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背景下的汉末英雄纪

2019-12-27

网络文学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王莽刘秀世界

黄 娴

个性丰满的人物群像

“望古神话”是国内首个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融汇一体的宏大架空世界,它打通了过去与未来的时空界限,有着自成逻辑体系的结构和设定。由跳舞写作的《选天录》是其中一部最具历史真实质感的小说,因为它既不是现实历史的简单重复,又和现实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书的时空属于整个世界观设定中“秦始纪”的一部分,从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物关系上都比较接近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但与此同时,它还是在《望古神话》序章中提到的“因为秦始纪和人类的历史最为相似,本身又是乾遗留下来的一小段关键的时空,能够作为跳板进入主世界。”因此,它成为九鸾和第三基因文明想要争夺的时空,而注意到这种情况的乾和第一机械文明也派出使者保护它。这就让本书的故事中除了以我国历史上的历史名人为原型的王莽、刘縯、刘秀之外,还有众多历史上没有的神秘人物如王睦、李通等,他们共同造就了这一段精彩辉煌的时空传奇。令人惊喜的是,跳舞对于众多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丰满,这成为他超越自我的一个证明。

在这部小说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角色就是一直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的王莽,这个角色的出彩程度甚至超过了真正的天选之人刘秀,可以说是整部小说中最为丰满的角色。

作为一名来自千年之后的“穿越者”,具有现代思维的王莽和这个时代的人们格格不入。他想要这个世界没有帝制,单单是这一点在很多人心目中就已经算得上大逆不道。而他还想要这个世界人人平等,认为人的生命是一样的,生命的价值也是一样的,无论出身高低尊卑。在一个制度和观念上接近我国封建时代的社会里,他的坚持在世人看来是如此荒唐可笑,甚至他的儿子都无法理解。正如书中所写的:

“是相同的。”王莽叹了口气:“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认为,但是,生命的价值,与出身,与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相同的。所以,当我看见那个婢女的尸体时,我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王莽不在乎他的理想是否能被世人理解,他只在乎自己的决心是不是够坚决,所以他用着破釜沉舟的勇气逼迫汉帝逊位,自己登基称帝,之后发动了一场“秋风扫落叶”式的狂热改革。如果一切都能按照他的想法发展,确实会是一个相当美好的社会。然而按照唯物辩证法,生产关系的变革要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王莽发动的大变革恰恰就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他的想法过于激进,过于超前,因此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相对真实历史上那个争议颇大的“新”王朝君主王莽来说,小说中的王莽更具有悲剧色彩。按照作者的说法,王莽不是“天选之人”,但是他强行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改造社会,所以他的所作所为会遭到天道镇压。他的目标是为了拯救世界上的普罗大众,但是他的做法却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大众的利益,让很多人衣食无着、无家可归。这是理想主义者王莽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普罗米修斯,本想为人间带来光明,最终却被终身打落凡尘,身体为恶鹰所啄食。

王莽之所以会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的真正天选之子——刘秀。从出生之时开始,刘秀就显得与众不同,并有大气运傍身,例如腹痛逃脱被火烧死、被毒蛇咬中脖子还遭雷劈却逢凶化吉、伤口变成三道杠(乾卦)、陷入围攻时天降冰雹,被追击时大河断流……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真实历史上的刘秀故事。西汉末年,开始流行“谶纬”学说,王莽篡位称帝以后,市面上就开始流行一本叫《赤伏符》的书,里面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①”请注意,这里的“刘秀”并不是后来建立了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而是朝廷里的一代大儒刘歆。后者非常相信这个流行的谶纬,于是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秀”。可惜他的造反计划很快走漏了消息,被王莽朝廷知道了他的计划,最后只得自杀身亡。等到真正的刘秀起兵称帝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一谶纬所讲的到底是谁。

