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家风家训的历史脉络与价值内涵

2019-12-27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孙叔敖血脉司马光

毛 帅

一、河南家风家训的历史脉络

(一)河南家风家训的血脉

血脉在生物学上是指生物体在繁衍后代过程中基因信息的传递,河南家风家训的血脉便是指家族成员在延续过程中“家风基因”的传承。中国有着悠久文化底蕴,其历史的发展从未间断。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产生。在人口迁徙的进程中,河南或者作为移民的出发地,或者作为移民的集散地,留下了特有的烙印,积淀了河南独特的根亲文化。家风家训作为根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联系着家族的血脉,而河南家风家训的血脉,不仅仅延续着河南人的血脉,也延续着由河南南迁的人的血脉,根本上是延续着华夏儿女的血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便是由两代以上血缘关系所构成的家族。家族在延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强调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角度显示了家族的“基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中原地区曾向东南地区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士民南迁,其中后两次南迁中,河南符号的作用无疑是显著的。唐朝初期,河南人陈元光开发福建,由于突出的贡献而被后世誉为“开漳圣王”。唐朝末年,河南人王审知经营福建,使福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更加深了河南与福建的血脉联系。

南迁不仅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也带去了优秀的家风家训。史载陈元光为政“屯师不旋,垦土招徕,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1]。王审知为政“宽猛酌中,德刑俱举,孜孜惕惕,夙夜罔怠,戒以视听,杜诸谄谀,坚执纪纲,动无凝滞”[2]。在二人的先后治理下,漳州一带的教育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通过文化教育,民风开始变得淳朴厚重,这与陈元光、王审知重学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所以说,以河南为主体的唐代士人的两次南迁活动,带去了以河南为主体的家风家训,对闽粤一带家风家训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二)河南家风家训的文脉

文明发展的进程即是文脉,河南家风家训的文脉即指河南地区的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对自身家族文明的传承和积淀。家族在延续的过程中,注重家风门风的建设,并将家风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家族成员以牒谱联系起来,使得家族的枝干脉络清晰。河南的家风家训,与家族的牒谱互为表里,牒谱的发展和完善伴随着家风家训的传承,一同构成了河南家风家训的文脉。在牒谱的主要内容中,不仅有家族的起源、迁徙、发展,而且往往在牒谱开篇便阐述了家族的家训,可以看出家风家训在家族文明的传承中所据有的重要地位。

河南地处中原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裴李岗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先后影响了河南文明发展的进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主导思想后,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在家庭文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封建社会时期河南家风家训的文脉,深受儒家礼教的影响,集中体现了维护封建礼制以及家法族规的思想,并使之外化于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内化于家族成员的内心世界,成为指导家族成员行为习惯的规范。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思想伴随着西方的商品涌入国内,尤其是在西方的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后,浸润着儒家思想的家风家训开始遭到非议甚至是批判,尤其是对封建家庭社会中“三纲五常”的批判,进而上升到对忠孝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家风中的孝道观念被贴上了封建愚昧的标签,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个性解放”的思想冲击着传统的家风。新文化运动后,知识分子将家庭旧道德比喻为吃人的恶魔,一些思想开化的青年人群不仅仅再局限于书面的抨击,而是以自身的行动向封建家庭伦理道德开刀,这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存在于河南家庭观念中的“孝悌”思想被烙上了封建专制的印记。随着新思想影响的深入,家风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模糊,传承家训的行为逐渐趋于淡化,最终成为一种追思先祖的伦理行为。

二、河南家风家训的价值内涵

(一)河南名人家风家训的优良传统

1.孙叔敖:以民为本,清廉奉公

孙叔敖是春秋期思人,即今天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乡人,司马迁在《史记》赞其为循吏之首。在孙叔敖的为政之道中,处处显露着其以民为本、清廉奉公的家风。在古代对于官员的考核体系当中,廉洁始终是官员的第一条规范,廉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孙叔敖的为政之道,他始终把廉洁意识摆在首要位置,并当作自己恪守的行为规范,处处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韩非子·外储说》中记载,孙叔敖为楚相时高风亮节,他平时出行“栈车牝马”,吃的食物也仅仅是“粝饼菜羹,枯鱼之膳”,以致“面有饥色”,更不注重穿衣打扮,穿着非常简朴,仅是“冬羔裘,夏葛衣”[3]。孙叔敖不仅以清廉的风气要求自己,还要求自己的属下也要保持清廉的作风,一些不理解孙叔敖的做法的人向他提出了疑问,问他为什么不骑肥硕的马匹,不穿华丽鲜艳的衣服,孙叔敖说:“吾闻:君子服美益恭,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4]从中便可以看出,孙叔敖并没将自己放在凌驾于百姓之上的位置上,而是与百姓站在一起。虽然孙叔敖居于高位,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家庭谋任何好处,而是在家庭生活中时刻不忘培养清廉的家风,他要求自己的家中“马不秣粟,妻不衣帛”,所以孙叔敖并没有在为官任上敛聚家财,也没有给子孙留下一点值钱的东西,他去世后家庭便陷入了困境,为此有了“优孟衣冠”的历史典故。

