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分析

2019-12-27黄曦庭梁伟真林依子梁泳祈

北方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风险大学生

黄曦庭 梁伟真 林依子 梁泳祈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贷款业务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络金融平台推出方便大学生消费的分期贷款产品和扶助困难学生的贷款产品。通过对广东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所面临的普遍风险 ,并提出理性使用信贷产品,制定适当的还款计划;政府应积极引导互联网信贷行业构建互联网贷款信息平台等。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1-0094-03

一、引言

信贷是指贷款人凭借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予以资金的暂时转让给借款人并收取利息的一种行为。[1]在传统信贷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信贷以互联网数据为基础实现了传统信贷产业的延伸和扩展,以其方便、快捷和高覆盖的特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新生代的独立消费群体,大学生是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主要使用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使用的两款消费信贷产品是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近一亿七千万的90后中,就有四千五百多万人开通了蚂蚁花呗。[2]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在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共300份,收回问卷292份,收回率约97%,其中广东省高校学生回收问卷150份。本研究所做分析除特殊说明外,均以广东高校学生所填写的问卷结果为基础。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大学四个年级学生,主要从大学生的收入支出情况、对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互联网信贷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广东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意识进行调查。

(一)互联网信贷产品使用情况

在受访大学生中,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大学生占60.67%,其中使用过蚂蚁花呗的大学生占57.33%,据了解,蚂蚁花呗在2016年推向市场,短短三年就抢占大学生信贷的大部分份额。由此看出,互联网信贷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

(二)互联网信贷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来源

根据调查中的大学生月支出数据, 24%的大学生月支出1 000元以下,58%的大学生月支出1 000-

1 500元, 18%的大学生月支出在1 500元以上。表1为大学生日常生活费来源的调查情况,其中94%受访大学生主要生活费来源是父母供给。此外,43.33%受访大学生表示使用互联网信贷时有还款压力。总的来说,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 500元以下,由家庭供给,生活费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没有过多剩余能够购买价格昂贵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还款的来源同样来自生活费,并且超过四成受访者表示有还款的压力。根据学者郑树勋等人的模型分析,还款风险的高低与生活费数额成反比;与消费习惯超前成正比,还款风险随着消费习惯的超前而明显增加。[3]

(三)对互联网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

由图1可知,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并认真了解信贷产品内容及其风险的受访大学生占32%,而对信贷产品粗略了解的受访大学生占34%。在大学生是否有学习金融知识的调查中,主动学习过金融知识的大学生占46%。不难发现约一半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时没有仔细了解产品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风险,或是没有足够的金融常识来辨别信贷产品的好坏。大学生校园消费信贷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平台只能通过延长免息期或推出一系列的补贴来抢占市场先机,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在选择信贷平台时对其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辨别。[4]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信贷平台选择风险,一旦使用了服务质量无法保证、风险控制模式较差的信贷平台,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借款用途

调查数据显示,46%的受访学生借款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品消费,12.67%用于电子产品消费,14%用于考试培训费用,还有少部分用于创业、旅游等。换而言之,大学生在网贷平台借款范围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大部分在一千元左右。网贷平台面向学生群体推出的信贷类型多种多样,如果借款额度较大或该学生对金融产品操作兴趣较大,容易面临操作风险,即进行数额较大的借贷或使用借贷平台上的其他产品进行金融投资。但结合调查的数据,相对于其他风险,操作风险较低,大部分学生网贷的目的在于消费,极少有在网贷平台进行复杂操作的想法。

(五)对互联网信贷的看法

4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曾有人经历过因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而出现问题的情况。在网贷平台吸引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申请方式简单与操作方法简便的平台更具吸引力,抓住了大学生追求便利的心理,许多互联网信贷平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学籍信息等就能申请贷款,使用借款时只需要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操作,而便利背后是信息泄露的风险。从申请到借款,全程依靠网络完成,借款人在填写资料时,极容易泄露敏感的个人信息,譬如银行卡号、持卡照片、身份证号及其他隐私,据资料以及新闻显示,因网络贷款而使其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有八成是在校大学生。[5]

综上所述,大学生互联网信贷产品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四方面,分别是还款风险、信贷平台选择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和金融操作风险,其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还款风险、信贷平台选择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

