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路径探析
——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5王诗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专业课育人

王诗渊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改变过去思政教育“孤岛”,实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新教育体系构建。“课程思政”在框架上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不同课程协同育人,探索校园各个活动环节的思政育人引导。现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求高校需要做出调整创新“课程思政”的本土模式,对地处西南的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需要把握机遇,结合实际理清面临的师资团队建设、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融入”和“协同”等问题,完善顶层设计,探索“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科学转变路径。

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现实依据

1.1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是新时代德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承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建设和对高校学生的培养需要把“立德”放在首位。“05 方案”前的思政课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05 方案”出台后思政课开始着力思政课理论教学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但是仍然以思政课教学为主体进行。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来以前,专业课既不会融入思政教育,思政课也没有专门要求去探索专业课领域的“思政味”,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是各自独立分开的。近年来,上海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探索,构建“课程思政”实践,全体教师参与、全教育过程体现、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打破过去传统的思政育人方式,创立全新的全课程协同育人新模式。当前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正是新时代全国各高校正在热议并推进的德育教育新方向。

1.2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拓展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教师参与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把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把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岗位对接,融入专业领域职业道德熏陶,提升学生职业纪律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职业道德。可以说,“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变传统的单一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职业。

2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 思政课教育内容与专业课教育内容的关系需厘清

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提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入,并不是说专业课要上成思政课。高校的专业课仍旧是以专业教学为主,不能一味强硬的在专业课教学中硬塞思政内容,专业课需要把握好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从专业课学习角度认识“德”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课堂讲清楚,专业课也需要清楚融入思政引导的合适路径,避免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重复,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结合“课程思政”探索重新拟定。总之,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学校实际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创新适合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2 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政育人能力尚需提升

高校的师资队伍从构建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任务一般由思政课这个主渠道推进,专业教师从事专业教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这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从显性看不难,仿佛只是道德引导,但要从隐形层面挖掘,深入分析学生实际并结合专业深入引导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支撑。高校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主要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教师队伍为主,专业课教师一般不具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在思政课教师不精通专业课知识,专业课教师不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需要构建桥梁提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于从制度和内容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2.3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需要持续夯实

“课程思政”拓展了思政课教育的内涵,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把过去思政课和专业课两张皮整合。“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发展的进阶,“课程思政”的核心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与思政课要形成协同育人,首先要夯实思政课教学基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才能有持续推进的保障。可以说,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课程思政”推进的效果。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发展中不能忽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加大力度鼓励思政课教师提升学历,加强思政专业知识自主学习,增加“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的培训,全方位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拓展和能力素养提升。

2.4 高校对“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改革创新推进存在滞后性

当前,在“课程思政”的实际应用方面,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部分高校已探索出一系列教学成果和方案。例如:上海市明确“课程思政”的责任主体,要求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全市高校均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各自高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的改革小组办公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已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框架、500 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 000 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众多高校都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课程思政”集体研讨、团队授课、专业课融入、综合素养课支撑等方面才刚起步发展,面临建设经验缺乏,道路探索推进迟缓等问题。

3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中需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

3.1 “课程思政”建设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科学认识客观世界,遵循规律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中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意义重大。高校“思政课程”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授课需坚持理论属性,“课程思政”建设则需要坚持“引导属性”。

3.2 完善“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修改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包括教育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构建、核心团队组建、教学内容考核等。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更新,专业课教师队伍这个学校人数占比最大的群体就难认同难融入,顶层设计方案需要探索可行路径,让思政课教师融入专业课教师队伍帮助全员教师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学习了解掌握“课程思政”。在体制机制构建、核心团队组建、教学内容考核方面,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先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经验,再融合自身人力资源和专业实际探索适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方案。

3.3 开展全体高校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训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全院教职工729人,其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共计45 名,约占6.2%。如果把所有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等列入的话比例也没有超过全院教职工的25.0%。从数据上看,绝大多数教职工没有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经历。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会兼职班主任等工作,但是并不意味具备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的能力。可以说,推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发展,需要首先让全体教职工进行相关的教学理念的培训。一是“走出去”学习发达地区高校“课程思政”的操作方案和推进方式;二是“引进来”其他高校相关的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专题培训。

3.4 吸收不同领域优秀教师和专家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思政课程”在新时代需要改革创新,吸收不同行业不同工作部门的专家传递思政育人经验,阐述思政育人价值,共建思政育人团队。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过程中构建的教学团队需要专业外延、行业外延。“课程思政”把专业融合起来,也把综合素养课程融合起来,这过程需要专业课教师参与,更需要行业专家参与,还要和一线企业职员对接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这样,才能把企业发生的、行业专家总结的思政育人价值向学生传递,才能让专业课教师更加明晰“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价值与突破。

3.5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校需高度重视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地位,需要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明辨是非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明白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政课必须从理论层面让学生掌握清楚。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