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房企与贫困村民的生活梦想

2019-12-25杨露

南风窗 2019年26期
关键词:碧桂园贫困户

杨露

贫困是复杂的难题。

山有多大,路有多弯,都隐匿在公众视野之外。自2018年5月20日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碧桂园就与全国9省14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积极参与当地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形式,让底层贫困民众看到希望,为脱贫之战带来了新的气象。

在扶贫之路上,碧桂园带我们关注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贫困,更讓我们重新认识了“乡村振兴”与“扶贫扶智”的意义。正如山人乐队与碧桂园合作的公益扶贫主题曲《雨后》所描述的,“致敬为田园描绘的你,大山已充满生机”。

关于三个“寻找”的计划

父母先后两年被确诊癌症,彻底打碎了一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农村家庭对于生活的那点微小期待。2016年,平江县泊头村的叶树仁原本跟妻子在广东打工。母亲确诊肾癌后,他便回到村里任职,每月工资960元。叶树仁的妻子刘兴妙则全职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没有机会工作赚钱。

第二年,叶树仁的父亲也被确诊为肺癌。叶树仁陪同父母四处就医,很快两口子背上了几十万的重债。他用“轻生的念头”来形容过那种无助。毕竟对这样的家庭而言,生活就是寒冬,根本不知该如何熬过去。

陆奕和也在这种寒冬里煎熬过。一家六口住在一栋两层楼约90平方米的房子里,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的陆奕和,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劳动力。三个孩子还在上学,而陆奕和的爱人患有精神上的疾病。一边要照顾家里人,一边还要赚钱养家,陆奕和靠种几亩稻谷,上山砍柴,根本无法应对。

“谁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但不晓得怎么办。”大多贫困户和陆奕和一样,有改变的意识,却不知如何下手。

叶树仁、陆奕和,他们是贫困家庭百态人生中的普通面孔。现实中的致贫原因极其复杂,可能是疾病、自然灾害、文化,他们的生活犹如一个个越勒越紧的牢笼,让人窒息。只有在目睹“贫穷”二字的下限时,才能真正理解这种绝望。

碧桂园有“三个寻找”计划,“寻找深度贫困户”正是其中之一。碧桂园的扶贫小组入户调研了解到叶树仁的情况后,将他安排到泊头村苗木基地工作,还在他家里开展“庭院经济”学种苗木,让他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而在连樟村里,碧桂园也帮助搞起了蔬菜基地和麻竹笋种植基地的扶贫项目,陆奕和加入其中,承包了60亩麻竹笋,这些麻竹笋如今成了他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寻找一批深度贫困户重点联动和扶持,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是碧桂园“三个寻找”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而乡村振兴需要“能人”带动,返乡创业青年无疑是重要的人才。碧桂园也在“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

在城市化持续推进的中国,如何让一部分人才愿意留守乡村,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培训班”项目是碧桂园的计划之一,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扶持优秀中小企业,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使帮扶做到可复制、可持续、可造血,带头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目前,碧桂园通过实地走访、乡镇政府推荐等方式,在9省14县已惠及上千名乡村创业青年,通过建工厂、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方式支持超700人。

为了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实现入户和沟通“零障碍”,碧桂园还在14个帮扶县寻找了140位德高望重、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

对入选的老村长,由碧桂园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由碧桂园支付月薪,并和当地政府部门联合颁发“脱贫攻坚服务队队长”委任证书或兼任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此外,还开展专项培训和扶贫思想工作,形成凝聚“脱贫”的共识和勇气。

在这一系列产业的带动之下,表面上改变的是贫困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实质上改变的是这一群体的视野和认知水平。要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之与产业变迁相匹配,必须从根源上解决扶贫,也就是人的观念与智识。

然后我们就听到了一个个关于“情怀和分享”的扶贫故事—成家驹放弃了西安令人羡慕的管理工作,成为了秦岭中宁陕县的核桃加工者。兴国县的黄春明放弃经营多年收益可观的物流运输,卖掉了10多辆货运车,倾其所有回乡发展了竹鼠养殖产业。英德连樟村老村长陆志坚,为了给村民建设广场,带头无偿拆掉了16间房子。清远浛洸镇鱼咀村的老村长廖志其,放弃从事十九年的冬瓜收购生意,助力家乡产业发展……

扶贫路上尽管有辛酸苦涩,但他们通过行动,真实地改造了自己的家乡土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碧桂园找到他们,然后助力他们来完成这项有情怀的事业,为贫困家庭孕育了致富的生机和希望。

产业和教育,扶贫的天平

财政性扶贫之外,唯有产业带动,才有扶贫后劲。产业的触角也随着碧桂园扶贫事业的推进,深及乡野。其中的关键,是发挥地区产业优势,挖掘、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碧桂园的这种产业扶贫联动,几乎是全方位的。

