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

2019-12-24白峰

山西农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牧区乡村振兴

白峰

摘 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实施情况,从牧区发展、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概况、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牧区;公共文化建设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0-01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志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几代人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成绩。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加强。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生计与人民生活[1]。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与大自然友好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习近平在农村考察时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已有较好的实施条件。政府重视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发展模式不同,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从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很多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产业经济转型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与内容。

3  农村牧区发展概况

农村牧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借助现代工具和先进理念,以牧区特色产品带动牧区经济发展,在旅游业、食品产业、畜牧养殖业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2]。但在经济进步的同时,却忽视了文化建设。在广大农村牧区中,公共文化建设不够突出,未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短板。将这块短板尽快补齐,在物质生产的同时创造精神财富,可以使牧区更好地迈入小康社会。

4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已提上日程,政府和群众积极响应、探索,但在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公共文化建设中谁是建设主体、谁是服务主体等,主体地位不明确,影响工作开展。城乡差异大,牧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例如青海牧区存在供给不平衡现象,以致后期发展缺少物质和资金支持。人民需求随着日益进步的时代而不断提升,但相关产品供给情况不理想,供需不对接、不契合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未能全面培育公共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未能充分引导本地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容易导致孤立无援和形式主义。这些都是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正视与解决。

5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建设。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其次,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农村牧区优秀文化,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和文化热情。再次,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是广大人民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有力举措,更是我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

6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策略

(1)政府应引导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二是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职有所依、行有所据;三是规划财政预算,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对相关建设人员提供资金补助和编制等政策支持,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青海牧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交通、通信、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青海是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省,实现了宽带网络在农村的全方位覆盖,极大方便了青海与外界的交流,有利于特色文化传播和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公共文化建设不仅具有基础性,也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具有开放的格局和远见。

(2)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作用。一是培养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领头人,鼓励农村党员、产业负责人等熟知国家政策、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思想觉悟高、服务能力强的人们为公共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二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文化建设做经济和思想的铺垫;三是引导新乡贤回流,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专业人才的帮助和号召力;四是积极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创造适应时代潮流的特色文化体系。

青海牧区少数民族众多,游牧文明历史悠久,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在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大量牧民积极参与,从民歌民舞到节日习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牧区文化的魅力。一些优秀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与保护。同时,文化剧团和名人下乡表演,满足牧区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了本地人参与的热情。

(3)完善基础设施,使文化产品供给平衡、充分。一是大力加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站、牧区图书点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营造农村牧区独特的文化氛围;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加入,提供多样的文化产品,弥补供给不充分,加强有效管理,平衡供给机制。例如青海藏文化馆坚持现代展陈理念,多方位、多角度介绍藏族文化,涉及历史、宗教、民俗等内容,是藏族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交流的枢纽,展现最真实的牧区人民生产生活。

(4)加强科技、教育等力量辅助,促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一是推广电子网络管理,提高各部门、各区域的工作和交流效率;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基层干部到新型职业农民,从民间艺术家到社会企业人士,打造一支深入基层的人才队伍。

7  结束语

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丰富成果,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文化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文化人才队伍扩大化、专业化、多样化,为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薛秀娟.补齐乡村振兴的“精神短板”[J].人民论坛,2018(5):140-141.

[2]韓福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补齐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短板[J].北方经济,2018(6):40-42.

猜你喜欢

牧区乡村振兴
新巴尔虎左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对内蒙古四子王旗生态环境评价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