2.司马光:勤俭持家,不喜奢靡

司马光是光州光山县人,司马光的家风家训,从其所著的《训俭示康》《训子孙文》《温公家训》便突出反映出了司马光勤俭持家、不喜奢靡的家训家风。北宋中期,随着政府休养生息、奖励开荒政策的实施,在物质财富充裕的同时,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以奢侈浪费为荣、竞相攀比的社会风气,司马光说:“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日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5]对于“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6]的不良风气,司马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为此,司马光写了《训俭示康》这篇文章给其子司马康。在这篇文章中,司马光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在开篇之初就要求司马康继承勤俭持家、不喜奢靡的家风。“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7],便是司马光家风的真实写照,并希望后世子孙将勤俭持家、不喜奢靡的家风保持和传承下去。在《训子孙文》《温公家训》中,司马光再次强调了勤俭与德行的关系,认为做长辈的没有不想为后代谋福利的,但长辈留给后世子孙的不应该是财富,而是勤俭持家、不喜奢靡的优良品德,以此来传授子孙“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8],“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9]的道理。

3.邓颖超:严于律己,淡泊名利

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她的身上不仅表现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而且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风的培养上,留下了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家风家训。邓颖超的一生,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即使是身处领导岗位,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她提出“我不坐专机,要买票乘民航班机,不要派很多人到机场迎送”有关出行的规定。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年事已高,从作出的贡献、职位匹配和工作需要而言,坐一次专机是合理要求,是可以享受的待遇,不算特殊,但她却坚决拒绝了。对于亲戚朋友,她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大家”,决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给亲戚带来任何关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处。她在遗嘱中还不忘强调这件事情,告诉大家周恩来在担任国家总理的时候,就要求自己的亲戚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取得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特殊照顾,认为党员要始终端正党风。邓颖超对于自己和亲属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严谨风范,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子女、亲属作了示范。邓颖超的家风家训,朴素而又简短,映照的是革命伟人的高风亮节,是可传承、可弘扬,能够照耀千秋万代的不朽丰碑。

(二)河南家风家训的价值凝练

河南家风家训深受儒家文明的浸润,既具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基因,又带有鲜明的河南特色。从河南家训来看,其共同特征是培养家族成员能够具有忠孝、重学、和睦、勤俭的德行,这便决定了河南家训的核心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儒家思想的家庭理念就在于强调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整体联系,这在儒家经典书籍《大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家庭社会的发展中,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便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儒家思想对于河南古代家风家训的影响。

忠孝的家风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在家风传承过程中,家族往往把忠孝作为家风传承的首要内容。例如:河南杨氏家训中有“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11];河南付氏家训有“为人修身莫忘本,百事首重养育恩,侍奉父母要孝敬,衣食起居应关心”[12]。这都反映出忠孝观念在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当中的忠不仅仅包含了对于君王的“忠”,还包括朋友间的“忠”,亲人之间的“忠”。儒家分别从不同的关系角度对“忠”进行了诠释,也把“忠”提升为衡量君子的重要价值尺度。“孝”是儒家人伦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儒家思想将孝悌看作道德的基点,在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强调“孝”是个人应具备的最高品德,是贯穿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的灵魂。

在家庭教育方面,尊师重教一向是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家庭学风也成为家风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南古代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家庭学风的养成。例如,司马光说:“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13]对于一些家庭溺爱孩子,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认为孩子只是年少贪玩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学习的错误观点,他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尖锐地批评道:“犹养恶木之萌芽,日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14]河南付氏家训中也说:“从小引导求上进,年少壮志才成名。”[15]

三、结语

进入新时代,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出社会各阶层对社会价值导向的期望。河南当代家风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高度的契合,弘扬河南当代家风家训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再局限于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加以丰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家庭,融入个人的行为习惯当中。

猜你喜欢

孙叔敖血脉司马光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司马光砸缸之谜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孙叔敖砸蛇
血脉里的眷恋
永不说假话
孙叔敖识宝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