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19-12-28熊金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职高文学作品文学

熊金星

(湖南省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

文学作品是写作者将自身对于社会生活的感受总结出来的结晶。而职高院校的学生阅历浅、且知识有限,对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更不用提带入情节感同身受了。因此,高职院校要如何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是个迫在眉睫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1 合理安排高职文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职业人才的艰巨任务。那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就不能是只注重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培养人文精神素质的基础,毫无疑问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把文学作品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接入点,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与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与文学作品特有的不可言传的魅力。再在教学过程中,对现行文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与探讨,通过古今中外无数文人笔者的作品,向学生解读其中蕴藏的情感,以及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借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文学品味。

1.1 文学鉴赏课堂应从文字开始

教师应当有系统地建设文学课程,以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的鉴赏为主,辅以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首先要从文章、文字入手,正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文学评论家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让学生亲自去读一篇文章,效果一定不同于从他人那里听说转述,或者是看一些零散的书评得来的感受。文学鉴赏课的载体是文字,其精髓乃是文化,内容是经典文学,而教学线索是作品中的情感发展,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各个文学大家、各个思想流派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对具体文章进行鉴赏分析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文学鉴赏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有很多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死板无聊与沉重无趣,身为教师,应当熟知这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并引导学生勇敢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论对错自由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

才应该是文学鉴赏教学中的主体。

1.3 文学鉴赏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文章中重要情感段落的内容,品味这样表达的益处,并尝试使用其他表达方法来表达相同的情感。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该作品的美妙,发现文字的美好,并由此对文学产生好感。致力于让学生养成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经典作品的好习惯。教师应力求将文学作品中不朽的生命力完完整整地展示给学生,将文章深层次的内涵全面而透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打破思维里的墙,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独特的角度感受作品中不可言传的美好。

2 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在网络计算机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现代化设备,活跃教学氛围,即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实体课堂上,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作者的照片,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作品,展示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藏在文学作品中的思绪,让自己的思绪更加贴切作者的感受。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缺陷以及在知识上的漏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深刻地体验词语的不可言喻的美。

与传统的书本和黑板讲座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完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不论时间与地点,教师都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通过网络,予以学生一定的指导,或者与学生探讨文学话题,实时跟进国际国内文学一线,为同学们鉴赏最新的文学作品。

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文章以及相关的资料,同时及时与教师沟通,将自己的困惑告诉教师,与教师一起解决文学鉴赏中的难杂部分。

3 构建多元化的文学课程考核体系

3.1 现在职高文学鉴赏考核体系的弊端

现在职高学校的文学考核体系有着巨大的弊端,仅以卷面考试为考查模式,题型单一僵化,范围狭窄,侧重于记忆与积累,而忽视了分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甚至有着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并非是参考答案。文学鉴赏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本应该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学校的这种考查方式无疑是在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不论我能鉴赏的多么优秀,不能通过考试又有什么意义”的心理而自暴自弃,最后依旧回归到了传统的考什么就学什么。这种不科学的考查方式已经是旧时代的遗留物,显然是不可取的。

3.2 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系统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系统,则必须要改变以往仅以一套期末测试题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态度进行动态的全面考查,形成完整且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增加课时成绩的比例。力求灵活多样,以培养实际能力、学生切实能学到东西为目的。

3.2.1 经典背诵抽查与经典讨论比赛相结合

可以在日常作业中,布置一些经典篇目的背诵,随机抽查并最后交由教师做出评定。还可以日常举行一些小型的比赛,如诗词背诵赛、讨论争辩赛等,最后由学生与教师一同做出成绩。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对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拥有更好的理解。

3.2.2 课堂笔记与课外阅读笔记的抽查

教师可以让学生日常做好笔记,不论是课堂上教师讲课时的笔记,抑或是课外阅读时的随想摘要笔记,都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的思维流程会反映到笔记上,学生在读书时的思绪变化,也会反映到笔记上。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读书时的感悟与看法,并试着去关注那些教材中没有的,或者教材中不适合写出来的不同观点。

3.2.3 课外收集资料与课堂小组讨论

教师应设计一些文学现象中有价值的、或与现实相关的课题,让学生独立寻找资料,组成小组来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束缚,思考与已知结论不一样的可能性。培养团队意识、组织能力以及借助身边的资源寻找信息的能力。

3.2.4 经典剧情与场景的现场演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演绎小组,任由学生选择其喜欢的作品,自行编写剧本、准备道具、选角并进行排练,最后将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在研读作品的过程中便会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绪,更加贴近作者创作时的本来思绪。这种演绎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形式,间接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最后成绩,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

综合以上的方案教学,将原本只有一次的期末卷面考查,渗透到每堂课的每分每秒,以此来建立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文学鉴赏考核体系。

4 提升文学教师的职业素养

要以何种方式去提高职高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教师,这便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文学教师应具备最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接受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方法,并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其运用在职高文学鉴赏的课堂中,能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主动调整教学计划,修改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在保证素质教育、开阔专业视野的同时,传授课本所需学习的知识,将课内外完美地融为一体。未来,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学生们便会走上工作岗位,为了实现学生们在社会上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方法。

传统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过度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对于作品整体身为艺术作品的一面,那些细腻的情感性和审美感悟却有所忽视,教学方式也过于机械、单一,在学生看来实在是枯燥无味,不能发现文学的美好,便无法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时,便需要文学教师展现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现代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来吸引、感染学生。俗话说“亲其师者,必信其道也”,如果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做到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实时跟进国际最新的教学成果与文学发展历程,同时无论是外在的着装仪表、待人处事、举止言谈,还是内在的人格气质、经验识见、胸襟度量,皆由意识的去予以自我培养,时刻都在提升自我,并将这一独特的人格魅力融入日常的教学课堂中,使教学带有强烈的个人个性色彩,避免落入模式化窠白之中。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上,文学教师也应当持续不断的创新,时刻坚定自己的独立思想,是文学教学突破过于程序化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活力。此外,文学教师还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浅出为同学们讲解文化鉴赏的要点,能够高屋建瓴地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审视当代文化思潮。教师要善于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发掘人文情怀和人生价值。尤其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强大,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悠久文化而自豪。

5 结语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去做文学鉴赏,就像是采矿一样,你不要开始挖掘,自然什么都没有,只要你开始挖掘,你总会发现一些闪闪发光的宝石。”职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今天明天仅此一时的事,是长远的需要我们去改革的一个任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要切实的落实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那些珍贵的“宝石”,让学生们能够拥有独自采集“宝石”的能力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职高文学作品文学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