本书作者把这种看似荒诞的“天选之人”谶纬学说运用到了小说当中,讲述了一个乡野少年到底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故事。刘秀和我们真实历史上的东汉开国君主一样,是一个颇为温和的人,他年轻时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做一个“执金吾”②。后来在天下大乱之时,跟随哥哥刘縯起兵,梦想着要辅佐哥哥成为先祖刘邦那样的开国之君的存在,自己做他的左膀右臂就足够了。但残酷的现实不断地逼迫这个少年成长,先是夺走了他的平静生活,又夺走了他的哥哥,最终让他自己走上了成为刘邦的道路。

但是刘秀能够击败王莽完成“逆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施行的“王道”政策,他尽管在内心深处也赞同王莽的很多思想,并且和王莽的侄子王睦结下生死之交。但是他还是看到了王莽政策中的诸多激进之处,也看到了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们,所以他施行较为温和的政策,让天下百姓首先能够安定下来,再去寻求王莽理想中的社会。

这就是刘秀的“王道”和王莽的“霸道”之间的争论与冲突。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理想信念和利益群体各不相同,我们很难判断他们两人究竟谁对谁错,但是这种信念的冲突和碰撞,还是带给我们诸多的启迪。

刘秀的兄长刘縯这个角色的塑造也是书中的一大亮点。他是一个十分疼爱弟弟的哥哥,但也是一个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枭雄式人物。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跳舞格外用心,隐隐可以从刘縯身上看出自己的成名作品《猎国》当中男主角夏亚的身影,但他又融合了中国历史上很多开国明君的形象特点,所以极具魅力。然而这个让所有人都以为是终结乱世希望的人物,最终却死在了小人的手中,这也是刘秀走上“王道”之路真正的开始。而他通过自己的一双手打造出了一个具有争夺天下实力的班底,最终助弟弟刘秀成为开国之君。

跳舞在这部小说之中,还塑造了非常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例如,精通小事占卜的李通,心思之坚定让人动容。他算准了天选之人,并且选择了跟随刘縯和刘秀。在刘縯去世之后,他又承担起辅佐刘秀的重任,让这个“天选之子”真正走上了天选之路。

还有一直忠心追随王莽的弟子王睦,尽管曾经和刘秀在太学中结下深厚情谊,但是他也始终没有改变初心,始终坚持王莽的政策路线不动摇。他相信王莽所描述的新世界,哪怕这个新世界无法实现,也愿意死在这个新世界的门前。这正是理想主义者的信仰:

“记得一开始我对你说的话么?我所效忠的人,自始至终都只有老师一个。”王睦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我追随你,只是为了遵照老师的遗愿而已。如今,他要我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而我也不再有活下去的意义了。”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即使是不起眼的配角身上都有一段让人心存感怀的故事。比如影子一般的韩卓,以超强的武功护着王莽和王睦,以一敌二十二,为王莽彻底扫清登基的障碍,最后他用忠心书写了自己生命的结局。这种群像式人物写法相当考验作者对于人物塑造的功力,而本书中成功的人物群像充分展现了作者跳舞的写作功力,将各类人物的理想、信念、勇气与坚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文中,让他们真正在文中活了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王莽和刘秀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历史中的王莽和刘秀,作者从这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分别提取出了“理想”和“人道”两大性格要素,对他们的故事在架空背景下重新做了深度演绎。这才让读者们看到了一段存在于秦始纪双汉时期的神话时空,看到一段“穿越者”王莽和“天选之子”刘秀之间关于天下的政治博弈,看到一段神话中“乾”与“九鸾”的对抗。

这样的写法既不同于传统网文中改变历史的穿越小说,也不同于完全尊重史实的历史小说,而是融合了两种小说类型的长处,并加上了一些科幻、玄幻元素塑造出的全新架空世界。

这也正是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

庞大宏观的剧情设定

在人类从远古走向文明时代的历程中,神话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未解之谜的初步了解。神话成功地解释了生命的由来、世界的起源和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揭示出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为人类有效地顺应环境,改造自然,塑造人的文化世界的现实领域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神话的诞生标志着人第一次逃出自然世界因果法则的制控,以主动者的姿态生活在大地之上。③”

