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文化旅游语言景观研究
——以海口、三亚两地主要文化景区为例

2019-12-28周素焕

文化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骑楼标牌海南

◎周素焕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语言景观,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Langry and Bourhis的定义,“语言景观”是指“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识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海南具有优越的热带气候,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将二者融合开展文化旅游,提升游客体验,对于海南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景区,进行实地调查,以学界语言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解释语言表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探讨深层的社会语言事实;思考目前海南文化景区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从语言景观建设层面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海南文化景区语言景观现状

本文调查整理对象主要为景区代表性的警示语、指路牌、解说语以及个别商铺的私人标牌等。

(一)天涯海角景区、鹿回头景区

天涯海角有椰风海韵的优美风光,同时也保留着古代的石刻,蕴含着贬官文化和故事传说。调查整理结果如下:1.警示语,共13条,12条中英双语(上下)标牌,1条多语标牌,中英俄日韩(上下);2.指路牌,127条多语标牌,组合多为中英俄自上而下排列,日韩在最下面左右排列;3.地名、位置说明,共5条,1条中(居左)英俄日韩(居右,上下排列)多语标牌,4条中英(上下)双语标牌;4.石刻7条,另有回程游览车道左侧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均为中文单语标牌;5.解说语,对植物、石刻、题诗和民俗文化等的解说,11条中英双语标牌,5条为电子屏幕显示的中文单语。另有十二生肖民族符号的篆文解说一组;6.须知,2条中英双语(左右或上下)标牌;7.商店招牌,3条为中英双语(上下),另有3例广告,分别为中文单语,中英双语(上下),中英俄多语(上下)。

鹿回头上可以饱览山、海、城的风光,同时也流传着美丽的传说,三亚也因此被称为“鹿城”。调查整理结果如下:1.警示语,8条中英俄日韩多语标牌(上下排列,或是中英俄上下排列,最下一列日韩左右排列);2.指路牌,11条中英双语(上下)标牌,43条中英俄韩日多语标牌(上下排列,或是中英俄上下排列,最下一列左右排列);3.地名、位置说明,1条多语标牌,中(居左)英俄日韩(居右日韩,上下排列);4.石刻,2条中文单语标牌,1条中英双语(上下)标牌;5.解说语,3条中英双语(上下)标牌,2条中文单语标牌,1条中俄双语(上下)标牌,与天涯海角不同,对植物的解说,仅植物名为双语,具体解说为中文单语;6.导览图1条,文段解释部分为中英俄(上下)多语,地图部分多为左右排列,或中文居左,英俄居右,上下排列;7.须知1条,中(居上)英俄(居下、左右排列)多语;8.商铺招牌,共3条,中英、中俄双语(上下)各1条,中英韩俄日多语(上下)1条。

(二)海口骑楼老街、崖州骑楼、南洋街

这一组是极具海南地域特色的街区。往昔漂洋过海谋生的海南人带回了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

海口骑楼老街最早的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骑楼多是20世纪初到南洋谋生的归国华侨所建。我们调查了水口巷、博爱北路和中山路三条街道,发现指路标牌均为中英韩多语(上下),指示景点、景点解说、生活服务点的标牌均为中英双语(上下),街内还保留的个别历史性口号为中文标语。以上标识牌的中文均为简体。街区内店铺,新店铺的招牌在拱廊内部门庭上方,采用简体中文,廊外墙体上则雕刻繁体中文,招牌保留了历史原貌。

崖州骑楼始建于1912年,目前原貌保存程度较高,但因历史久远,破损严重,多废弃不用,字迹磨灭。但个别门店上的文字,尚存一些历史感,如一家小卖部门匾上书“东关民国骑楼街福六商行”,为繁体,手书楷体样式,其他商店则是简体中文。另外街名,如“中街”,采用中文和拼音的形式,上下排列。

南洋街是整体仿建,是集合了70栋中外建筑风格的南洋风情建筑。景区内,店铺标牌为繁体中文,竖向书写从上往下顺读,横向书写则从右往左读,指路牌为中英双语,上下排列,且中文为繁体,从右往左读,但景区出口、无障碍通道等指示牌,采用的是中(简体)英双语,上下排列。

