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制度研究

2019-12-25柴艳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发展

柴艳萍

【摘要】本评价方案力求面向全体,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注重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和以评语为主的描述性评价,教学中建立三级评价制度,即课堂日日评、单元阶段评、学期终结性评。课堂日日评尤其关注学生平时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思维情况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发展  个体  差异  多主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9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多元化开放性评价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Q2019-181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70-02

1.数学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基础

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学习评价改革相对滞后,分数仍然是评价权威,许多学生得不到老师期望的分数而厌学,学习自信心备受打击,培养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没有学习动力,将来步入社会没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对此深感忧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建议,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制订了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方案,以期能为评价改革创出一条新路。      2.数学发展性评价的定位

2.1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首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其次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关注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不断进步。努力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通过评价为他们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建议。因而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要求应是多层次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要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2重视过程性评价

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分析、思考、推理、判断、假设等情况,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所做的探究和努力都获得关注,通过评价给予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给予帮助,让他们顺利达标,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建立一种课堂日日评、单元评、期末总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创造一种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教育。

2.3多主体评价

传统教学教师是唯一评价学生的主体,已完全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本评价方案,顺应时代要求,要把师价、自评、互评和家长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学生作为学习者本人,他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最为了解,对自己的评价最真实。教师给予他的评价主要以日常观察和自己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并且多以评价学习结果为主。学生平时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互相观察更仔细,交流更方便更平等,给予同学的评价容易被同学接受,同学互评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家长评价能充分关注到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成为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分。

2.4描述性评价和分数评价相结合

描述性评价与分数评价各有其自身的优点。描述性评价关注丰富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它不仅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等行为层面,因此,建立一套描述性评价和分数评价相结合的完整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我们研究制订的评价方案,课堂学习评价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形式采取等级和描述性评语。而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主要是反映学习效果的评价,先通过分数或等级评价,鲜明、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和家长,再结合老师的描述性评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下一阶段能明确目标,努力学习,获得更大发展。

3.评价措施

3.1建立课堂学习评价制度

3.1.1参与情况

①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理解。课堂注意力集中,能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讲话,领会别人讲话的意思,不做其他的事情。

②对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也对课堂上运用的学习方法比较欢迎。

③充分運用自己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如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随课堂学习活动能积极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

④有主动合作的意识,愿意帮助他人,或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弄清新知识、新问题。

3.1.2课堂思维情况

①能发现问题。即善于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分析等学习活动,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评价了同伴的想法和做法。

②能大胆提出问题,通过自己与同伴的探索活动,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和见解,或提出能够引起其他人感兴趣的或容易引发他人思考的问题。

③能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听或做,对课堂中他人或自己提出的某些问题或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内心感到愉悦。

④有创新意识和作为,即课堂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方法等。

3.1.3课堂学习效果

①有满足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能仔细阅读老师批阅过的作业,主动补充作业中的不足,纠正作业和学习中的错误。

②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顺利地完成课后作业。

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清楚地概括、归纳、表述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变式问题,并能解决以前曾经解决不了的问题。

3.2建立单元评价制度

一个单元或最多两个单元学习结束以后,对学习内容要进行一次小结和评价,主要从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和自己的整体进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进行单元检测(可以自测),获得知识技能掌握的基本情况;其次,学生反思这一阶段自己的表现和体验,发现自己的进步,记录下有代表性的事实。通过这些评价活动,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和改善学习方法,搞好下一阶段的学习。

指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通过单元检测进行,把检测结果以等级形式通报给学生。

(2)实践活动。即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了哪些生活问题。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统计出本单元进行了哪些社会调查活动,写了几篇调查报告和数学日记,做了哪些小制作、小设计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反思自己的内心体验,如学过的知识能和生活进行联系,愿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能解释生活现象,从即日起,更加关注这些生活现象,内心有了新的体验。学生直接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学习态度。并分析部分体验产生的原因。

(4)家长的评价。通过观察,家长可以从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和学习效果、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评价。

3.3建立学期终结性评价制度

学期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期末综合测试,给学生通报期末测试成绩等级,总评各个单元测试成绩,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出评语。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与单元阶段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学期总结。

指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总评各个单元测试成绩,并进行期末综合考试。

(2)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综合分析评价。

(3)学生进行一学期总结。学生可以列举有代表性的事实,把自己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用数据来说明自己在认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形成、发展和获得的进步,还可以总结出获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评价方式

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卡片的形式记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生在数学活动即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课后每位同学再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并参照同伴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填写出评价记录表。学生数学单元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采用书面考试的量化评价和教师、家长的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做小制作、写数学日记和写总结反思等方式进行自评。

5.评价获得的效果

5.1充分关注了学生日常学习历程,由过去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转化为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评价有效地起到了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等作用

在实验过的班级,学生对照课堂评价指标中的项目,不断地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学生课堂思维明显活跃,举手频率增加,小组合作意识增强,课后能主动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在家里,学生能积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一种新的满足。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5.2學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评价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重要的活动之一。课堂中老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开展互评,课后每个学生都要参考课堂中师生对自己的评价,再进行自评、总结。学生不但学会了评价自己,还学会了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锻炼。由于教师及时翻阅学生的日常评价纪录卡,强化了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中的积极成分,学生会感到愉快和欣慰,不会把课后评价工作当作一种新的负担,长期坚持下来,实验班级的学生都形成了自觉的评价习惯。评价不断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3评价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价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和日常学习中的心理动态和学习状态,反思教学,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

[3]蔡旻君《课程设计与评价》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发展
相似与差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