支,加入牛骨髓,制作成黏稠的红色脂膏,胭脂初见雏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即将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又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棉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在唐代,浓艳的红妆是面妆主流,许多唐代美人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传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的,可见其涂抹胭脂之多。

第三步:画黛眉

三庭五眼,眉毛最为传神,故被称作“七情之虹”。唐代以前,好多画青黛眉。唐代时,由于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引起了一波画黑眉的新风潮。

盛唐流行的眉毛形式多样。元稹诗中的“莫画长眉画短眉”和李贺诗中的“新桂如蛾眉”,写的是人们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有人喜欢阔眉,自然也有人喜欢细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青黛点眉眉细长”,写的则是人们把眉毛画得很细。

第四步:点额黄

额黄也称“鹅黄”“花黄”等,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装饰物于額间而得名。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花钿形状多样,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唐代女子盛爱额黄,甚至还发明了一种专蘸鸦黄色的额黄,俗称为“鸦黄”。从诗人温庭筠所吟的“额黄无限夕阳山”,李商隐所写的“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可见,额黄在当时使用广泛。

第五步:画面靥

靥指酒窝,面靥就是在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唐人自然也爱面靥,到了晚唐五代,面靥更加盛行,有的女子甚至将剪成花鸟虫鱼的面靥贴得满脸皆是,宛若行走的面靥“展示台”。

第六步:描斜红

斜红始于南北朝,是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唐代描斜红多爱在面部描绘色泽浓艳的月牙形妆容,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两道伤疤。这样的妆容放到现代可不一定流行得起来。

第七步:点口脂

口脂即口红,唐代时的口脂色号繁多。唐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分别掺以朱砂、紫草等二三十种植物,调试出了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唐朝唇妆也种类繁多,仅晚唐的三十多年里,唇式就出现了十七种,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櫻桃形和花朵形。正如唐朝诗人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所写的“朱唇一点桃花殷”樱桃小口一点点,谁不爱呢?

云想衣裳花想容,为求标新立异,唐代女子还创造出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时世妆”。白居易对此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不过,这种无甚美感的面妆很快就被淘汰了,端庄大气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反而流传了下来,还因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广受追捧。可见,不管是什么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总有相似之处。

猜你喜欢

胭脂妆容化妆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给语言“化妆”
化妆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花明驛路 胭脂暖
胭脂剑
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