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的困难与评价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维柯朱光潜著作

朱 墨

意大利启蒙运动思想家G.B维柯(1668-1744年)于1725年出版了研究古希腊、罗马历史发展的著作《新科学》,该书作为法学著作,涉及哲学和美学的基本问题。该书继承古埃及人的观点,把人类分成神、英雄和人三个时代。朱光潜晚年花了最后的精力,翻译了50余万字的《新科学》,向中国人介绍了这个思想家的创造性的思想,是朱光潜先生晚年对中国美学的重要贡献。

一、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的缘起

根据朱光潜在维柯《新科学》“中译者译后记”中的介绍,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的念头,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朱光潜到欧洲留学,受老师和欧洲思潮的影响,接触到了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美学著作,并将克罗齐的美学著作《美学原理》翻译成中文,以华文在中国出版,介绍给国人。因为研究克罗齐,朱光潜接触到了克罗齐的老师维柯的著作《新科学》,接触到了维柯的创造社会科学体系的新思想。这个阶段,是朱光潜研究维柯的第一阶段,也是朱光潜初步了解维柯时期。克罗齐认为,维柯是美学的真正的奠基人,因此,朱光潜认为,“研究美学就不能不知道维柯。”[1]

朱光潜在此前学的是教育学,接触维柯的思想,感到难以驾驭,另一方面,他感觉到了维柯思想的重要性,认为他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西方美学史上,应该有一席地位。这个印象很深,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朱光潜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安排,撰写了由中国人出版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时,他将维柯的美学思想列为其中的最后一章。写维柯一章,朱光潜消化了自己手上的一些有关维柯的资料。由于《西方美学史》只在大学美学课程中作为专业教材,维柯的名字,并没有被中国思想界所广泛了解。写维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一章,是朱光潜研究维柯的第二阶段。他自己后来“很不满意”这一章,认为写的片面,这也是他后来下决心翻译《新科学》的一个原因。[2]因为克罗齐的关系,加上在《西方美学史》中辟了一章写维柯。此后,朱光潜把研究维柯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上世纪60年代,朱光潜抽空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维柯的资料,对于介绍维柯思想的西方著作,一个字一个字的“硬啃”,下了不少笨功夫。这个过程,构成了朱光潜研究维柯的第三阶段,相当于“补课”。他似乎形成了一个不明晰的念头,要把维柯更多的介绍给国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朱光潜的一位朋友,在美国做教授的黄秀玑女士见到康奈尔大学新出版了一本维柯的《新科学》,知道朱光潜对于维柯有研究,买了一本寄给他。此外,朱光潜的一位朋友,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将意大利原文版的《新科学》和《维柯自传》寄给朱光潜。其中,获得《维柯自传》,是朱光潜进一步了解维柯其人的珍贵材料,对于了解他的思想,以及翻译《新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之前,朱光潜虽然接触到了维柯《新科学》,但并没有系统的去读它,更没有完整的时间去消化它。朱光潜相继收到英文版和意大利版两个版本的《新科学》,如获至宝,在系统阅读《新科学》时,出于一个职业翻译家的职业敏感、经验和习惯,也基于对维柯《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特别在中西美学史上独特地位的认识,朱光潜萌生了将维柯《新科学》翻译成中文的念头。

二、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的三个困难

朱光潜翻译维柯的《新科学》,有许多优势,如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翻译西方著作,在信达雅等方面,有许多翻译的经验;他写过大量的美学文章,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大争论中的主角,有教深刻的思想;撰写了许多美学著作,有丰富的文字表达经验;对于翻译事业,精益求精,在现当代中国翻译家中堪称表率。此外,他对于维柯《新科学》有一种真理的追求精神,促使他孜孜以求,努力攻克难题。

1980年6月,朱光潜在昆明出席第一届全国美学会议,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回到北京,朱光潜着手翻译《新科学》。他在香港大学学的是英文,以后到欧洲留学,学过法文和德文,并自英文原著中翻译了西方的一些美学著作,但他手上的维柯《新科学》,一本是意大利原文,一本是翻译成英文的版本。朱光潜不懂意大利文,也不懂维柯所熟悉的拉丁文,因此,这本有价值的意大利原文版本,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只能根据1975年的英译本《新科学》(作者是T.G贝根和M.H费希),转译维柯的著作。

