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9-12-27冷霜

药品评价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引流术丙泊酚芬太尼

冷霜

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疾病类型,在临床上又被成为脑溢血,发病前无明显征兆,常发于患者情绪激动及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且病情发展迅速。微创引流术是临床急救脑出血的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等优点,而理想的麻醉方案,为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提供基础条件,可提高手术治疗预后。本文探讨的丙泊酚、瑞芬太尼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但是,资料显示[1],不同麻醉方案疗效不一,因此择取我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作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高理论参考依据,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作对照研究,选取病例均经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伴有精神病者、伴有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对照组50例中男、女25例、25例;年龄50~78岁(62.32±5.13)岁;观察组50例中男、女27例、23例;年龄52~78岁(62.58±5.06)岁;对比两组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依次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0.08mg/kg、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芬太尼2.0~3.0μg/kg,完成麻醉诱导;3min后,实施气管插管,应用间歇正压通气,压力水平范围30~40mmHg;经微量泵入的方式,持续给予患者芬太尼、丙泊酚,前者用药剂量速度为0.05~0.10μg/(kg·h),后者用药剂量速度为4.6~6.0mg/(kg·h)。观察组:依次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0.08mg/kg、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瑞芬太尼1.5~2.0μg/kg完成麻醉诱导;3min后,实施气管插管,应用间歇正压通气,压力水平范围30~40mmHg;经微量泵入的方式,持续给予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前者用药剂量速度为0.15~0.20μg/(kg·min),后者用药剂量速度为4.6~6.0mg/(kg·h)。两组均完成上述操作后30~60min,为患者静脉推注维库溴铵2mg,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麻醉用量,指导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T3)、穿刺后(T4)、术后(T5)心率和血压。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丙泊酚用量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SPSS24.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变化①组内对比:两组T2、T3HR、DBP、SBP指标水平明显低于T1(P<0.05);②组间对比:观察组T3心率(heart rat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用药安全性对比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0.00%(0/50),对照组出现10例恶心、呕吐,发生率20.00%(10/50),组间对比(χ2=66.6667,P=0.0000)。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n=50,(±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n=50,(±s)]

注:a与组内T1对比,aP<0.05,b与对照组T3对比,bP<0.05

表2 两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s)

3 讨论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血管受到非外伤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继而造成的出血[2],临床发病危险因素与微血管瘤、微动脉瘤、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有关,常见临床症状为昏迷、嗜睡、呕吐、头痛、偏瘫、失语等,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疾病严重的特点,若治疗不当或者延误治疗,可致死亡,且临床死亡率、致残率较高。脑出血经微创引流术治疗,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预防继发性脑损伤[3],手术期间气管插管全麻,可确保心血管动力学平稳,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丙泊酚是一种全身静脉麻醉剂,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等优点,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呃逆、咳嗽、肌内不自主运动等反应[4],常用于催眠、镇静过程,应用期间可通过阻断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以及化学感应器,达到镇吐的效果。

瑞芬太尼是一种μ受体类激动剂,临床应用经人体血浆及其相关组织非特异酯酶作用,而被水解,即使是多次给药,也无体内积蓄,有效避免损害肝肾功能,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镇痛作用时间短等特点[5]。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降低麻醉用药剂量,促进术后恢复过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过程相对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更加平稳,安全性高,且随着手术经常逐渐趋于正常,临床针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可将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作为首选麻醉方案。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可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引流术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