在中国网络文学史上,曾经有过共同写作构筑世界的尝试,那就是广为人知的“九州”世界。但“九州”世界选择了彻底的架空奇幻世界,并没有涉及我们国人更加熟知的神话传说。因此,“望古神话”也是第一个以中国神话传说为背景设置世界观的共同写作世界观,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网络文学史中玄幻文学对于中国神话传说的书写和拓展空白。

“望古神话”的设定很多参照了中国历史和中国神话传说,仿照了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又加入了很多玄幻色彩。这种把真实历史中的故事嵌入到神话传说中的写法,用专业研究者的话说,就如同“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却在其中赋予诸多现实社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除了那些奇异瑰丽的外壳,它实际上是按照人的社会,人的形象在搭建自己的想象空间。”“始终在双重世界之间游离,似乎既想摆脱现实的种种限制,却又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回归这个自己立身的世界”④。

在“望古神话”系列的设定当中,均以“乾”作为基点,它以保护人类的繁衍生息作为根本目的,搭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正如序章中所说的:“乾就是天,就是世界,就是自然,就是人类意识的具现,就是维护世界的意识本源!”

但是人类的意识并不是乾可以控制的,因此人类经常出于各种原因把自己推向毁灭的道路。为了保护人类,乾不得不将这些相关的人物和时光抽出,变成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一个个世界代表了不同的纪元,也是保护人类主世界的重重屏障。但由于乾抽出这些时光之后,人类便失去了这段时光的记忆。

由于人类走向崩溃的次数非常多,导致整个“望古神话”中涉及的纪元也非常多,从乾有意识诞生形成第一个纪元——乾天纪以来,还分别诞生了玄商纪、周土纪、天庭纪、逍遥纪、秦始纪、道德纪、地府纪、空想纪和三千传说世界等纪元。

《望古神话之选天录》在“望古神话”中涉及的并不多,但这段时光极为关键,这是一段可以作为跳板进入主世界的关键时光。“九鸾连续几次阴谋被破坏,让一直都关注秦始纪的第三基因文明也忍不住出手,他们借助秦始纪的一个时空断代,进入了两汉交界的时期。他们派出了自己世界的特使,这位特使以为自己是救世者,是建立新朝的王莽,实际上刘秀才是救世者。”

按照小说中的设定,刘縯和王睦是来自第一机械文明的人,他们明白只有保护主世界,才能让第一机械文明传承下去。两个来自第一机械文明的人完成任务,因为他们无法回去自己的世界了,就甘愿壮烈牺牲,协助乾把这混乱的世界抽离并入了秦始纪。这一设定就构筑了《选天录》的整个世界观和整个故事主线,作者要在这个如此清楚明晰的世界观下塑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叙述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一个对作者功力的极大挑战。

尽管本书的世界观架构要服从“望古神话”系列大的设定和故事脉络,可谓是“戴着镣铐跳舞”,但这并不妨碍作者跳舞在细节设定上有所创造。因此,在《选天录》的创作中,我们清楚看到作者在不破坏大局世界观的前提下,进行了不一样的翻新设定。

虽然在序章里提到“刘縯和王睦是来自第一机械文明人,他们明白只有保护主世界,才能让第一机械文明传承下去”,但在小说的整个故事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涉及第一机械文明的造物。仔细查看序章的设定,我们会发现,第一机械文明是拥有变化一切的机械产物能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跳舞并没有将这两个人物的背景用在故事中。整个故事发生在秦始纪,当时的人们所使用的武器还是冷兵器,一旦脱离现实使用第一机械文明的产物,不但会引发剧情上的崩塌,而且从理论上说必定会受到来自自然力量的惩罚。这也是本书设定之中,和以往那些网络穿越小说所不一样的地方。

王莽自认是天选之子,但他终究斗不过真正的天选之子刘秀。既然刘縯和王睦是来自第一机械文明的人类,到底知道这一点吗?很显然,在故事里刘縯和王睦并没有关于天选之人的概念,也没有对于自己任务的概念。可能作者重新设定了这个世界的规则,让其他文明进入的救世之人都是会被洗掉记忆的,并且还要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这也是作者自身创意的体现。