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竹鼠项目,在北胜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开展竹鼠养殖,这是“扶项目”。在陕西耀州,集团下属碧家文化公司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订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带动深度贫困地区手工艺产业发展,这是“采订购”。在甘肃东乡县拱北湾村建设厂房实用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开始招商引资,这是“建车间”。

如何与村集体、农户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早在2010年,碧桂园开始试点驻村 ,第一个项目点位于广州200 多公里外的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

当时,树山村还是污水横流,破旧的泥砖房,没有自来水,没有网络。靠天吃饭的村民,没有任何农耕之外的经济收入。2010年至2015年,碧桂园先后投入5900万元, 帮助树山村改造泥砖房 385 户,并完善道路、饮水、绿化等基础设施。 如今 , 树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从一个污水横流的小村庄 , 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小别墅山庄。

试点成功后,碧桂园把经验逐步移植到其他对口扶贫项目上,模式日渐成熟。2017年起,将树山村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广东韶关翁源黄塘村、潮州饶平黄正村、广西百色田阳央律村等7个定点帮扶项目,并捐资近5亿元整县帮扶英德鱼咀村、连樟村等78个贫困村,覆盖粤桂川三省份多个贫困地区。

2018年,碧桂园又将扶贫范围扩大到全国,与14个县结对帮扶,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由碧桂园牵头落地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专业苗圃农场,并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苗木回收的全产业链条帮扶。除苗木绿色产业之外,还扩展到种养殖业,尤其重视与之关联的乡土实业教育。

截至2019年11月,碧桂园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0000名贫困人口。目前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英德、虞城、东乡、滦平、舒城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5000多万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一系列产业的带动之下,表面上改变的是贫困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实质上改变的是这一群体的视野和认知水平。要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之与产业变迁相匹配,必须从根源上解决扶贫,也就是人的观念与智识。

要实现这种改变,以教育为抓手是趋势之必然。十余年来,碧桂园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已经改变了逾万名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试图在更大范围上,推动就业培训和贫困群体的认知升级。“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人口,或是不愿外出或只能就近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口,碧桂园都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将市场需求和贫困户的意愿结合起来。截至2019年11月,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62506人,已实现就业28110人。

碧桂园的扶贫不是输血,而是造血。在这9省14县的扶贫工作中,产业助力与教育奠基的力量缺一不可,一个铿锵有力,一个润物无声。

当扶贫成为一项事业

从捐资助学扶贫开始,发展到当前全国9省14县整体帮扶,碧桂园的扶贫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早在1997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就通过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然后他便一路走下去,扶贫事业也越做越大。

碧桂园已经将扶贫当作主业,用不少于一半的精力来做扶贫工作。在集团党委统一指挥下,组建了近20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扎在贫困村一线,参与扶贫事业的人员超1000人。

“党建扶贫”是一大特色—在扶贫工作中以党建为引领,在帮扶县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消除“等靠要”思想,帮助贫困户摆脱“懒汉”心态。

并且,碧桂园把公司化管理引入扶贫工作,扶贫如同其他业务一样,拥有完整的考核体系。同时碧桂园坚持精准方略,积极推进党建扶贫、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四种创新扶贫模式,并制定相应的“五个一”工作法,使得扶贫工作在致力于广博深厚的同时,还能尽心于精细微妙的部分。

“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也曾经一无所有。”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是从现实里走出的理想主义者—小时候放过牛,年轻时种过田,当过泥水匠,后来创办企业。他念念不忘政府曾经资助的7元钱,帮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因此,在他事业有所成就的时候,希望能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更好地回馈社会。

这种理想主义体现在从企业的角度对“乡村振兴”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贫困的弱势群体发乎于心的帮扶热忱。

从碧桂园扶贫事业的架构来看,“4+X”扶贫模式触及到了扶贫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了自选动作“X”—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个性化”扶贫。其中,“党建扶贫”是一大特色—在扶贫工作中以党建为引领,在帮扶县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消除“等靠要”思想,帮助贫困户摆脱“懒汉”心态。碧桂园在14县共组建成立了14个一线党支部 ,来解决思想致贫问题。

为了让贫困户能够稳妥受益于产业扶贫项目,碧桂园立足集团的社区网络和人脉网络优势,充分挖掘集团在全国建设运营的2000多个社区、300万业主,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贫困地区的需求转换为订单。 目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7000余万元,惠及贫困人口近40000人。

数字成果背后,是更加科学、高效的系统工程。可见,扶贫早已不再是企业家们身价暴涨之后的一时兴起或力所能及的“献爱心”,帮扶工作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几张扶贫资料的事。而是用企业理念,从根本上扭转弱势群体的贫弱状态,科学地推动社会进步。

一家大企业当存大格局、大担当,主动承担时代任务。回过头来看碧桂园的扶贫之路,脚踏实地、存乎一心,凸显出了中国企业扶贫攻坚的决心、情怀和底气,让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碧桂园贫困户
碧桂园天著首开大捷,新产品成热销秘诀!
新收入准则对南充市碧桂园财务会计的影响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碧桂园杯”2018第十三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圆满落幕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