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

2019-12-25张盼盼

西部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劣势新媒体对策

张盼盼

摘要:高校校报是校园的主要媒体之一,是高校進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推动高校教书育人方面具有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培育大学文化的功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的高校校报办报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校报要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当提高校报质量,积极创新内容;加强校报队伍建设;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报纸育人功能,发挥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劣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65-03

高校校报是随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诞生而问世的。[1]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报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信息传播有着新的环境,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比如高校校报,即刻面临新媒体环境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如何提高校报的阅读率,符合师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校报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舆论引导

高校校报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是有权威性的。校报是高校党委主办的报纸,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党委的“喉舌”,是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舆论工具。在学校范围内,校报发挥着一定的舆论指导作用。校报宣传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传播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事物现象的评论,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由于高校校报有着这一特点,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高校校报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是有针对性的,校报的宣传内容是明确的。校报始终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既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校报也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校报能够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空中楼阁”,它是真真切切的。[2]校报积极广泛地反映大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有意识地组织以正面为主的宣传报道,用正能量化解校园建设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助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二)典型示范

典型示范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法宝。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能够激发起广大学生的思想激情,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校报在校园思想政治宣传中,发现、挖掘典型事迹,并进行精心策划和准确报道,旗帜鲜明地赞美校园里的真、善、美,充分发挥模范先锋和典型示范作用。这种典型示范“以小见大”,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高校校报通过非权力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施加的积极影响,它把优秀的精神品格转化为鲜活案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促进大学生崇高的理想、目标的建立,引导大学生弃恶扬善,端正态度,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典型示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而言,树立一个良好的典型所起到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强的。而校报则是典型示范树立方面的有效平台,通过校报的宣传来进行典型示范,往往也能够获得广大同学很强的认同。

(三)培植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从建校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该校历届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等的总和,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改善是极为深刻的。[3]营造优秀的大学文化是每一所大学都追求的目标,而高校校报是营造大学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报作为大学校园的主流媒体,汇聚了众多高级知识分子,刊登了聚焦校园热点、具有理论深度的评论文章。大学生思想活跃且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校报优秀的作品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将价值观念等传播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与引导力,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高校校报能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传承文明、培植大学文化的阵地。大学生群体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思想开放并且十分多元化,不同的高校在大学文化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核心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致的。因而校报在配置大学文化方面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和工具,以校报为宣传阵地进行大学文化配置,能够形成富有正能量的大学文化,真正体现出现代大学文化的精髓,促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

校报是高等学校党政组织的“喉舌”,是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本身有着天然的优势。如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丰富性、指导性等。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新时期的今天,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对于高校校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新时期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

(一)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

1.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在信息爆炸的快餐文化时代,时间是新闻的灵魂,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体现。然而,高校校报在周期和时效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校报有一套组稿、编辑、排版、校定、审核的完整流程,加之资金、设备和人员等的制约,相对网络媒体而言,校报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差。很多新闻出现在校报上就成了“旧闻”,失去了新闻的价值,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制约了校报发挥其舆论引导的功能。

2.信息量有限,且内容较枯燥,行政色彩浓厚。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校报须对信息进行遴选,同时校报的报道内容范围狭小,刊登的新闻多数来自本校或兄弟院校,使得校报每期所能发布的信息量不足。而且,高校校报是校党委的机关报,其性质有一定的局限,过于宣传学校领导活动,报道的内容较为枯燥、干瘪、无营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报的可读性,使得校报成了“公告栏”、“宣传纸”、“会议记录”,极大地影响了校报作为校园官方媒体的新闻传播价值。

(二)来自采编队伍的挑战

就当前高校校报的运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采编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不少高校校报并没有完善齐全的人员配置,导致校报的很多人员都集多项事务于一身,工作压力大,学习和钻研的时间极其有限。此外,校报编辑也无暇与师生进行互动,创新校报育人模式。对于校报编辑而言,主要是集采、写、编、校于一体,无法与广大师生进行有效地互动交流,难以及时了解师生对校报的看法,致使校报与师生之间有了疏离感。[4]校报编辑身心疲惫,校报工作也难以精益求精,严重影响了校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新媒体的冲击

