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两江四岸”将由“生产性空间”转向“生活性空间”
——访戴德梁行重庆总经理魏晓龙

2019-12-26孙苏,董奕兰

重庆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两江重庆空间

戴德梁行重庆总经理魏晓龙

重庆建筑: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城市有机更新”这一概念,普通老百姓要怎么来认识,以及怎么参与进来?

魏晓龙:所谓有机更新,这次论坛上也有专家讲到,就是说,城市的建设就好像是一个生命体一样,它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就是除了建筑物理空间外,我们更要关注其中功能性的设置,并注重它的功能的不断革新,以及为参与者提供的一些场地的更新。每一代市民,和每一代消费者,他们对于城市的诉求和对于消费场所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市民,跟现在21世纪的90后、95后、00后,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和日常消费的要求都不一样,城市也要随着这些市民和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变化,去做一些更新。就以“两江四岸”为例,现在很多外地市民来重庆,都要到“两江四岸”打卡,要去名人故居,要体验一下山城步道等这些地方的运动功能。这些功能,可能在很多年之前,没有这么强烈的诉求,现在却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么假设再过三十年、五十年,更新一代的市民,他们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和空间的要求又会不一样,所以我们作为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运营者,要能够有一些前瞻性的、动态的观念去营造这些空间。一些物理空间,比如一个名人故居,可能它在100年以前是用来居住的,现在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博物馆,有可能在好多年之后,它会变成一个企业总部,或者是一个艺术中心等等,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有机更新的概念,它是一个生长的动态的概念。

重庆建筑:这种更新,你觉得可以界定为覆盖性的还是叠加性的?因为您特别讲到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像90后、95后的需求,我们的城市更新是否是为了迎合年轻人以及外来打卡旅游者,还是说我们要去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魏晓龙:这个不是覆盖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生长的概念。城市就好像人一样,这些道路,这些大江大河,是城市的骨架。整个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在扩展,就好像一个人,从他的幼年到青壮年,他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所以我认为不是一个覆盖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概念。城市规划得越好,建设得越好,就越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的需求,不仅仅只是针对年轻人或者是老年人,或者是游客。第一,我们是一个三千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是所有人活动的一个场所,每一个类型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才是一个好的城市营造,而且这个过程得是动态变化的,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城市是永远不变的。中国现在最吸引投资者和外界的关注点,就在于它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和升级的过程。你如果去到伦敦、巴黎,会发现它们有些街区可能100年都不变,只是把里面的内部功能做一些调整,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做一些局部的修改,它们整个城市的生长性没有那么强。但是现在我们国家,还是在一个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之前从百分之五十,现在到百分之七十,越往后整个城市的变化会越来越快,而且会做得越来越精细,这对于我们市民来讲,大家有机会去享受这个城市发展的红利,对于投资者来讲,大家有机会在这个城市里面找到投资的机会,找到资本增长的机会。

重庆建筑:你在演讲中提到“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的转移,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们新的居民楼将修得越来越远离江岸甚至主城区?而主城区的这些“两江四岸”更多地就会被当成公共空间来开发了?

魏晓龙:是有这个趋势的,因为你去观察所有国际上位于大江大河的都市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经历了从工业化为主,然后向综合化转移的一个过程。以黄浦江为例,他们也提出了从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的转变,这就是现在我们重庆要做的事情。就以我们参与的金山保税港这个片区为例,未来政府对这一片区域有一个非常大的谋划,它里面的一些传统型的生产性功能,比如物流、航运等,附加值比较低,以及一些有污染的、影响到市民生活的功能,全部要向更远的地方转移。现在综合保税港的生产的、物流的功能可能要向果园港转移,因为果园港做得很大,具备世界港口的气质,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把它的功能放在离我们城市这么近的地方。那么这个综合保税港要做什么呢?要做旅游、做文化、做艺术,就像黄浦江做的一样,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现在,我们也在做“两江四岸”很多项目的改造,你会看到很多港口从以前堆满钢材的场地,未来变成一个艺术中心,或者是一个商业中心、游乐中心,这对老百姓来讲,绝对是一个大的利好。对居住在市中心几个区的居民而言,以前你可能驱车十公里,那里是一个物流码头,现在你去那边的话可能是一个亲子游乐中心、养老基地、文化艺术中心等等,已经变成很高档的地方,这就体现了政府及各参与方做的城市功能的升级。而这其实需要一个系统的谋划,比如说我们是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因此我们的物流功能要进一步做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广的、更大的、更强的港口。原来只是服务于区域的这些港口,功能就得做转移,转移成为为市民服务的空间。所以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的转变,代表产业的提升,产业提升完之后就代表城市空间的提升以及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以黄浦江为例,它原来就是工业厂的一个净水池,是排放污水或者储存化工原料的,生产功能转移之后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可能是一个餐厅或一个艺术中心,很多以前的钢铁厂,可能变成了一个博物馆,成为一个网红,可以打卡的地方。因为空间你是搬不走的,但是里面的功能可以换,功能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这就好像人一样,人还是这个人,但是他的内涵,他的学识,他的个人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重庆建筑:经过了提档升级之后,两江四岸的价值,包括它周围物业的价值会不会有一个提升呢?