可以说,跳舞在遵循大世界观运行规律的同时,还构筑了小世界观的运行模式。这就使得秦始纪中的两汉时期这一段关键时光有了不一样的生命活力,让这段时光更为鲜活,也让人们意识到这段被乾遗漏的时光,是和主世界最为相似,可以作为跳板进入主世界的关键。很好地阐释了为什么九鸾和第三基因文明要争夺这一段时光,而乾和第一机械文明派出天选者和救世之人也要参与到对这段时光争夺之中。

多重视角叙述的史诗传奇

整部作品看上去是围绕着皇权争夺进行的,实际上还暗含着对整段时空的争夺,这两条主线一明一暗,每个人物的行动都在为整个文本的明暗双线叙述服务,他们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写作思路。而这部作品又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这就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史诗。

在这部史诗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叙事结构。跳舞的叙述不再是单一视角,他虽然也遵循情节发展的线性时间顺序,但却同时设置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叙述线索,并且每条线索之间,以具有明显不同取向的事件和人物构成,通常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电影之中,被称为交织式对比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通过各种不同叙述线索交织对比来讲述故事,更接近历史演进的本来面目。

在整部小说当中,这种叙事结构贯穿了全文。例如在文中,刘秀带着游侠突围去找陈牧求援这一部分。先使用刘秀叙事视角就告诉读者们他们的选择和他们的做法,但是在援军陈牧一边却又采取了不一样的应对,于是在下一部分中,跳舞切换了叙事视角。

那亲兵仔细地向着陈牧汇报完了刘秀等人的动向,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但是……他们脸上似乎也从没有过什么焦急之色,只除了第一天,属下带他们去了那个院子时以外。”

“……”陈牧仔细拈着下巴上的胡须,眉头深深锁起,陷入了沉沉疑惑之中。他想不通,刘秀等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自从他们抵达定陵之后,还未见面,陈牧便知道他们一定是来求援军的。在接见刘秀一行之前,陈牧便早早做好了布置吩咐,除了让亲兵将他们带往那破院之外,还暗中在周边安排了暗哨,每日从早到晚地监视,提防他们与城内的驻军有任何联系。甚至陈牧已经在心底做好了准备,一旦发现刘秀有任何异动,他将会不惜软禁他们,甚至……暗中杀掉这几人,也成为最终的选项。

可现在,刘秀却仿佛真的认命了一般,没有丝毫的举动。每一次向着手下的亲兵询问时,得到的结果却永远只是“并无异状”这四个字。但陈牧的心中,却实在不愿意相信刘秀会真的这么放弃。毕竟舂陵系的人马,尽数留在昆阳城中。一旦昆阳城破,那么刘縯、刘秀将瞬间失去所有的部下,再也没有能力角逐绿林军内的权力。

陈牧苦思冥想了三天,却始终得不到结论。这里暗含着一个极大的矛盾——刘秀想要陈牧出援兵救昆阳,但陈牧却有着自己的小计划,并不打算出兵救昆阳,甚至计划着一旦刘秀他们反抗就要把他们杀掉——这个矛盾,跳舞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让刘秀和陈牧分别来进行叙述,最终让读者们感受到了这个矛盾。

让他们不由得为刘秀捏了一把汗,生怕刘秀一个没忍住真的就被陈牧给收拾了;也为陈牧的小心思而暗叹,这人心隔着肚皮,当初刘縯对他的好,就这么被利益给吞没了。读者们的这个思考正是跳舞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让读者们在这里读出了不同的东西,从而有着多元化的思考,丰富了读者们的体验,增强了这部作品的现实感。

这是一部有着很多战争画面的史诗。跳舞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有着一套既不让读者们感到血腥的恶心,又很好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的方法。例如,在与王睦开战前,刘縯、刘秀等人被王匡和王凤安排在正前方,直面王睦的十万大军。刘縯的部下仅仅剩下几百人,几百对十万,可以说是以卵击石。为求一丝生机,刘縯兵行险着,破釜沉舟,开始了对王睦后方的进攻。

他伸出手,向着身后比了个手势,看着那手势一列一列地向后传去,直到队尾。所有游侠都得到了讯息,那么现在——就是决胜负的时候了!

