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农村建设雷电灾害防御的探讨

2019-12-26张淑霞吴安坤张建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防御探讨农村

张淑霞?吴安坤?张建军

摘 要:在雷电多发季节,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它直接威胁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农村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农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黔西县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及农村雷电的防护对策,期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雷灾;防御;探讨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发生在带电雷云之间或带电雷云与大地接近时的一种强烈的闪电现象。对我们而言,它是一种严重的灾害,雷灾已经成为全世界十大严重自然灾害之一。2019年7月23日凌晨2时,黔西县红林乡箐河村一组几户村民房屋遭受雷击,其中一家村民的房屋,屋顶大面积瓦片被掀开,室内家具被损坏,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该村民介绍,雷击发生时老人已经上床入睡,突然两声巨响把她震醒,随后雨水不断流进屋里。2019 年8月5日,我中心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勘察:遭受雷击村民房屋四面环树,外墙屋檐下的电表外壳被击开关飞至数米开外,电线烧断导致无法照明;屋里冷藏柜、电视机、电饭锅及木柜等家具几乎全部被震坏并东倒西歪;屋顶前后水泥瓦片普遍炸开并洒落一地;墙体多处脱落并开裂,地面被击起深坑、二楼门框多处炸裂;卧室后门大开,门扇不见踪影。黔西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属雷电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为57天。据村民反映:从2005年以来,村里不时遭受过雷击,2006年变压器就被雷电击坏,所幸所有雷击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从现场情况看,村内所有村民自建房均没有任何防雷设施,村民雷电防护科普知识缺乏。就目前来看,贵州省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防雷减灾意识不强,管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组织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防雷减灾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特别是广大农村目前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防雷减灾工作的盲区,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通过农村典型的雷击灾害分类分析、探讨农村防雷安全措施。

一、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据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60%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村电力设备、有线电视、家用电器、房屋、电话等损坏和引发火灾事例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區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知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必要。

二、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认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农村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二是防雷设施奇缺及防雷设施基础建设差;三是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四是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五是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六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山区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容易遭受雷击,这由地理环境限制。因为农村大多数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生产劳作,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同时由于现在的田野或山坡基本没有相应的安装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可供躲避,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人就在空旷的田地里成为“制高点”,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目标,这由生产条件限制。

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设,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农村开阔地带建没有防雷设施的避雷、防雷和休息的简易亭阁等设施,农民群众在空旷的田野劳作遇到雷雨天气很容易遭受雷击;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雷击隐患普遍存在。在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3.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目前,农民群众对科学防御雷电意识薄弱,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也存在。他们认为,遭受雷击是由于做了坏事所得的“报应”,是“罪有应得”。一旦遭了雷击,一般都不会说出来,隐瞒雷击事实的情况经常出现。防雷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农民防御雷电能力低下,不关心、不了解,更不懂得在雷电天气条件下自我防范,在雷电灾害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4.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击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没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5.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6.防御雷电灾害管理不力

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大部分农民或集镇搞开发建设的施工队都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评估和竣工质量验收检测等服务。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完全到位,措施也未完全跟上。

三、 农村防雷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差,以封建思想解释雷电现象、隐瞒雷击的事实;农村建筑防雷设计不规范,建(构)筑物普遍忽视防雷装置,不愿花钱安装防雷装置或者安装不合格的防雷设施,留下安全隐患;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农村建设行政许可尚不健全,没有把雷电灾害防御装置纳入建设行政许可的内容。

四、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

当前防雷工作重点在城市,农村常被忽视,农村也应与城市一样逐步完善防雷管理工作,把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努力转向广大农村。对于农村新建建(构)筑物,要从新建(构)筑物基础抓起,做到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施工,同时进行竣工验收。

2.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气象部门要严格落实好防雷减灾和主汛期气象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多轨道协同作战的优势,加强对雷电灾害研究及其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严格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业务规范和流程。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防雷投入

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的公共设施进行防雷检测,安装必要的防雷装置。在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村村通宽带”的建设过程中,同步安装防雷装置,对农村的电力、电视、通信等线路进行屏蔽和先进的处理技术,以有效减少架空线,减少空旷的农村田野把雷电引入室内的概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农村开阔地带选择适当地点建设有防雷设施的避雨、防雷和休息的简易亭阁等设施;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防雷设施严重不足,雷击隐患普遍存在的现状,保障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

4.建立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在乡镇、农村建立兼职的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加强对这支信息员队伍防雷减灾基本知识和避灾自救的基本能力培训,发挥其在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群众雷电防护知识和防雷减灾意识,增强个人现场急救自救能力,同时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及时向气象等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

五、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有自然、人为和社会的因素,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吴从权,赖琼娟,谭惠冰. 江门市农村防雷减灾现状与对策[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4):92-94.

[2] 孟春雷.浅谈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护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9): 105-106.

[3] 鄭国强.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4):7.

[4]唐爱,李琴,何兴波.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J].乡村科技, 2018, (20):113-114.

[5] 周泽烽,蔡锐青,邱克伟.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22):239.

[6] 吴生灿,吴启绵,陈庆琼.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与防护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34.

作者简介:张淑霞(1987-12-)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本科,工程师,从事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猜你喜欢

防御探讨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中的应用
论校园无线局域网的攻击与防御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刍议新局势下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