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语篇中隐喻概念的语义解读认知理据探究

2019-12-26周世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隐喻经验一带

周世清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和《诗学》中提到隐喻(metaphor)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认为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辞作用[1],故隐喻一直被纳入传统修辞学、诗学和文学研究的探讨范畴。20世纪 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昭示着隐喻研究已进入新的认知研究阶段。Metaphor 源于希 腊 语 Metapherein,经由拉丁语 Metaphor 和 法 语Metaphore 而进入英语语言中,源义为“转换、转移”及“由此及彼”的过程。概念隐喻即为一种借助已知的、具体的概念来理解未知的、抽象的概念的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人的理性本质上是想象的、隐喻的[2]。近年来,关注政治语篇中隐喻使用的研究大多仅限于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概念隐喻进行甄别(identification)、阐 释(interpretation)及 说 明(explanation)(凤 群2013;胡家英、李海艳 2014;郜丽娜 2015;严莉莉 2015)或对英汉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曹晓华2009;杨云侠 2014),该文拟对汉语政治语篇中典型概念隐喻解读的心理机制进行阐释。

1 研究理论基础

1.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人类借助于熟悉领域的认知经验来说明未知、抽象领域的认知活动,表现为从始源认知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认知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mapping)。“隐喻”包含双重含义,一指系统化的概念间映射,二指概念系统内各领域间的映射。

莱考夫和约翰逊把隐喻分为三类: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3]。

1.2 概念整合理论

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交际时为了达到理解或实施某种行为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旨在解释语言产生与理解的过程[4]。20世纪 90年代,弗科尼亚(Fauconnier)和特纳(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过程,认为意义的解读是四个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和作用的结果[5]。四个心理空间网络包含两个与始源域和目标域相关的输入空间(input space 1&input space 2),一个表征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概念结构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一个输入空间中元素进行组合、交叉的整合空间(blending theory)。类属空间所包含的结构是映射的主要部分。整合空间是两输入空间的元素有选择地进行映射,经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 展(elaboration)三个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使得原本在各自输入空间中孤立存在的关系在此进行意义的构建和整合成为可能。

2 概念隐喻的认知阐释

2017年5月14日,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借助于 Charteris-Black 提出的“共鸣值”概念进行分析,笔者(2018)发现生命体隐喻、道路隐喻、身体隐喻的使用最为频繁。该文拟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三大隐喻分类视角对此三种隐喻解读的心理机制进行阐释。

2.1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在同一个概念系统内部,参照上下、内外、前后等之类的空间方位自由组织,衍生于日常非隐喻性的横向/纵向维度,始源域为基于意象图示(Image schema)的空间经验,目的域为抽象经验。莱考夫指出,意象图示映射到抽象的目的域,使目的域具有意象图示的基本逻辑[6],如“多为上(MORE ISUP)”“操控为上(CONTROL ISUP)”“好为上(GOOD ISUP)”等。

(1)“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乘势而上”为典型的“好为上”隐喻概念的表征式。“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对于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繁荣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主席积极号召大家继续努力,一鼓作气,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迈出”“迈向”也融合了生命体隐喻表征,即“‘一带一路’建设是具有生命体征的个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对应“个人的行走”,“发展的速度”对应“个人的步速”,“建设取得的进步”对应“迈出的步伐”,“建设的最终成果”对应“目的地”。由此可见,概念隐喻并不一定单一存在,可以同时存在于人类的概念认知系统中。人类的认知方式肇事于认识空间方位和身体部位,“体认”是一种典型思维特征,即把人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通过人对行走的认知常识来映射“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是人类对抽象事物认知的具体化体现。

2.2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人类认知概念系统的基础,是指人们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可以对其进行推理、指称、量化和范畴化的实体。本体隐喻包括“实体和物质”隐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s)、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等,即通过物体和物质来理解较抽象的经验。

(1)……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只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把“一带一路”建设看作是“容器”,获得了一种可以量化该经历的方法。在人类认知抽象概念的过程中,通常用物理的经验来推理非物理的经验,从而获得对该经历的指称。“一带一路”建设表征为容器,“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结构性改革”看作是“一种液体”,“发展的终极目标”对应“容器的最大容量”。液体体积的增多表明容器的可容量越少,说明离目标的实现越近。例句借用了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有关容器的概念便于人们更好地认知抽象的“一带一路”理念。

(2)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

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此句把“开放”隐喻为“破茧成蝶”的过程。把改革中遇到的挫折映射为人体的直接体验—阵痛,以此换来新事物的诞生。人类的身体经验为本体隐喻的认知提供了可能。人们利用相对熟悉和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抽象和不易把握的领域的经验,形成某种态度,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莱考夫和约翰逊在 1999年提出“体验哲学”思想,即人类对外界概念的形成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获得。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们常常利用身体器官或部位来认知、体验和感受其他领域的隐喻概念。

2.3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用高度构造性和简单描述性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虽认知域不同,但构成成分存在有规律的对应关系,结构保持不变。

(3)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打造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映射为人类认知经验丰富的“道路”隐喻,“发展的起点”对应“迈出的第一步”,“合力发展”对应“相向而行”,“发展的方向”对应“走向”,“发展的前途”对应“远方”。体验哲学指出人类的经验主要源于人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逐步形成范畴和概念,语义由此产生。在语言与现实中间,存在着思维、认知或概念这一层次,即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心智的产物,而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人是万物的根基。

3 结语

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和界定的。概念隐喻的理解需借助人们熟知的其他概念来完成。莱考夫和约翰逊将体验哲学思想概括为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在此“认知”取一种广义的解释。由于概念系统来自身体,因此“认知”也包括感知系统。古人所认为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说明我们祖先认识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与西方的体认观有异曲同工之处。文中通过对三大隐喻结构的分析,得出人类对概念的认知完全源自于对自身的认识和与外界交往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较复杂抽象的概念可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得到清晰的阐释。

猜你喜欢

隐喻经验一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