作为新兴的媒休,互联网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受,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深入到了各高校,各个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开通了许多新型的宣传方式,如论坛、微博、微信;各类社团、组织,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网络媒体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且更新速度快,信息渠道众多,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有校报无法匹敌的优势,极大地夺取了校报的信息资源与受众,校报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同时,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世界,多元、开放、自主、自由,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取向的影响,这对校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策略

新媒介的兴起对高校校报的原有地位及生存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校报应当创新出报模式、调整出版策略、提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提升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担负起帮助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神圣使命。

(一)提高校报自身质量

1.注重深度报道。校报在时效性上无法与互联网等新媒体一较高下,但可以改变视角,在常规题材中向深度拓展,挖掘内在价值,体现思想深度、贯彻“三贴近”原则。高校校报诞生之初,就承担起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任,时至今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更是校报的重要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报成为各级文件、会议、活动、领导讲话的公告栏。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科学性、现实性,校报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三贴近”原则,以此来摆脱校报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增强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教育人。

2.图文并茂,丰富版面。版面设计是一种艺术,优秀的版面设计和美化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提升高校校报的吸引力,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校报要改变以往程式化的“老面孔”,将文字与图片完美结合起来。图片在表达效果上比文字更有直觀性、鲜活性和吸引力。要巧妙地利用图片来丰富版面、创新版式、表达观点。同时,也可以利用版面设计的艺术魅力,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增强校报的美感,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3.坚持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典型性。校报要关注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满足师生的需求。应当坚持报道内容的多样性。如,对就业指导类、生活服务类和娱乐类的报道适当增多,提高校报的可读性和阅读率,这也符合师生多样化信息的需求。此外,新闻的内容也要注重典型性,用典型事例、人物榜样代替传统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能在无形中把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师生。

(二)加强校报队伍建设

1.充实采编队伍。人才是关键,队伍是根本。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校报编辑部,但依然存在人手短缺、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校报的采编队伍急需补充。针对此情况,一方面,可以引进社会媒体的优秀人才。这既为校报注入了新鲜血液,又为校报带来全新的办报理念和管理制度,有助于校报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学生记者来源于学生,让学生记者参与校报工作,使校报更贴近学生,也可以加强对学生记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记者的榜样和引导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更多的学生。

2.坚持“走出去”,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养。高校校报虽然处于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有其他社会报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校校报要坚持“走出去”的理念,积极地走出校园。在加强校报队伍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建立起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定期对采编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提升采编人员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加强校报队伍建设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应当与社会报刊联动,也能学习优秀社会报刊的做法与经验,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采编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其在具体的工作中,能以过硬的职业素养,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编辑的新媒体素养。新媒体时代,校报编辑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辑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校报编辑要具有新媒体素养,熟练掌握微信、微博、知乎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采用网络采编平台对实际热点进行整合、加工,归入所构建的适当栏目,并根据受众的反映进行回复讨论,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校报内容的质量和水准。如,利用电子邮件、网站宣传等进行约稿;将文章摘要以微博形式发布;通过在线评论、QQ、微博等方式,与受众良性互动。

(三)与新媒体融合

1.借助多种新媒体辅助校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校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一般高校都有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校报可以利用它们的优势,辅助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校报可以把新闻报道和文章放到微信平台上,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开辟“校报专栏”,在校园网上开辟“数字校报”等,带动校报的立体拓展。面对新媒体,校报应该主动与之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利用它们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2.加强校报网络建设,实现校报的数字化。高校校报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加强校报网络建设,在报网融合上下功夫。实施“报网互动”,积极构建校报网络平台,实现校报数字化发展,使校报信息时效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辐射人员更多,影响范围更大,是高校校报在当前形势下摆脱困境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利选择。此外,当今报纸和杂志都重视对APP的开发,校报可以借鉴优秀的社会媒体APP经验,开发校报APP,进一步拓展校报的传播渠道,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思路。

四、结束语

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对于高校而言,在新媒体对校报生存空间、功能发挥等造成很大冲击的情势下,把校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使校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希望以后能为高校校报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设性意见,也相信在学界与校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校报能不断调整出报思路,转危为机,推陈出新,成为广大师生群体的精神食粮,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曹苇舫,金一斌.校报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郭映芬,韩赛.浅谈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陈文.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策略-在新媒介环境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4(2).

[4]隋长虹.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探析[J].传媒论坛,2016(14).

猜你喜欢

劣势新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