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实施进展、面临技术挑战与建议

2019-12-25史梦雅陈应志孙海艳李荣德

中国种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种业作物数量

史梦雅 陈应志 孙海艳 李荣德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乡村振兴,种业先行。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不断深化种业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管理方式,现代种业稳步前行。2016 年新修订的《种子法》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1]。自2017 年5 月1 日登记工作启动实施,至今逾2 年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推进种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1 品种登记总体概况

2017 年5 月1 日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登记工作全面铺开、稳步推进,取得成效。截至2019 年9 月30 日,登记申请量超过2.5 万个,农业农村部共发布品种登记公告25 批,登记品种14958 个(表1);公告撤销品种登记3 批,撤销品种6 个;登记变更公告8 批,变更登记品种627 个。

1.1 品种登记总量大,年度间有差异 农业农村部2017 年发布了品种登记公告5 批,共登记品种1428个,2018 年则发布了登记公告15 批,登记品种9634个,2019 年截至9 月发布了登记公告5 批,登记品种3896 个。可以看出,2018 年是登记品种数量最多的一年,体现了申请者依法登记的积极性,2019年5 月随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关于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对老品种申请登记条件进行规范,品种登记申请数量有所下降。

表1 品种登记公告品种数

1.2 登记品种种类多,作物间差距大 品种登记总体数量可观,但在作物种类上存在较大不平衡:8 种蔬菜作物登记品种9945 个,约占登记数量的66%;4种油料作物3161 个,约占登记数量的21%;7 种粮食作物1325 个,约占登记数量的9%;而糖料、果树、茶树、橡胶树10 种作物共521 个品种,只占登记总数的3%。从登记品种来看,辣椒品种数量最多2464个,其次是西瓜、向日葵、大白菜、番茄和甜瓜,分别为1971 个、1652 个、1565 个、1309 个 和1181 个,登记数量均超过1000 个,6 种作物加起来占登记总数的67%。而目前仍有豌豆、苹果等13 种作物登记品种数量不足100 个,作物间存在较大差距(表2)。

表2 登记作物品种数量

1.3 登记品种数量多,新老品种相差大 在登记公告的品种中,按照新培育品种申报的有591 个,按照原审定品种申报的有1916 个,按照已销售品种申报的有12445 个,其中,原审定和已销售的老品种总数14361 个,占登记总数的96%,新选育品种登记数只占登记总数的4%,这也符合登记制度设计的初衷,把老品种尽快纳入到管理中。目前申请登记的品种,新选育品种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2 做好品种登记技术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品种登记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在登记制度设立之初建立的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了品种登记许可信息化管理。当前如何统筹利用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登记业务数据精准度分析不足。登记作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农艺性状、适宜区域等各不相同,当前系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应在品种信息数据分类提取的基础上,重点谋划聚类分析功能,以便从全局掌握登记信息,为市场多样化品种需求提供支撑保障。二是业务系统间融合贯通不够。在强化登记系统自身业务板块的同时,必须确保系统整合和数据融通。尝试打通品种DUS 测试和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生产经营备案等系统之间的屏障,共享信息资源,例如探讨把品种保护系统中近似品种筛选功能链接到品种登记系统里的可行性,方便登记申请者在进行DUS 自主测试时筛选近似品种。

2.2 “一品多名”等侵权登记的挑战 由于品种登记事前不设“门槛”,采取“谁登记、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企业诚信意识缺失,追求个人利益,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作物可能存在“冒名登记、重复登记”等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育种者权益。针对行业内专家普遍反映的“一品多名”等侵权登记行为,在严格品种登记审查、严肃处理登记异议的基础上,统筹管理品种标准样品并尽快构建DNA 指纹库、启用DNA 指纹技术辅助品种特异性鉴定是迫在眉睫之举。加快SNP 检测技术标准的建立,出台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同质品种登记,真正实现“一个品种,一个名称,一个编号,一份样品”的目标,是健全种业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使命任务。

2.3 登记品种推广应用的挑战 截至2019 年9 月底,登记品种公告数量超过1.5 万个,这些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登记品种,给农民选种用种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品种管理制度改革后农作物品种“井喷”的新形势,如何有效解决品种供需对接和供求矛盾、破除科研与推广“两张皮”,建立品种选育与推广联接机制,值得深入思考。据统计,目前登记品种和市场上主推品种之间还存在差距,如西瓜、大白菜等登记品种数量遥遥领先的作物,目前仍分别有20%、30%左右的主栽品种没有登记;而果树、橡胶树等登记数量少的作物,更是大多数主导品种均尚未登记[2]。加快品种推广应用步伐,要以品种发展研究为抓手,密切跟踪品种最新选育进展,掌握选育推广的主流品种类型,并根据产业特色和消费需求,研究创设品种推广措施,为出好品种、用好品种铺路架桥。

3 对品种登记工作的意见建议

3.1 深入推进品种登记体系建设,加强省级责任落实 品种登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统筹谋划顶层制度设计,深入推进品种登记体系建设,保障品种登记工作扎实有力向前推进。按照登记制度“放彻底、管到位、服好务”的原则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放开登记试验并下放管理权限,严格审查登记材料、管好品种异议和种业市场,做好登记许可、品种验证、展示评价三项服务工作。各省要在登记展示示范、信息服务等方面担当作为,发挥技术优势,做好管理支撑。同时,加强品种登记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品种登记的法律规定,真正使登记制度落到实处,服务于民。

3.2 加大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创造公平正义发展环境 在农作物种子市场执法检查中,组建专门队伍,开展应登记未登记品种的专项执法检查以及登记品种种业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套牌侵权、违法销售、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建立有力的市场监管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种业市场环境。针对已经登记的品种,建立健全符合性验证、安全性评价、真实性鉴定三大体系,鼓励并组织条件成熟的省份启动登记品种验证试验,检验申请文件或种子样品的真实性,形成震慑效力,促进种子企业诚信登记和生产经营。

3.3 加快特色优质品种挖掘利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按照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体系,按区域分作物设立国家、省、县三级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构建全国统一的品种应用评价信息平台,引导用种主体看禾选种[3]。深入挖掘登记品种生产应用与商业开发价值,分区分类评价推介一批适宜机械化、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同时,密切跟踪掌握国外品种生产应用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引进吸收利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我国种业安全,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种业力量。

猜你喜欢

种业作物数量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
统一数量再比较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