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古典文学作品《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的辩论思想

2019-12-26王玉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孤儿蒙古族

王玉霞

(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和发扬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发展建设我国各民族统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1 《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以下简称《孤儿传》)

《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别名为《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孤儿传》是一篇蕴含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叙事诗。 它以思想新颖,文字简美而在蒙古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它的创作年代蒙古国的文学家策·达木丁苏荣(1908—1986)认为,《孤儿传》是十三或十四世纪的作品。 ,这是比较权威的观点。《孤儿传》通过17 世纪拉稀彭斯克的历史著作《水晶念珠》、伊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等著作转载而流传至今,在转载的过程中他表现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它的本质内容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成吉思汗金史》中记载的《孤儿传》:“今将圣主与九员大将所对之言恭录于史册”等语。从《孤儿传》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亦看出它起初可能在民间口头流传,后经文人整理加工而成。 ”[1]在一个水草丰美的夏天,在清澈的克鲁伦河的旁边,为了恭贺国家太平、人民平安的盛世,成吉思汗宴请了九位开国大将和老百姓,可是,宴席上没有烈酒,只有马奶酒,于是对于“饮酒还是不饮酒的问题”有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次争辩中,孤儿基于自己的实际经验,丰富有形象性的比喻,包含人生哲理的语言,提出了“适量饮酒”的观点。

2 蒙古族古典文学作品《孤儿传》中的辩论思想

恩格斯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2]如同恩格斯所说的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前,就已经批判的思考问题了。

《孤儿传》 中体现的辩论方式同苏格拉底提倡的“精神助产术”很相似。

苏格拉底提倡从别人的谈话、 辩论中提出启迪人们思考的问题。 即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他对别人的答案进行批判、 反驳,“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的假设所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 ”[3]《孤儿传》中蒙古族智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什么叫“精神助产术”,但也不能否认,但这样辩论的过程中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在蒙古族的文学发展史上早就有,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加以概括,这种思想广泛的涉及人的生活、感情、行为、军事、经济、政治领域。现在我们征引的《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 对于饮酒还是不饮酒的争辩再现了古代蒙古人的独特的文化。

2.1 《孤儿传》中辩论的起点——论点

在《孤儿传》 对于宴席上饮酒还是不饮酒的问题上,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锁尔罕失刺为首的喜欢饮酒的认为,宴席上没有美酒,索然无味,他们主张必须有酒。 而主张喝酒的人中帝国大将失吉忽秃忽(1180-1260)观点最有特色。

他说:

“饮了圣主赏赐的美酒,

我们如天鹅鸣唱合成统一的声调,

又恰似清一色的野马聚集一起,

赴宴的人们尽情地欢歌乐陶陶!

喝了圣主恩踢的醉醒,

我们像鸿雁欢鸣合成一个声调,

又如清一色的盘少麋鹿团聚,

跟亲朋密友同堂畅饮兴致高。 ”

他从不同的视角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提出了饮酒的好处。

以开国大臣木华黎(1170年—1223年)为首的主张不喝酒的人提出喝酒的坏处。者别(?—约1224年)说:

“难道无酒不能摆喜筵?

难道滴酒不沽不美满?

接着主张不喝酒的人,从形象的贴切的比喻历数了喝酒的坏处。

“酒一人口,像黑蝇满口爬行,

酒劲上来,使人如凶狮跳腾,

酒一沽舌,像土蜂鳌叮难忍,

酒力发作,生人如巨象受惊。 ”

九位开国大将都说出自己的见解后坐在金帐门口的孤儿得到成吉思汗的允许,针对他们的正反面的争论,分析饮酒的好与坏时提出了自己的“适量饮酒”论点。 提出论点后孤儿用饮酒的好与坏来论证了自己的“适量饮酒”这个论点的正确性。

2.2 辩论的核心问题——好论证

辩论中核心问题是好论证,论证是指提出自己的论点后,证明自己的论点。 用论证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论证有很多种类,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孤儿传》中孤儿成功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饮酒适量”的论点。 在喝酒好与坏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的大将们分成两派,一部分人坚持喝酒过度也没事,另一部分人主张绝对的禁酒。但他们的观点都太过极端,把饮酒的利与弊看成绝对对立、相互排斥的,而不承认二者的统一,没有从总体上正确地分析饮酒的好与坏的辩证关系。孤儿看到了饮酒有两面性,他提出主要看怎么把握“适量”的问题。

他讲道:

“饮酒过分成疾病,

适当饮酒实欣然,

酩酊大醉是愚蠢,

狂饮无度发疯亦,

沉湎酒中身无益,

终生忌酒体强健。

每日少饮助食兴,

狂饮烂醉神智乱。

像夭鹅一样聚齐,

让人们举杯狂欢。

休听谗言而沉醉,

勿中阴谋而贪杯。

像溥鹅欢聚一堂,

同贤能的人们欢乐一番,

休听恶人煽动而溺酒,

同敌人搏斗要勇猛奋战! ”

孤儿把喝酒的好与坏分析得非常透彻,对喝酒的好与坏的说明有严密的逻辑性,孤儿的观点承认客观事物充满着对立统一,成功地运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得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

当然孤儿的话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最典型的人物是钦达嘎斯琴,钦达嘎斯琴蛮横无理地说道:

“你以为九位大臣说的全不对,

只有你的高论才算周全?

你以为赴宴的群臣中无圣贤,

该由你在可汗面前胡言乱语?

你一个孤儿有什么高见?

一匹瘦马还能有多大本领?

你简直像狗儿抢骨头,

野鸭争夺海藻一样愚蠢! ”

在这里,钦达嘎斯琴想用自己的势力压人,耀武扬威,但孤儿一点都不怕,坚持己见。 他说道:

“我何时说过九员大将的话不端,

我几时说过赴宴的群臣之中无圣贤?”孤儿的反驳得到了成吉思汗在内大多数人的认可,这时成吉思汗让孤儿坐在他的身边,表扬他的聪慧和胆量,亲手给他倒酒,同时严厉地训斥了钦达嘎斯琴的鲁莽。

《孤儿传》貌似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饮酒还是不饮酒”的辩论,但深层次上来讲孤儿和钦达嘎斯琴的辩论表现的是奴隶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对立、是两个阶级的人生价值观的对立。

3 结语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不能只关注知识教育,更应该提升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加强文化熏陶。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学作品,如《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三言集》《一层楼》《泣红亭》《巴拉干仓的故事》等,这些作品有的注重道德修养、有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的注重家庭礼仪、有的注重个人品德情操。 把这些优质的思想挖掘出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意义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孤儿蒙古族
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及其英译研究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清单
神灯
扣子里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