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9-12-26申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新闻学新闻报道理论

申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859)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传播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使得新闻传播的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如今,新闻传播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其可控性大幅度降低。为了保障新闻传媒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全新的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

1 新闻理论与实践简述

1.1 新闻

新闻是指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文体,其载体十分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台,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自媒体等[1]。简单来讲,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新闻一般是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五部分构成,通常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具有价值的事实,帮助人们了解。

1.2 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新闻理论即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简单来讲,新闻理论是对新闻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之后形成的理论,它可以为新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性指导。新闻理论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新闻学者邵飘萍曾在《新闻学总论》 中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表述:“欲矫正新闻业之弊害,则新闻学之提倡研究,乃其根本急务也。”[2]也就是说,对新闻学进行理论研究是解决新闻业发展过程中弊病的有效手段。我国新闻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截止到目前虽然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但其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对新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新闻理论研究,才能使新闻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结合当前新闻理论研究来看,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借鉴临近学科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过程中融通式的运营和创造性的发挥偏少。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新闻理论和实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闻实践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新闻理论,反过来新闻理论又为新闻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当代新闻理论相关问题分析

2.1 新闻研究理论性弱化

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其话语体系中普遍包含价值理念、规范理念以及知识理念等相关内容,它们往往是学科长期发展实践中不断累积和总结而成的,其中既存在可贡献于学科内部的知识、规范,同时也有从其他领域迁移的理论[3]。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历史实践是知识和理论产生和实践的基础。

我国的新闻学最初是由西方传过来的,之后在指导本国新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文化色彩的话语,并与西方新闻学话语体系进行了融合。因此我国新闻话语相较于西方更显复杂。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造就了我国新闻学理论话语失调的局面。

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传播学在传入中国之初便与新闻学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并对新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传播学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却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从新闻学转移到传播学中,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即新闻学在学术界的地位高于传播学,但理论研究水平却远远不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必然会使新闻传播发生巨大的变动,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却进展缓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研究过于因循守旧,无法和现实问题形成有机的联动,且缺少年轻研究人才的注入,导致新闻理论研究水平一直难以实现有效的提升。

2.2 对新闻理论研究进行创新

基于以上内容,想要改变现阶段我国新闻理论研究面临的困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从知识维度进行创新。针对新闻理论研究知识维度的创新所指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具有实证性质的高质量知识,换而言之,这类知识必然脱胎于时间,且不困囿于经验表象。从新闻理论研究历程来看,最初的新闻学知识提炼往往是基于新闻从业人员的一种经验总结,所获得知识的精准度并不高。而且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新闻传播媒介较少,且信息接收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新闻业实践对知识理论进行总结的难度并不高。而在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渠道和范围都出现了较大的拓展,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传播内容呈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理论研究必须跳出简单信息提取的窠臼,需要在整体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对诸多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难度相较过去出现了巨大的提升。这就需要新闻理论研究者们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和论证,而不是粗线条的总结,如此才能使新闻理论具备基于实践经验的内在逻辑。

其次,从价值维度进行创新。新闻活动和新闻现象均具有社会属性,因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是新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了新闻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其社会属性,对新闻价值维度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其价值存在的真实性以及价值的内在逻辑。新闻学的目标十分广泛,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消除争议,因此新闻学理论研究除了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之外,还需提供一定的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社会变迁的影响,我国新闻学的研究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根据我国国情,一些学者提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闻学理论框架,其中包含了明确的价值设定。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的变革使得这套框架的适用性不断减弱,需要再一次对新闻学的价值问题进行界定,构建符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价值理念,确保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新闻价值的正确发挥。

最后,从规则维度进行创新。就目前来看,新闻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并未经过实践验证,新闻学不缺乏核心理念,但缺乏核心范式。在新闻理论领域,知识规则是学科知识系统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为新闻学知识系统提供规范。当前阶段,我国存在多种新闻学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相互竞争,加上彼此之间缺少一种范式连接,导致新闻学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且被大家明确接受的理论。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学理论研究必然会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想要形成统一理论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尽快在规则维度上进行统一规范,实现各学派的统一,为稳定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此才能为新时期新闻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3 新闻实践相关问题分析

3.1 新闻实践存在的弊病

长期以来,新闻业内对新闻理论的不正确认知在新媒体时代下被进一步放大,在更加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下,新闻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缺失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催生出了多种弊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竞争加剧造成的新闻报道失真,影响新闻媒体公信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许多新媒体形式,这使得原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社会群众逐渐称为信息的产生者和传播者,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传播速度快,消亡的速度更快。新闻媒体不仅要面临来自行业内的竞争,还会承受到来自自媒体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媒体为了抢占先机,会在未核实信息的情况进行新闻报道,导致报道效果和新闻事实出现了巨大偏差,这必可避免的会打击到媒体的公信力。而且,还有一些无良媒体为了获取流量,不惜编造假新闻愚弄公众。

其二,广大网民的参与使得新闻报道的可控性逐渐降低。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人们在看到新闻报道的同时,会通过更多其他手段对新闻内容进行挖掘,之后再传播出去,这样就会导致媒体对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失控,进而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

3.2 新闻实践的改进

针对以上新闻实践中存在的弊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践行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现如今,新闻报道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正在逐渐失去,大部分新闻稿件已经不具备消息的性质,许多新闻稿件都存在要素不全或是不含新闻要素的情况,甚至还存在新闻和广告河流的现象。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广大新闻从业者应该牢记自身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保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不懈的精神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探寻,逐步转变行业风气,扭转新闻行业的不堪景象。

最后,准确把握定角色定位。在信息时代下,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事件,这使得人们的猎奇心理逐步攀升。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尽可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甚至恶意编造或是导演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所具有的价值正在失去。用于“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新闻逐渐成为人们消遣的工具。对此,广大新闻从业者应根据新闻理论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充分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再次,重视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现阶段,饱含“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一些灾害性新闻,这种过于煽情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却是对新闻事件的变相娱乐化消费。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记自身的职责,以客观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探寻,过于掺杂感情并不可取。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新闻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实践的变形,都表明我国新闻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畸形。面对新媒体时代下复杂的舆论环境,一方面应该从知识、价值、规则三个维度对新闻理论进行创新完善,另一方面则要针对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找准新闻报道行为、明确新闻报道职责,如此才能为新闻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新闻学新闻报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