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模式创新探析

2019-12-26赵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学校

赵静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兰州 730050)

青少年教育的侧重点是校园和生活教育,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侧重点是博物馆教育。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和改革,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变化,许多地区和教育机构渐渐减弱了对青少年思想文化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约束,很多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近几年来在校园内频繁发生学生暴力事件等负面新闻,所以,我国国内青少年教育问题成为社会上讨论较为频繁且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在学校进行多次改革后,却始终还是没有彻底转变传统应试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渐渐地社会上的多方力量开始介入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在许多的力量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活动放入青少年教育的活动规划中去,推进学校教育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有效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谈话中对博物馆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这使得博物馆自身存在的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表面上的一个单位的名称,更是被列为能够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场所。 我国现在要加大力度,不断扩大各地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为青少年课外学习和成人学习提供重要的场所,不断完善社会教育体系。

1 博物馆实行青少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博物馆都已经实现了对外免费开放,自从博物馆开始开放以后,很多青少年喜欢去各种博物馆进行参观,但是就目前博物馆的设施而言还是不能满足与青少年的互动环节,青少年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去。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都是以展览为主,青少年也只能是通过对文物的注释进行理解和学习,这些文字注释内容简单,包括名称、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及一些基本的信息,这些东西很难吸引游览者的目光,使其停驻在某一点且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了解该文物。

1.2 博物馆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环节的缺失

一种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否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教育者在整个环节中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消化是多少。 因此博物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做一些调查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活动、教育手段和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是博物院所有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就目前而言,因为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视度不高,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前期的调查和研究开展不足,导致博物馆内部文物陈列方式,工作人员的讲解方式比较趋于同一化,没有针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因人施教。

1.3 双向教育体质还需不断完善

西方课堂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才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校教育方式与博物馆有着关联性,博物馆内部的设施和陈列根据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设置,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面内可以通过观察、接触各种不同展品,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了解历史文物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实物教学。 而目前在国内博物馆的许多教育内容与学校的关联并不是很紧密,各自都有自己一套教学方式,没有搭建起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立体教学体制[2]。

1.4 各种教育平台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地完善博物馆的职能,发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就要提出创新思维,使博物馆教育内容与青少年教育方式相结合,建立起更多的教学平台。当前推动我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桥梁少,一些活动开展受限,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对于知识探求的欲望。

2 新发展趋势下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2.1 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怀的摇篮

博物馆不仅仅是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的储藏机构,更是展现一个国家几千年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和传承的基地,背负着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 各大博物馆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在历史博物馆可以播放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宣传片,举办文物展览活动,在美术博物馆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帮助青少年能够更加了解我国历史进程和在一些领域取得的成就与贡献。在此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设立人生发展目标。通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博物馆也成了培养和激发青少年产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基地。

2.2 博物馆教学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

在博物馆里面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人类发展史中的文明足迹,是现代人们了解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博物馆里面所展现的是我们国家青少年平时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所需要汲取的知识。在博物馆里面开展青少年游览活动其实是为了拓宽青少年视野,感受文化发展的过程,可以使青少年近距离观察真实的实物,使来参观博物馆的每一位青少年能够学习到传统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2.3 博物馆为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提供文化储备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创新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以汲取中国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前提,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推动着我们不断地向前进步。 博物馆承载着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精华,在其馆内所陈列出来的物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模式的实施

3.1 完善博物馆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博物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区域内建立旅游通道、文化广场、娱乐节目等一些基础服务和公共设施。通过在墙面挂上物品照片,或者是在展柜里面放置实物、 在公共展区放置模型等多种方式,采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改变物品陈列的顺序和形式;分别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进行博物馆内文化解说词的编辑,不断寻找“因人施教”的教育方式;建立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团队,进行师资力量储备。

3.2 实行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博物馆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开展青少年特色教育活动,如在美术博物馆里面提供参观区和绘画区,青少年在参观区进行浏览后可以进入到绘画学习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导师的讲解,对其中某一美术展品进行重新绘作和创新; 在海洋博物馆内安排固定区域可以让青少年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和喂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惯和特征,渐渐地喜欢上海洋以及海洋生物,滋生出要保护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想法,在未来的生活中将这种想法付诸实际行动;利用各种节日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端午节、 五四青年节等,创设各种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使教育与活动相融合,提升教学感染力,让青年学生能够在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中产生各种文化情怀。

3.3 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行科技化教育模式

促进科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改进互动环节的体验项目,建立科技化博物馆,创设智慧型教育模式,提高博物馆教育的魅力,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在主要展品区实行电子语音讲解服务和电子导航图,在博物馆展厅内部实现全网络铺盖,利用现在技术和软件建立网页端,微信端讲解平台。建立动态体验馆和科学体验馆,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进行科技产品的制作与展示,实现与青少年的互动,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

3.4 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推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有效进行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模式的优点,就要建立学校与博物馆的联动体制,学校要加强与博物馆的合作,利用博物馆的独特的性质建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博物馆也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对博物馆设施、物品陈列进行相应的整改,创建不同阶段的教育课程,使其符合青少年的教学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都是以储存国家文物,弘扬国家文化,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目的,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青少年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建立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立体关联机制,通过课外的博物馆教学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独立人格以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方式也是对学校教学的一个有效知识补充。由于博物馆与学校本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性质差异以及博物馆教学的独立性,使得在我国将博物馆青少年教学吸收到国家教学体系中来是一条比较艰巨和漫长的道路。 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博物馆教育能够开拓青少年的眼界,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多方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猜你喜欢

博物馆青少年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学校推介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博物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