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路径探究

2019-12-26王恩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艺术类个性化大学生

王恩伟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个性化发展说到底就是使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行为体现。艺术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化发展对其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形成创新力创造力、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艺术类大学生不仅要对自身的个性应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高校也需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着力培育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1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有关实现人类解放的愿景,即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认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首先必须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唯有此,这一愿景目标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各方面的改革、建设也必须要紧紧围绕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安排、进行,要始终将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与追求。人的良好个性化发展体现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意旨,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亦内含着一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只有每个人良好个性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充分地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有可能,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实现。

(2)人的个体差异的客观性。人的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这种差异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环境影响。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当然,人的不同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来体现的。一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显露的,而一个人的弱势和不足也同样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凸显的。这种个性差异的绝对性要求每个人的发展需要注重自身实际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相统一。只有使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的思想、情感、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根据自身实际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才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3)个体的成功皆与其个性化全面而充分发展密切相关。每个个体成功者,一般而言,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力所长、价值诉求及独到有效的一整套办法。他们的成功都与其很重视按照自身状况去选择发展目标、注重社会的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向有关。一个人个性的发展,“从内容上体现为个人倾向性的充分展现和满足,个人气质、性格、能力的更加完美,社会形象的更加优化,以及各种个性要素的相互协调”[2],因为只有这样的发展才可以消除个性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同时也可打破个性的单调化、定型化,有利于增强和丰富个人的独特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易于使个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取得相应成就,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保持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2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视域看,对自身个性化发展在认识和行动上存有误区。经过一番努力拼搏而成功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尽管其身体机能发育相对成熟,与其他同类青年相比,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状况等方面都相对较强,但由于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受外界的影响也较大,在对个性的理解认识上存有较大不同。有的学生对个性化发展能够正确认识,知晓自身所长,能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不是很清楚如何进行个性化发展,在认知和行动上存有误区,如有的学生将个性问题绝对化,认为个性化就是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需要行事,不必顾及他人和外界的感受及要求;有的肤浅理解个性化发展,将个性简单等同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认为这才是一个人的个性体现、才是一个人个性化发展的方向;有的则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知唯书唯上,不敢求新求变,不知怎样去个性化发展;有的依赖心较重,独立性、自主性、抗挫能力等较差,不知自身所长,不会进行个性化发展。

(2)从教师视域看,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生能不能做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十分重要和关键。良师才能出高徒。如果教师没有做到个性化发展,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就很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虽然大学阶段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在增大,这为大学生个性化全面而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但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的不足制约着对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精准精细。因此,组建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3)从学校视域看,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尚需完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主要基地,需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同时,也要积极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发挥其创新创造能力和特长优势,使大学教育能有一个全新的提高和跃升。从目前看,高校的改革在不同层面不断地推进中,在很多方面如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也确实取得了较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如偏重学术养成、知识传授、注重学生的“批量化生产”而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存在,这种同质同化教育“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并且僵化,创新意识与保守观念并存,人的主体意识迷茫,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都处于被约束和抑制状态”[3],从而阻碍并弱化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艺术类大学生优良个性发展实现的路径

(1)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完善艺术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寻求适应艺术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要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大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坚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一中心来进行,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开发其智力、挖掘其潜能、弘扬其良好个性、培育其创新创造能力。

(2)构建适于大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评价体制激励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不会产生创新型人才。因此,相关高校在艺术类人才培养上,需改变单一型的以学习成绩为评价学生主要指标的做法,“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坚持全面育人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4],应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考评指标,从而建构起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大学生不只单纯看重专业成绩,而且更为注重学习中的创新创造。制定相应的奖励激励制度,推动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敢于创新、大胆创新,并将各种创新想法真正转变为现实成果,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首先打造一支能适应创新教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的知识水平、个人素养、创新能力如何会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和强化创新意识,结合所学专业,不断钻研,努力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和引导大学生的良好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良好环境。长久身处大学校园之中的大学生,会深受大学校园特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指导实践,也要加大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规章与制度的建设,确保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贯彻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净化校园环境,把校园文化创建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发挥文化的引导、教化功能,促进大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使之真正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不断为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个性化大学生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