维柯生活在17世纪,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时代。他在《新科学》中,探讨了人类各种制度产生的原则。他认为一切都是从宗教中生长出来,揭示宗教在人类早期的普遍性。他将新科学的原则,概括为天神意旨;婚姻及其情欲的节制,埋葬与灵魂不朽。他不仅关注婚姻制度、宗教制度,也关注了第一土地法,甚至提出了“心头词典”,等等,总之,这本书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爱好文学,主攻美学和教育学的朱光潜来说,在知识结构的准备上,有力不从心之处。他自己说:“古代史过去在英国虽也学过,但是考试没有及格。”[3]朱光潜1897年出生,这一年,已经84岁了。年龄大,许多东西已经忘记,尤其是眼前的东西容易忘记。他自己说:“加以一年老似一年,衰弱也就一天更严重似一天,往往极平常的中文字也忘记怎样写,要问老伴奚今吾和我的侄子朱式蓉。”[4]

朱光潜有规范的生活习惯,长期打太极拳,身体颤颤巍巍,不怎么好,也不太差,但他在84岁开始翻译这部17世纪人写的50多万字的历史著作,就其身体状况来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朱光潜翻译《新科学》,至少有三个困难:1.不懂维柯所熟悉的意大利语、拉丁语;2.没有专攻历史学;3.年龄太大。

三、朱光潜对自己翻译维柯《新科学》的评价

翻译维柯的《新科学》,朱光潜自己是一个获益者。他自己说:“我在克服困难中认识也是有所提高,特别是稍懂得一点历史发展的道理以及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创造性的作用。”[5]

这是一个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自内心的话,也是一个专家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正是在不断的、系统的学习前人的思想和著作中,提高自己的水平的。作为翻译家,通过翻译著作两提高自己的水平,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朱光潜因为不是学历史的,因此,他不否定自己在翻译该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他希望将来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翻译更好的《新科学》来。朱光潜说:“我国科学事业正在日益发展,新起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之中终会有人肯费一番工夫,拿出一部《新科学》的较好的新译本来。”[6]这个念头,差不多是朱光潜的遗嘱,体现了朱光潜开阔的胸襟、谦逊的态度。

此外,朱光潜不反对在他身后,有人改译这部著作。他甚至提出,如果有人在阅读此书时如果发现错误,即通知这部书的出版社,以便于将来的改译者参考。显然,朱光潜是以世人准确的了解维柯的思想为目的,以准确的翻译好这本书为目的,而不是计较别人的翻译作品有一天取代自己的翻译作品。换句话说,他不是为获得翻译的著作权去翻译,而是为了人们了解维柯的思想去工作。朱光潜的翻译思想,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为了让国内学者了解维柯的思想,朱光潜虽然年迈体弱,在1983年冬天完成该书翻译后,仍然花了许多时间,写了《维柯的<新科学>的评价》,将自己翻译该书时的想法总结出来,帮助别人阅读此书。1982年,美国纽约成立了“维柯学术研究所”,他们寄给朱光潜一些论文集,米兰出版了意大利文的维柯《新科学》的新版本,有保罗.劳什写序并加注,等等,朱光潜都希望引起国内有志于维柯的研究者关注。

四、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的其他因素

朱光潜在翻译维柯的《新科学》时,作为附录,翻译了维柯的《自传》。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维柯的生活道路,他的知识结构,以及撰写《新科学》的背景,从而帮助读者去了解维柯,了解他的《新科学》,朱光潜还专门写了翻译维柯《自传》的说明。这个扼要说明,不仅对读者了解《新科学》有帮助,而且,可以窥视朱光潜热心翻译《新科学》的其他因素。

维柯撰写《新科学》的目的,是批判过去的一些法学理论,如批判格罗特、塞尔敦、普芳道夫等人自然法的体系,批判廊下派、伊壁鸠鲁派、霍布士、斯宾诺莎等法学家、哲学家的功利主义。因为批判的对象多,内容多,导致该书篇幅多,导致皇家大学年轻的讲师维柯在出版时力不从心。在大主教表示不能承担这部书的印刷费之后,维柯不得不卖了嵌了5颗纯水色钻石的金戒指,印刷篇幅较少的一版《新科学》。即便大主教没有助印,维柯仍然把该书献给了那不勒斯的大主教。就此就可以看出,维柯是一个肯为精神世界而献出一切的人。——朱光潜在欧洲长期留学,了解西方各种法学、哲学派别,对于维柯不盲从权威和书本,不顾出版困难而从事著书的精神十分赞赏。

维柯的撰写《新科学》,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在真教(天主教)的怀抱中,把全部异教中关于人和绅的智慧的原则都揭示出来了。因此,维柯的《新科学》被认为是天主教的光荣,并被认为是为祖国意大利争取到了一种优点。因此,维柯的《新科学》得到了那不勒斯大主教罗冉佐.考什尼阁下的赞赏。这位那不勒斯大主教说:“就用了古老的语言和稳健的教义来看,这部书都足以显示出在今天的意大利精神中还有一种对塔斯康术雄辩式所特有的才能,以及在最难的学术研究中还有进行新的创造的一种旺盛而恰当的勇气。所以我祝贺这部书为祖国争光。”[7]——朱光潜是一个学者,在信仰上追求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对于维柯探讨人类的历史发生的原则,持认同态度。