(三)海口五公祠、崖州学宫

五公祠环境清幽亦具人文意趣,崖城学宫则是古代崖州的最高学府,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二者景区内的语言景观多为与景点相关的历史文化解说。五公祠内仅见苏公祠、五公碑廊、洞酌亭、粟泉亭等几处景点为中英双语(上下)解说,其他所见诸如牌匾、楹联,以及对海南先贤的文段介绍等,均为中文单语,牌匾、楹联多为繁体。学宫内语言景观面貌为中文单语,其中碑刻文字保留历史原貌,牌匾、石刻“崖州地域图”为繁体,其余文字介绍,如“崖州历代沿革表”“历次重修学宫记”以及历代谪宦明贤简介等均为简体。

(四)景区多语的使用顺序及其凸显性概括

Scollon & Scollon在讨论标牌上的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时曾指出,上下排列时,上方的语言是优先语言,左右排列时,左侧语言为优先语言[2]。据此我们对以上文化景区内的语言景观情况进行概括:首先,中文始终作为第一顺序语言,这在上述语言景观中得以凸显;其次,在双语及多语标牌中,英文为第二顺序语言,较之其他几种外语有明显优势;第三,在多语标牌中,俄语为第三顺序语言;第四,日语、韩语语言顺序在不同景区表现不同,同一景区内部具有一致性。

二、海南文化景区语言景观研究分析

(一)语言政策影响下的中文主体地位

Langry and Bourhis认为语言景观具有象征功能,即语言景观中能体现出不同语言的语言权势,也可以折射出该语言族群的社会地位。此次调查对象多为景区设置的标牌,个别为商铺私人标牌。我们发现,在海南文化类景区中,主导语言全部为汉语,未见没标明汉语的标牌,也未见以某种外语作为首要语言的标牌。汉族是景区内的主要民族,也是游客来源的主要民族。上述结果也是政府显性语言政策的体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

(二)英语在国际化城市的传播及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不断在国际上传播、扩散,在很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景观中都出现有英语。据调查发现,所有英语及多语标牌,英语均为第二顺序语言,这和景区之外的三亚城市语言景观基本一致。作为辅助调查,我们发现三亚市路标及相关提示,除了个别为中文加拼音组合外,其余多为中英组合。机场除个别商铺为中文单语外,其余路牌及商铺标牌均为中英双语。使用英语标牌可以激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潮流、现代、成功等价值观,所以英语在海南文化景区的语言景观中占据重要位置,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3]。

(三)信息功能作用下的景区语言服务意识

Kallen指出,旅游语言景观可以发挥至少四种信息和话语功能:指示功能、行为调节功能、互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4]。路名、地名、指路牌等发挥指示功能,可为游客指明地点和方向;警示牌、告示牌等可用来规范或调解游客的行为,具有行为调解功能;景点介绍、通知公告等发挥认知功能,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相关的知识或信息。旅游区所设标牌的话语对象为全体游客,汉语为景区内的多数游客即中国游客提供服务,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能为国外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所以二者稳居多语标牌的前两位。除此之外,景区标牌中多见俄、日、韩等国语言,这三个国家是离中国比较近的几个较高纬度国家,海南的气候环境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当然,这也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念下,创新开展国际营销,发展成熟的国际化航线有关。景区作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语言景观中可以体现出相应的语言服务意识。

(四)游客借助景区语言景观获得文化感知

海南文化景区中的语言景观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给游客以别样的陌生化体验。第一,获得身处异域的文化感受。天涯海角景区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内,有用少数民族符号所展示的十二生肖实物图,给游客一种异域的新奇体验。第二,获得悠久的历史感。在上述十二生肖图上,有以小篆写的十二生肖古文字,在海口骑楼老街、南洋街、五公祠和崖州学宫的匾额、楹联上也多见繁体字,让置身其中的游客,体会到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另外,在繁体字所体现的内容和字刻的呈现上,也能使游客体会到历史感。海口骑楼街、南洋街的繁体字招牌很多是具有历史传承的老字号,南洋街的字刻多是竖向排列林立于街道两边,且在夜晚时霓光闪亮,给人一种20世纪初街道的繁闹之感。