魏晓龙:绝对会,这个就是支撑大家去做的一个内生动力。我们做一件事情,特别是重庆这种国际大都市“两江四岸”这么大规模的改造,如果没有背后的商业逻辑的支撑,是很难去维持的,因为不可能把老百姓纳税的钱拿去做不可持续的事情,因此城市这些场所一旦做好之后,必须要有商业经营的逻辑在,如果没有这个逻辑的话,那谁来参与呢?我们不可能只靠规划局来参与,不能只靠我们的平台公司去投钱,一定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做的。如博物馆开在那里,不能强制人去,但是像伦敦那些博物馆,不用你鼓励,所有的游客都会去,这些游客去了就是对城市规划和更新的鼓励和认可,它的那些五星级酒店是真的能够经营起来的,房价卖得很高,因为能存活,所以如果没有物业的增值,没有市场的吸引力和消费的提升,做这个事情也就没有特别的生命力。它必须是一个能自我造血的过程,所有人都能在里面得利,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活环境改善了,投资商则能享受到物业增值的红利,对于政府而言,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空间,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能提升城市内涵的体验空间,所以是多方得利,大家才做这个事情。

重庆建筑:戴德梁行在“两江四岸”改造更新中主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呢?

魏晓龙:我们会参与其中很多节点项目的研究和策划,包括像我们提到的金山保税港,受两江新区委托,整个片区的产业升级,包括里面的一些商业业态的调整规划,都是我们在做,也包括像其他整个“两江四岸”的沿线,很多港口,一些工厂,它要匹配“两江四岸”的功能的提升,都要去做规划,目前也都是我们在做。下一步我们可能还会去做业态的植入,比如场所做好之后,我们希望一些好的功能植入进来,比如游乐园、亲子游乐、西餐厅、高档酒店等。然后物业增值之后,帮助投资者去做一些金融的服务,让它能够变现,那大家才会有动力进行持续性地投入。总之,我们会深度参与其中。

重庆建筑:你觉得重庆除了“两江四岸”,还有哪里可以对外展示的好名片?

魏晓龙:向外展示的话,一个是这座城市本身它的地理环境和城市风貌绝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名片,在世界上其他城市中很难见到这么特殊的,它的网红不是一个偶然乃是必然,大家看过之后就发现确实这个城市很有特色;再一个我觉得它的历史文化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环节,这个时间的样本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并不太多,在全国来看能够保留下来,真正有故事的也不太多,所以它的景观和文化都是很有特色的,当然产业也很有特色。

重庆建筑:“两江四岸”的空间规划建设会讲重庆历史文化的一些故事吧?

魏晓龙:对,这是必然的。如伦敦、巴黎等城市的河,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博物馆移走,把故事移走,它仅仅就是一条河而已,现在之所以大家愿意去,就是因为这条河承载了城市的变化。如果你去伦敦,参观那些博物馆,沿着河岸走一走,你才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现代化的氛围和历史的底蕴。我觉得现在重庆“两江四岸”还有继续打造的空间,以后外地游客到重庆,绝对不会只是拍一拍洪崖洞、李子坝,而是会沿着河去走一走,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名人故居等。

重庆建筑:现在有没有已经打造得相对比较如人意的案例?

魏晓龙:现在除了那些网红景点之外,我们也正在参与很多政府项目,很多也已经启动了,包括山城巷等等,还有一批项目会出来,就是你要借助整个“两江四岸”功能和系统提升的时机,把很多元素挖掘起来。改造是一个过程,现在刚好是一个把这些东西装进去的时间节点,如果错过了这个节点你再去做的话,可能又来不及了。我们跟政府或者是很多业主去谈的时候,他们其实非常积极,这个区域是可以打造出很多有特色的产品出来的,但是需要借助提升的过程,把它们一个一个地装进去,让大家能看到。

重庆建筑:“两江四岸”是重庆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你觉得重庆的城市打造,提档升级,目前是不是大多只是在这上面做文章?

魏晓龙:也不是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只是你去观察这个点的话是最有效的。今天我讲的这个话题是站在滨江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我们要建设城市,这点绝对是大家关注最多、花钱最多、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你去观察它的状态,基本就可以了解整个城市,其他区域政府肯定也在做很多这类工作,包括像两江科学城。“两江四岸”打造,我觉得它最能代表城市发展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理念。

重庆建筑:你觉得作为媒体等参与方,针对“两江四岸”这一课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呢?

魏晓龙:这是一个挺大的话题,参与的人也很多。从我们自己的研究方向来看,第一个就是我刚刚讲的尺度,就是大的整个沿岸的系统规划,到一些局部的片区,再到一些场所和单体建筑,这个应该是所有今天来的设计师们最感兴趣的,他们可以发言;第二个就是功能,功能板块其实是相应的投资商,比如说做酒店的,做写字楼的,做主题乐园的,做餐饮的这些,他们是可以去参与其中的,就是里面的内在功能;第三个板块我觉得就是更多的市民的参与,就是公共空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因为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去参与,你这个空间做得好不好,绿道建得好不好,大家都会去感受。我觉得这三个点应该最能说明这件事情的三个重要参与方,就是设计者,投资和运营者,以及体验者。

猜你喜欢

两江重庆空间
重庆客APP
凶手老罗
空间是什么?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创享空间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如果我有剪刀手?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