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对表柔吡星化疗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QT间期的影响

2019-12-27冯趁霞

药品评价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异氟醚动作电位心肌细胞

冯趁霞

开封市肿瘤医院麻醉科,河南 开封 475503

作为乳腺癌新型辅助化疗方案中应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药物,表柔吡星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储备方面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导致患者的QT间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若临床治疗期间没有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极易导致乳腺癌根治技术患者化疗后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弱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因此,乳腺癌根治技术患者接受表柔比星化疗后,需要避免使用可以延长QT间期的药物进行麻醉。为了探讨不同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表柔吡星化疗后QT间期的影响,选择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如下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28岁~65岁之间,平均为(43.80±6.0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乳腺癌;②于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署名;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等;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随机抽取50例患者术前接受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表柔吡星化疗(CAF),即取600mg/m2环磷酰胺、500mg/m25-氟尿嘧啶、60mg/m2~90mg/m2表柔吡星对患者进行化疗,然后随机划分为A1组(25例)、A2组(25例),而未接受化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B1组(25例)、B2组(25例),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获准。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麻醉前0.5h,取0.07mg/kg咪达唑仑、0.01mg/kg阿托品对患者行肌肉注射,入室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局部麻醉,取颈右侧静脉进行穿刺、置管,构建人工通道,按照每小时10~12mL/kg的速率输注6%浓度的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氏液,晶胶比例控制为1:0.8。

1.2.2 麻醉诱导取0.05mg/kg咪达唑仑、4μg/kg芬太尼、0.3mg/kg依托咪酯、0.1mg/kg的维库溴铵对患者行静脉注射,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确保患者呼气末CO2分压不低于35mmHg,不高于40mmHg。A1组患者、B1组患者均接受英国Abbott公司提供的批号为585455u的1.0%~1.5%浓度的异氟醚吸入麻醉,A2、B2组患者均接受英国AstraZeneca公司提供的批号为EF529的异丙酚进行静脉把控输注麻醉,血浆靶浓度最低位1.8mg/L,最高为2.0mg/L。四组患者均接受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提供的批号为050502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输注规格控制在每分钟0.15μg/kg左右,取维库溴铵进行间断性静脉注射,确保患者始终处于麻醉状态,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行自控静脉镇痛[2]。

表1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QT间期对比 [(±s)s]

表1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QT间期对比 [(±s)s]

表2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QT离散度对比 [(±s)ms]

表2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QT离散度对比 [(±s)ms]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化疗前(T1)、化疗2周后(T2)、气管插管前(T3)、气管插管后(T4)、异氟醚吸入/异丙酚把控输注5min(T5)/10min(T6)/15min(T7)/30min(T8)、气管导管拔除后10min(T9)时的QT间期以及延长情况,并计算T1~T7时QT的离散度。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观察指标的采集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定差异统计学意义是否成立。

2 结果

对比T1、T2~T7时A1组患者、A2组患者的QT离散度增加情况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T2时,T6~T8时A1组患者的QT间期相对较长,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8时,A1组患者的QT间期长于B1组患者,且在T5~T7时,A1组患者的QT离散度增加更为明显(P<0.05);对比四组患者的QT间期延长发生率,A1组数据最为显著,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点,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的QT间期、QT离散度较为接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3 讨论

心肌毒性会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和QT间期延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QT间期是心室肌细胞发生复极化、去极化的表现,因去极化在动作电位时程中的占比仅有1/4,所以,QT间期主要体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的表现[3]。QT离散增加是心肌复极不具备均一性的表达,代表心室复极过程中点活动存在局部变异,而离散度越大,表示复极越缺乏均一性,而且患者心室内会产生一些折返灶,最终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4-5]。既有研究资料指出,瑞芬太尼并不会干扰QT间期[6],所以本次研究为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化疗后的QT间期相对比化疗前,离散度升高,认为与蒽环类抗生素对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活性进行拮抗的作用有关,致使患者心肌细胞复极化储备发生大幅度下降;此外,认为还与蒽环类抗生素在心肌细胞器膜上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功能上的抑制作用有关[7]。本次研究中,患者化疗后吸入异氟醚,可以促使QT间期延长,扩大离散度,但异丙酚靶控输注在QT间期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分析原因,异氟醚可以对心肌细胞所具备的延迟整流钾离子活性激发效果产生有效阻滞作用,促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对患者心室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蒽环类抗生素在心脏毒性方面的早期表现,也能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储备,因此,对患者行延迟整流钾离子活性激发的阻滞剂之后,可以达到延长QT间期的效果,同时提升跨室壁复极化离散度。

综上所述,相对比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不会对患者的QT间期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临床应做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异氟醚动作电位心肌细胞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红外光谱研究
异氟醚间断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肉豆蔻挥发油对缺血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临床应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