刘縯掏出怀中藏着的短刀,指尖用力向前甩出。短刀发出低微的尖锐破空声,向着身前最近的高台之上飞去。

那名哨兵完全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在刚刚听见了细微的破空声同时,咽喉之中也骤然一凉。

在这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中,刘縯和刘秀兄弟把自己的威名扩展到了全国,使天下拜服。如果说争夺宛城之战是让天下知道了刘縯、刘秀有着天选之人的运气,那么这场以少胜多的对决就为这两兄弟在天下人面前证实了,兄弟俩不仅有天选之子的运气,还有勇有谋,为兄弟俩征服人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下文做足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当然,这场战争在王莽的眼里、在王睦的眼里、在李通的眼里都有完全不同的样子。跳舞还选择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多方面展现了战争双方的态度、战略和战术。在整部作品当中,每一场战争都呈现出立体式的观感,既有智慧的对决,也有勇气与实力的角逐,可以满足读者对战场的一切想象。正是这多元化的叙述方式,使得整部作品虽然有着很多战争描写,但并不乏味枯燥,每一战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且还积极推动了剧情发展的进程,让读者们始终保持着对作品的阅读兴趣。

贯穿始终的大情大义

抛开所有的技巧,撇除所有的手法,“情”是跳舞在《选天录》里一直在赞颂的主题。其中刘縯、刘秀这对兄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感情,令我们动容,因为在“独生子女一代”读者中,很多人没有办法体验到骨肉亲情。

兄弟之间分为两个层次,最开始,是兄弟之间相互关照、爱护,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这是很浅很表面的亲情。后来,哥哥为了保护弟弟而死,于他而言,是善良、正直和亲情交融的本能,但是于存活下来的弟弟而言,却是非常震撼的。刘縯这个角色满足了“独生子女”一代对哥哥的一切幻想。他是一个好大哥,他对弟弟照顾十分无微不至,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弟弟累了的时候,即使自己也很累,但刘縯还是把八岁的弟弟背起来继续往前走。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带着一个八岁的孩子,又要当爹又要当妈,硬生生走了几天的路,这是何等的辛苦,何等的劳累。

刘縯醒来时,看见像是一只小兔子一般,蜷曲在自己身旁的弟弟。那紧紧抱着自己的样子,就好像,自己是他的全世界一般。刘縯伸出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弟弟的额头,看见他微微扭动了一下,嘴里不知嘟哝了什么两句,换了个舒服一点的姿势继续睡着。刘縯想了想,没有叫醒刘秀,而是干脆披上了外袍,将弟弟抱在了臂弯之中,沿着道路向着舂陵的方向继续走去。

在弟弟饿了的时候,去为弟弟找吃的。荒山野岭,没吃没喝。作为哥哥,白天带着弟弟走路,又是一个十几岁正是饭量最大时候的少年,如果他先安抚自己的肚子,没人会说不可以。但他不,他考虑的最先的是弟弟,然后才是自己。在弟弟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奋不顾身。当听到弟弟的尖叫,他来不及思考就直接往回赶,连来之不易的食物都选择放弃。他飞身向弟弟扑去,只为救下弟弟,甚至不管那是不是一条无药可救的剧毒蛇。他能孤身一人面对王匡、王凤,而将所有侍卫都派去保护弟弟,甚至在最后牺牲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弟弟。他害怕自己死后,没人保护弟弟。当他明白自己的弟弟就是天选之人的时候,他最后一刻才将那颗一直为弟弟挂起的心放下。

这样的哥哥,试问哪个人不想要?而刘秀也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为哥哥去游说二叔刘良加入哥哥的队伍中。为救昆阳求生存,他不惜带着为数不多的游侠突围去找陈牧。甚至在面对被围攻的情况下,努力学着哥哥的样子为大家鼓劲。只因为他不想一直被保护,他也想成长起来,强大到可以保护哥哥。

“可是……我不想一直被哥哥保护着。”刘秀摇了摇头,面色坚定:“如果一直在你的羽翼下,被庇护着生活的话,那样确实会很轻松。但……我不想一直做你的累赘和负担。我想……”

刘秀突然自门槛上站了起来,张开双臂,拥抱着身前的晚风:“我想要为你做一些事情,甚至有一天,也能够……保护你啊,哥哥!”