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贷分期品牌都声称贷息极低,但是实际年息大多超过20%,远远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数倍,其中每个月还有百分之几不等的“服务费”,在贷款逾期未还的情况下,还存在以贷款金额的1%—8%不等的日違约金(罚息)。然而,网贷分期消费被推广时,利息常常被推广者称为“服务费”“手续费”,很多大学生被蒙蔽,看不到网贷分期品牌背后的高成本、高利息的实质。

(一)冲动消费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大学生对电子产品、奢侈品等超越自身消费承受范围的消费品的购买欲望趋增,面对种种诱惑,超前消费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许多人抱着以后节省一点或通过做兼职还贷的想法,为冲动消费找借口,却高估了自己的还贷能力,贷款到期而无力偿还时只能向家里索取,更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信息泄露

在对网贷平台的吸引力调查中大学生更倾向申请简单、操作流程简便的信贷产品,但这一类产品却隐藏着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2016年10月,湖南就有18名大学生因上传了身份信息到某网贷平台,信息泄露后“被贷款”,总额高达五十万。此外,消费信息也会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大学生在信贷平台的申请资料和消费资料,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居住情况、消费情况等隐私。

(三)平台诈骗

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打着校园信贷的幌子,实质上利用复杂的利息计算和模糊的信贷条约坑害大学生的诈骗平台。加之大学校园属于半开放性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校内宣传的社会人士的可靠性,一些急需用钱或对高消费品比较狂热的学生往往最容易受骗。据报道,2018年6月一名河南大学生被诈骗平台骗取几千元手续费,公安机关调查得知,现在出现不法分子在网上创建根本不存在的网贷平台,专门骗取手续费、保证金等提前收取的款项。

四、防范互联网信贷产品消费风险的对策

(一)理性使用信贷产品,制定适当的还款计划

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清楚地意识到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让人体会超前消费快感的同时,也承担着还款的巨大压力。因此,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之前,最好事先主动了解产品的详细内容,例如,还款限期、还款利率。各种信贷分期产品会通过发放福利的营销政策吸引客户使用,大学生在各大网络消费信贷消费平台的福利政策面前需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能单凭福利政策去选择网络信贷产品。使用贷款产品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额度,合理选择一次性还款还是分期还款,如果选择分期贷款,要选好分几期,按时偿还贷款,避免因为没有及时还款而造成信用污点。

(二)政府应积极引导互联网信贷行业构建互联网贷款信息平台

在保证大学生资信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让互联网贷款平台能够充分了解到大学生的动态状况。[3]从而根据不同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来制定适合他们的借款额度,免其因盲目和不理性的消费而造成到期无法还款的不良后果,降低大学生的整体风险。高等院校也应当注意大学生是否有奖助学金收入,以及勤工俭学情况等信息,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通过正当的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课外实践来增加生活费来源,降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3]

(三)向正规互联网信贷平台贷款,注重保护个人信息

大学生应选择正规、有保障、声誉好、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进行贷款,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使用度高的平台,规避在不知名或不正规甚至违法诈骗的互联网信贷平台贷款的风险。在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时,注重保护个人信息,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以及其他敏感信息时要提高警惕。

(四)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表示希望普及金融知识。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增长,学校应该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加强对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增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提高理财能力。由清华大学、蚂蚁金服、清研智库三方合作完成的公益性调查报告中显示,有85.4%的大学生对财商教育有着潜在需求,并且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财商教育、实际理财投资、网络媒体传播是值得信任的财商教育途径。[6]

(五)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信贷平台的监管

政府要对互联网信贷公司做好调查记录以及监督管理工作,让有违法行为的空壳公司难逃法网,同时严密防控暴利贷款、恶性贷款、信息泄露等危机事件的发生,尤其要留意大学周边的相关机构,从各方面降低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地方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 除了那些全国性大銀行之外,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校园社区银行,使在校大学生能够享受渠道通畅、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满足大学生的不时之需。[7]降低大学生网贷的风险,防范网贷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熊 杰,杨屹文,刘 运.互联网信贷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4).

[2] 冯逸华,丁佩悦.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以南京高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6).

[3] 郑树勋,林 琼,汪 涵,陈 冲,李嘉敏.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J].时代金融,2016(20).

[4] 李世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J].时代经贸,2016(15).

[5] 刘 畅,罗佳文,徐 立,苗书迪.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及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7(3).

[6] 杨仕颖,卢 蘅.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影响及风险防范[J].消费经济,2017(6).

[7] 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责任编辑:王 旸]

猜你喜欢

风险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