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服务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探索

2019-12-26杨静李素梅常雅娟江慧王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公众心理健康微信

杨静,李素梅,常雅娟,江慧,王枫

(文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1 心理健康服务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要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和新媒体平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 移动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 中,即时通信类APP 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15.6%;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26.8%; 学生群体占比达25.4%[1]。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是符合新时代学生需求的产物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因其时效性、实用性和社交性等特点,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是学生日常交流、学习娱乐、获取资讯的重要工具。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成了个人、媒体、政府、其他组织等用以面向公众提供宣传、服务的有效手段。

2 心理健康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俞国良、谢天(2019)在文章特别指出要强化由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变,教育模式的理念预设着教育者会根据教育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而服务模式则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要,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意味着切实地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毕生发展为目标实施教育与干预。同时,文章还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在新媒介上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2]。

基于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型要求,该文试着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功能、运营及管理不同层面进行探讨。

2.1 基于需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大学学生生活主题分为了人际交往、学习困扰、恋爱与情感、情绪困扰、原生家庭、自我成长与发展、性别认同、精神科治疗、生理疾病等,大学生对不同主题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

黄希庭等(2011)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要频次统计表明,大学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 人际关系调适—择业和职业发展—学业问题—自身管理—生计与生活—婚恋两性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物质依赖。 人际关系(91.8%)、择业和职业发展(90.4%)、学业问题(89.9%)高居前3 位,自己的身心管理(88.2%)排第4 位,生计与生活(84.4%)排第5位,前5 位服务内容“希望+非常希望”的需要频次均在80%以上,统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态度的频次表明,84.3%的大学生希望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服务;83.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3]。

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网络宣传的优势,可以利用吸引大学生的语言、图片、视频吸引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内容帮助大学生吸收心理健康知识。 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涉及不同主题。

2.2 基于创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定位(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等,高校心理微信公众平台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服务的,是线下工作的线上展示及推广,也是线下工作的线上补充。 心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需要更贴合心理健康服务、贴合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就需要更有创造性地将线下工作与线上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水永生(2016)以厦门大学“微心晴”为例,旨在传播心理学知识,引导大家了解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提高缓解压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心专栏、心分享,通过“心约佳片”“心理沙龙” 等体验式心理教育系列活动将线下主题活动与线上平台相结合。肖潇(2018)整合了微信公众平台及相关新媒体(如易班、微信群和QQ 群)为线上网络载体,分为线上预约登记模块、线上心理测评模块、基于议题式的互动交流模式、线下主题活动回顾及宣传模块[4]。

同时,公众平台的建设也可以借鉴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平台如心理FM。 心理FM 主要定位于为用户提供心理知识教育,一方面通过提供心理专业知识及应用吸引用户,另一方面通过轻咨询、专业心理预约、线上团体。 线上读书会等收费项目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综合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版块可以综合以下4 个部分:(1)串联心理咨询,设置预约登记功能、线上互动交流功能、心理测评功能;(2)串联心理活动,设置线下心理活动报名功能、心理活动预告宣传功能、心理活动总结报道功能、心理活动打卡功能;(3)串联宣传教育,设置吸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版块,如电影赏析、心灵鸡汤、心理解析等;(4)串联课程教学和专题培训,设置优秀课堂作业展示、优秀心理情景剧展示、优秀心理班会展示等版块。

2.3 基于体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及管理方式定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主体有的属于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个体,有的属于高校等组织,但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一般是由一到两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带领一支微信运营团队来共同管理的。为了保证公众号文章的原创,公众号的文章一般鼓励微信运营团队自己撰写、排版完成,也会面向学校师生征集相关主题的文章。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最终实现运营团队及公众平台的共同成长。

3 心理健康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策略

3.1 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优势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及兴趣设计推文内容,结合贴近大学生活的主题如恋爱、人际、学习等,运用网络语言及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微信公众平台拟人形象,吸引大学生主动走进微信公众平台。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微信阅读习惯及喜好,制定消息编排发布规范,将消息的标题、字号、图片尺寸、分辨率、行间距等格式规范化,让消息更统一美观,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由于手机屏幕宽度有限,显示的字数有限,在标题的提炼上需要有“心机”。一个好的标题,能突出重点,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睛,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3.2 增强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功能

增设“树洞”“告白墙”“吐槽墙”等功能,加强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连接。通过投票、点赞等多种形式增强线上与线下活动的连接、沟通。

塑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品牌及形象,通过拟人化的方式增强用户的亲近感,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晓南心语”。这些拟人化的信息,让互动有了对象感,具备了人际传播亲切可感的特征,增加了用户黏性。

3.3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培训

首先,增强微信运营学生团队与岗位的匹配度。在招募运营团队时,就需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是否适合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 他们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微信编排的工作。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平台往往由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来负责,缺乏微信运营、 管理的经验及能力。因此,负责的教师和运营学生团队都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推文撰写能力,图片拍摄能力,图片编辑能力,图文排版能力,推文编辑能力等。

最后,增强微信运营团队的工作兴趣与成就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成就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通过负责老师的肯定、 团队成员间的鼓励、 用户阅读的认可,增强微信运营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促进团队合作,加强微信运营团队凝聚力,最终实现运营团队及公众平台的共同成长。

3.4 重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宣传所谓

“酒香也怕巷子深”,无稳定粉丝关注、推文无阅读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平台就是不成功的平台。 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宣传,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委员培训等。 也可借助扫码关注送礼品这类直接的方式增加关注量。还可以与校内其他网络平台联合,构建网络联盟栏目,实现整体运营。

综上所述,随着“00 后”逐步进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逐步被大学生了解及接受,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加大及细化,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需要不断贴近大学生,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加深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的联系、促进线上与线下的交互作用,并鼓励大学生进行持续性分享,从而不断扩大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群体中的影响及作用。

猜你喜欢

公众心理健康微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