这样的情感表达在刘縯去世之后达到了最高潮。一方面,刘秀终于意识到,自己没有哥哥了,他要成为那个肩负起责任的人,他不能做刘喜了,他必须代替自己的哥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自己去成为刘邦,他的人生设定完全改变了,这是割舍。

另一方面,他开始站在哥哥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行动、去成长,从内在的心灵世界中再去体察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立下那样的目标,这也是刘秀真正成为刘秀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刘秀不但为自己而活,更是为了哥哥的人生目标而活着,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活着,他真正成长为一代帝王。

这对兄弟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深厚感情成为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我们为刘縯对弟弟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感动,为刘秀继承哥哥的遗志、实现哥哥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而动容。这对兄弟,用爱融化了每个读者的内心,用爱向众人振聋发聩地证明,到底什么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

让人动容的还有韩卓对王莽的恩义之情。小说里的韩卓,爱喝酒是天性,那他用什么来对抗天性,成为王莽最可信任的人?一是对职责的责任感,二是想要报答王莽的恩义。他是有软肋、但超越软肋的人,因此显得血肉丰满。小时候十分爱喝酒的韩卓,差点死掉,被王莽救起成为王莽的贴身护卫之后,韩卓不再说话也不再喝酒,他始终保持着十二分的冷静和机警。对于王莽要他做的事情,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这是现代人十分匮乏的感恩之心,韩卓的行为固然有些愚忠,但他知恩报恩的行为给每一个读者上了一课。

俗话说得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报恩,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实践的力量。小说中通过韩卓的作为狠狠地在我们每个现代人心上敲了一记警钟。我们要知恩图报,而不是恩将仇报,更不是落井下石。即使不能强求人人都能感恩,但至少我们要去帮助别人,把温暖传递出去,也回报帮助自己的人们。

在《选天录》整部作品当中,“情”这个字成为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而这个“情”不是单一的情,它有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有知恩报恩的感情,有君臣之间的情谊……不同人物之间有着不同的或深或浅的感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们之间形形色色的感情,体会到了这些人情冷暖。这个“情”让这部作品不再是如同电影一样在眼前播放,而是真真正正把读者带进了这个世界,带到了这些人物的身边,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人生,去感受这世界的奇妙。如果说人物刻画给了人物们的“形”,那么,贯穿这部作品的“情”给人物们点了“神”,堪称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选天录》一书中,跳舞使用交织式的多角度描写,如同电影一般切换不同叙事视角,保持冷静客观地叙述整个故事,最大可能地将这段架空历史叙述得如同真实历史一般。跳舞的这种写法完美地叙述了秦始纪两汉时期,刘縯、刘秀和王莽之间斗争的历史,增强了读者对这段文本的真实感。整部作品,让读者自行感悟这其中的矛盾,让读者去经历,从而完成了整个作品大大小小的戏剧冲突和矛盾,也让读者保持了阅读的兴趣。同时,在这个混乱的战争不断的秦始纪两汉时期,跳舞将战争场面进行了处理。

每一场战争都是不一样的战略,都是不一样的战法,甚至刻画的人物、视角也不断变化,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让读者的阅读体验较以往更上一层楼。在这一变再变的过程中,读者们总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宝藏一般,每次阅读总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选天录》一书中,每个读者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找到的东西——无论是理想、信念、坚守还是情感。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品再品的架空历史题材科幻小说,也是跳舞一部突破自我的作品。

注释:

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记载: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②《后汉书·皇后纪》,(光武帝)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③裴萱. 玄幻文学的怀旧情绪与人文回归[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6)25卷(122期).

④马睿.关于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1)24 卷(107期).

猜你喜欢

王莽刘秀世界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刘秀苦寻同窗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王莽:儿子是我的垫脚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