三、语言景观对地域文化传达力度不够

海南文化类景区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景区现有的语言景观尚不能够有效地传达其文化意蕴。一方面,大多数标牌的形状、材质单一,设计上没有历史韵味,地域特色不够;另一方面,历史文化的翻译输出显得不足,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文化的传播。很多人文景观只有中文单语标牌,一些双语景点的介绍翻译又太过简省,缺失文化韵味。如天涯海角景区有“赵朴初题诗”标牌,核心的28字诗歌内容,英文中没有进行翻译,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句子,在英文翻译中也被省略。调查发现,多语标牌多是发挥简单的信息、话语功能,不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仅不利于境外游客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不利于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旅游语言景观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文化景观具有深刻、丰富的象征功能。语言作为一种可利用、可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其独特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带给游客丰富的审美享受。结合海南地域文化特色,就如何建设、改善旅游语言景观,推进旅游服务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开展文化旅游,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树立文化旅游的概念,挖掘海南当地的历史文化,并融入旅游当中,使游客在感受旖旎的热带自然风光的同时,体会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三亚有万年前的落笔洞遗址、崖州骑楼、崖州古城、学宫、迎旺塔、明清古居村落等,极具地域特色,目前还未发展为成熟的旅游线路,多是一些组织或兴趣爱好者自发前往采风、学习。类似这样的地域文化,急需进行挖掘、保护,并合理进行旅游开发推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二)将语言景观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1.注重碑刻、石刻等语言景观的开发。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具有明显的景观功能,属于语言景观的一种[5]。崖州学宫碑廊有丰富的碑刻,天涯海角亦有一些石刻,在进行传统实物展示的同时,可以开展室内传拓体验,游客自己动手将碑刻上的文字拓印到纸上,或观看传拓技艺,并可购买传拓作品留念。考虑到实物的状态和唯一性,室内传拓体验所用碑刻可使用复制品。

2.利用文字及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建设旅游路线。首先,崖州骑楼的修复,以及三亚步行街骑楼外墙的仿建,要注意使用繁体字来增加历史感。特别是后者,作为市中心商业街区是城市对外的重要名片,仿骑楼模式进行新建,不能只有物质外形,可在不改变原先店铺的语言用字基础上,于门廊上使用一些繁体字。另外街道整体景观中的路牌设计,应从材质设计上进行改善,增添古朴的历史韵味。其次,有效使用中国的古文字、黎族符号元素等。天涯海角景区以少数民族符号展示的十二生肖上刻有小篆,类似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城市道路或广场上进行创设,不可以作为装饰体现在城市或景区的路牌上,供游客观赏,使游客收获新奇的趣味和文化感受。

3.利用语言文字资源,开发旅游商品。首先,视觉形式的语言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符号印在各种日用品和玩具上,使其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比单纯用于纪念的收藏品更受欢迎。其次,将书本作为景区语言景观内容的补充。景区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化内涵等在现有语言景观中的体现十分有限,把这些内容以较为通俗的语言编印成书籍,作为景区语言景观的补充。最后,听觉形式的语言资源在景观中不易体现,比如崖州民歌,可以以演出形式向游客展示,并进行录制,方便游客购买收藏。

(三)进一步提高语言服务意识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实施了“59国免签新政”,这将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岛的国际化程度。相应的,三亚于2019年7月提出率先建设中国首座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通过公共空间多语言标识牌体系、24小时不间断外语服务专线、多语种旅游服务系统、智能翻译终端、外国人服务中心等建设国际语言公共服务体系,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6]。这为文化景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传统语言标牌空间有限,服务内容有限,丰富的文化内涵难以传播给境外游客,借助新的理念和技术创新,可以使游客在旅行时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提升旅游体验。

五、结语

旅游语言景观涉及与旅游相关的各公共空间的标牌文字。本文主要关注海南文化类景区,通过对其旅游语言景观的分析解释,认为其在表达社会现实、提供语言服务、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景区核心的文化内涵没有有效地传达给游客,特别是境外的游客。同时,从语言景观的建设、改善层面,对海南文化类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思考,要注重文化旅游,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将旅游语言景观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新的发展际遇下,进一步提高语言服务意识。

猜你喜欢

骑楼标牌海南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