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价值

2019-12-26杨国韬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思想

杨国韬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以与时代的高度结合来指导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内容,通过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根源,为探索人类的本质提供了方式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同时更能够创建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新时代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涵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向指出了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性的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从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可以看出,实践是人们能够改变社会的方式,通过实践能够实现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基本诉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特点是将实践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实践活动可以是客观性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具有一定的差别。实践活动是通过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来表述明显的客观的现实情况[1]。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观对人类而言,是人区别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标志。人的实践源于人的思想、真实的想法,实践活动是人主动进行的活动。第三,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不是独立的个人活动,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群体活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差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阐述了实践的特点,明确了实践活动是由人出发而在社会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操作,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观明确自身的特殊性,明确人类创造了世界能够给予人类发展一定的回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认清规律方面的重要创造。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结构形式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结构和形式呈现了事物本身的规律和基本状态。实践由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实践的手段三个方面构成。实践的主体指在社会关系中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来进行的具体活动,实践的主体以人为主体要求。实践客体是社会主体,要探索和改造的对象,如自然课题,社会客体和人类课题实践的客体是人主动进行的活动对象。实践的手段是社会主体在探索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物质性的工具、智能性的分析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对实践活动的一种细节性阐述,实践观将人、社会和具体的手段之间构建起了系统性的连接,使实践活动能够表达出社会关系情况下人的发展状态。实践观的表现形式主要呈现为生产性的实践、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性的实验,从这三种形式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涵盖了社会关系情况下人类的基本活动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存在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通过合理的时间来改变不合理的时间,这就表明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坚守的重要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践观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式发展格局,坚持实践观的主导性原则能够使改革开放具备重要的理论基础[2]。此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给予了改革开放更深厚的理论要求。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通过实践来给予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发展真正的理论推进。对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长期性影响改革开放。

(二)新时代思想与信仰的源泉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社会上出现的不同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能够指导实践,更能够通过实践来指导人们的思维活动[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物质生活上得到了较大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有良好的思想作为支撑。在信仰缺失的时代,在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指明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人们更多的思想指导,这对新时代群体的思想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的现实社会的不断变化,在新的发展时代,思想与信仰需要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人们,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社会群体性的思维对国家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思潮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也可以阻碍社会前进。在新时期强调坚定的信仰,是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新环境应对复杂环境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对社会真正规律的认知。由此可见,以理论指导实践和以实践反馈理论的正确性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今国际形势变化莫测,新的环境需要创新工作方法来应对各种变化。在复杂环境下,通过实践观对规律的认知能够使人们形成自己独立的实践活动,从而能准确地认知判定事件,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正面思考问题[4]。这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实践指导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对比新环境和复杂环境之间的和谐性能够判定出哪种实践可以改变世界、纠正错误、保持社会发展的平衡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们思维行动的重要指导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环境的认知,能够让更多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通过社会进步来提升自己,通过自身发展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三、结语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们不仅要坚定信念,更要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充分认识中国现实社会的基本形态。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本质的认知,人们能够清楚了解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理论来推动实践的进步,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重要尝试,必将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