维柯不仅是一个有学术素养的人,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为了出版著作,同时养活家中人,不得不在家中开课,为那些慕名而来的人的子女开设拉丁语、文学课程,同时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城里的贵族请维柯到他们家中去,教育这些贵族的孩子。维柯的忙忙碌碌,并没有换来幸福的生活。他的妻子不会料理家务,儿子歪门邪道,被维柯自己送进监狱改造。女儿身患重病。这一切,让维柯负重过每一天的生活。他自己生前已经意识到,在他有生之年,已经无法摆脱这些灾难了。——朱光潜家庭环境一直不好,年轻时与父亲“分道扬镳”,一个女儿夭折,一个女儿残废,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很差,对于维柯在困难的家庭环境下探索科学的精神,非常同情。

波旁亲王夏尔担任那不勒斯国王,给维柯带来了转机。他听说维柯具有罕见的资历,向他发出聘书,邀请维柯担任皇家历史编纂,鉴于维柯致力于皇家大学的青年教育,以及已经出版的著作,在维柯大学薪水之外,还分配给年薪100荷兰盾币。1735年7月21日,皇帝身边人起草了文件,将这个好消息通知给了维柯。遗憾的是,维柯在高兴同时,已经预感自己将不久人世了。——朱光潜在暴风骤雨结束后,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而自己年龄大了,已步入暮年。这一点,与维柯的晚年也很相似。

在那不勒斯皇帝给维柯一年100荷兰盾年薪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调养身体,又活了十年,于1744年去世,享年76岁。在“文革”结束后,朱光潜又活了十年,于1986年去世。这一点,二人也有相似之处。

五、朱光潜对于维柯《新科学》的介绍

朱光潜翻译维柯《新科学后,1981年至1987年间,写了几篇介绍维柯《新科学》的文章或词条。这些文字,集中体现了朱光潜对于维柯《新科学》的评价。

1981年,朱光潜在《维柯的<新科学>简介》一文中,朱光潜对维柯的基本思想做了介绍和评价,如认为:维柯虽然讲天意、神和宗教,但他实质是一个无神论,尽管他有矛盾;维柯把历史发展观点应用于美学;他研究形象思维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以己度物(以自己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即后来的“移情说”),二是凭形象思维去创造想象性的类概念;维柯的《新科学》有五卷,其中第三卷《发现真正的罗马》,可以看做是“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典范”[8]

1982年,朱光潜在《维柯》(载1982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条中,重点介绍了维柯的《新科学》。该辞条谈到,维柯《新科学》探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上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新科学》首先是一部法学著作,同时发现了形象思维的两条重要的规律(以己度物、典型人物性格)。此外,维柯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是一个卓越的自由思想者。该书既有科学实证,又充满着激情和幻想。“德国的赫尔德、歌德和黑格尔,美国的《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乃至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直接受到过维柯的影响”。[9]

1983年3月,86岁的朱光潜在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次评价了维柯《新科学》对美学的影响。这一年5月,朱光潜在北京“多学科学术讲座”上,再次讲了《略谈维柯对美学界的影响》(《美学和中国美学史》,上海知识出版社,1984年9月版),介绍了维柯《新科学》对美学界的影响。他认为,维柯的基本立场就是“人类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维柯特别强调实践方面的创造活动。[10]

1982年至1983年,朱光潜撰写、修改了长文《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共17个问题,对维柯《新科学》做了全面的介绍,集中了朱光潜翻译该书的主要体会。前16个问题是对《新科学》其他方面做了介绍,最后一个问题,即第17个问题,谈“维柯和克罗齐对我国美学界的影响”。朱光潜说:“在一些基本哲学观点上,(例如人性论,人道主义以及认识论凭创造的实践活动观点,人类历史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观点等)维柯都是接近马克思主义的。”[11]

1987年,朱光潜撰写了《新科学》辞条(载1987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再一次介绍《新科学》一书。他说:“《新科学》既有科学实证,又充满激情和幻想,但语言有时晦涩,是一部很难懂的书。经过法国史学家J.米歇尔的节译、J.J卢梭的承袭以及意大利克罗齐、G.杨蒂勒(1875-1944)的宣言,19世纪才在欧洲日益显著的影响。”[12]

猜你喜欢

维柯朱光潜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挚友可贵
杨大春著作系列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李帆著作系列
照亮历史,点燃未来——南京依维柯发展历史回顾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怕站而不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