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成本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24高丽

财会学习 2019年3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高丽

摘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国企经济效益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压缩,国企要保持稳定的收益,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通过控制成本,变相增加企业利润,以此来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基于此,本文对精益成本管理在国有企业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益成本;国有企业;管理文化

一、精益成本管理概述

精益成本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成本驱动为导向,强调最小供应链成本,对各环节的非增值节点进行全面控制,尽最大可能消除浪费,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全面优化,不断提升供应链效率,在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增动力。精益成本管理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本出发,管理更为准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便于成本考核。精益成本管理的实现并非依靠末梢检查,而是将重点放在过程中管控[1]。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相比,精益成本管理具有其显著特点:(1)精益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过程把控,对成本进行系统化、细致化的控制,强调在过程中进行持续优化,可避免事后把控弊端。(2)精益成本管理会将客户价值置于重要位置,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来获得成本控制驱动力,以此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3)精益成本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及反馈渠道,客观反映出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让管理者能够充分把握成本动因,从而制定系统化、立体化的成本管控计划。(4)精益成本管理十分重视价值考评,关注价值的增加,特别是产品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

二、精益成本管理具体要素分析

在精益成本管理过程中,会涉及以下要素:(1)价值确认。价值是精益成本管理的出发点。价值本身是由生产者创造的,但只有基于客户满意和拉动的价值才是有益的价值,才能为企业最终收益的关键价值。如果企业一直“墨守成规”,也就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就无法将成本有效转变为利润[2]。(2)价值流。价值流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识别增值作业,为价值增值奠定良好基础;识别非必要的隐性步骤;非增值作业。在上述过程中,企业要对自身价值链当中的增值作业进行有效识别,并结合目标客户的价值,尽可能避免浪费,对整个价值链流程进行优化。(3)流动。在客户价值导向下,让增值作业充分流动,以此来提升价值链运转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产品效益。(4)拉动。在精益成本管理期间,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控制成本,而是结合客户需求以及市场供需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产品,以客户需求拉动,让成本管理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国企精益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对精益成本管理愈来愈重视,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了部分问题:(1)缺乏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很多国企在精益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多立足于企业内部,只是对某些项目进行局部性的精益化管理,缺乏一套全局化的流程体系。同时企业会将精益成本管理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以及增值作业上,无法实现立体化的精益化管理[3]。(2)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一些国企精益化成本管理实施期间主要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全面的信息数据作为支持,无法形成示范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考量及优化。如此一来就无法发现成本管控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3)精益成本管理文化有待加强。精益成本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精益成本管理持续发展需要将之与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关联起来。然而,部分国企在精益成本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文化氛围,对精益化成本管理整体效能会产生影响。

四、精益成本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应用策略分析

(一)将精益成本管理融入到采购活动当中

采购成本是国有企业整体成本的重要构成部门。将精益化成本管理融入到采购成本控制当中,能够极大程度上缩减成本开支,为国有企业带来潜在性的经济效益。采购是所有质量活动的源头,对供应商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把控,能够为产品后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可避免不良产品反复修正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深化成本控制。以零件采购为例,采购部门要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综合性考量,产品价格要素与质量要素充分关联起来,并结合采购零件返修成本进行分析,明确优质供应商,与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4]。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交流过程中,要明确零件图纸要求。企业所有新图纸的发布,需要与供应商技术人员对图纸各项要求进行细致审核,保证企业与供应商在图纸理解方面达成一致。在零件初期生产过程中,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动态跟踪。同时,企业可适当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供应商改善工艺,提升良品率,这样有利于控制整体采购成本。另外,企业可与供应商共享精益成本管理方案,将精益成本管理融入到整个采购链条当中,从源头上控制零件质量,让供应商与企业在精益成本方面保持相同的步调。如此一来,供应商也能够强化零件成本控制,并保持产品质量,企业可获得更低的零件采购价格,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将精益成本管理融入至生产活动当中

在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的情况,企业需要将精益成本管理充分融入至具体生产活动当中。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下,主要关注产品生产制造时间及效率;但在精益化成本管理理念下,会重点关注产品由零件转变为成品的所有时间,不单单是生产制造时间,还包括仓库送料、各工序等待时间、成本以及半成品转运时间等。因此,企业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全面优化。以X产品为例,可将产品组装零件从仓库转移至生产线,在生产线专门设置一个区域存放组装零件[5]。在产品安装过程中,工人“触手可及”组装零件,由此来缩短仓库人员送料时间以及产品转移时间,变相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同时在X产品生产线当中实现单件流。单件流实施过程中要求让生产系统当中所涉及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在合适的地方,在产品生产加工工序当中,只有一个制品在流动,避免生产线上出现产品堆积的情况。企业可应用适时适量的生产方式,按照客户订单需求生产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尽可能消除非增值活动,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另外,企业生产部门要做到“节支降耗降成本,提质增收增效益”。生产班组可将“节支降耗”思维生产成本管理单元,对各个细节进行成本核算,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每一道工序做起,如加工、维修等,尽量不要浪费。班组以开源节流为导向,组织职工对废旧物料进行有效回收,然后进行再加工、修复,将其“变废为宝”。同时需要对一些陈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对部分材料、配件以及小型设备进行定额化管理,进一步控制生产成本。

(三)企业内部建立精益成本管理文化

首先,企业内部要开展精益成本管理文化培训活动,重点对生产一线员工进行精益成本管理文化培训,让其认识并熟练应用各类精益管理工具,以此来持续消除浪费,并对成本管理进行持续性优化。在精益成本管理文化培训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组织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要去参与过培训的人员,将掌握的精益管理知识技能向周围同事传播,进一步扩大精益成本管理理念的影响力与覆盖面,由点向面散射,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精益成本管理文化氛围,实现精益成本管理全员化。

五、结语

将精益成本管理融入到国企经营生产活动当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企业需要将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到采购、生产等活动当中,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精益成本管理文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将精益成本管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殿荣.基于价值流的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9 (02):104-108.

[2]孙延平.精益管理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 (01):55-56.

[3]江滔.精益会计体系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 (30):109-110.

[4]李虎.精益化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8 (28):75,77.

[5]袁继军.推行精益管理的国企成本管理实施中的不足及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 (09):144-145.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分析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