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色笔记》的现实主义和女权主义

2019-12-24周磊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权主义现实主义

摘 要:《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莱辛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视角深刻描绘了知识女性在当代社会进退维谷的困境中探索过程,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女权主义或反女权主义的论争。然而女性问题只是莱辛要揭露的其中一个极小的问题,莱辛的宏大理想是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露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并创作出一部伟大的当代现实主义作品。

关键词:女权主义;自由女性;双性同体;现实主义

一、引言

2007年,多丽丝·莱辛因《金色笔记》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理由是“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运动将它视为开路先锋,而它属于为数不多的诠释20世纪男女关系观念的杰作之一”。《金色笔记》也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有关“女权主义或反女权主义”的论争:女权主义者认为此书是《第二性》的姊妹篇,“吹响了一曲妇女解放的号角”;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自由女性”实为反讽,所谓自由女性并不自由。莱辛本人也坚决反对给她的作品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她认为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并宣称自己是要以司汤达、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大师为标榜,写出反映时代精神和道德风貌的伟大作品。从莱辛的角度出发,《金色笔记》无疑是她借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道德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那么论争的焦点则是它到底是现实主义的女权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的反女权主义作品。其实给莱辛冠以女权主义或反女权主义的头衔,未必有多少意义,不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进行一番分析,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金色笔记》的产生背景及现实意义

19世纪是女权主义兴起到逐步发展的的时代,经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之手形成了它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女权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催生出了伍尔夫、波伏瓦和弗里丹等一大批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和批评家,女权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金色笔记》就在此时奉献给了读者。

安娜是一个离了婚的职业女作家,靠着《战争的边缘》稿费衣食无虑,是物质上和精神生活上的独立的“自由女性”,然而“自由”了的安娜却不得不面对个人、政治、婚姻以及社会等诸多问题。在这个乱糟糟的社会,她感到无法写作,因而患上了“写作障碍症”,只得靠不同颜色的笔记来记录混乱、无序、分裂的现实本来的面目。更糟糕的是,在一个男人统治的父权社会里,安娜还要在随时可能窒息她的与男人的关系中挣扎,避免使自己陷入“似乎男人按一下开关,就指望你为他们取乐而变成别的东西”的可悲境地之中。她具备多重身份:职业女作家、迈克尔的情人、珍妮特的母亲。但是迈克尔排斥作为作家思想叛逆的安娜,也不喜欢作为母亲的安娜,安娜不得不在作家、情人和母亲的角色中苦苦挣扎。

莱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把安娜在当代西方社会所遭遇的各种危机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视角加以剖析,并通过安娜“自省式”的探索去寻求女性自我认识和解放的道路,展现了现代女性本真的生存状态。罗婷指出:“莱辛不仅用崭新的视角审视了时代和世界,也用崭新的视角审视了妇女本身,通过具有强烈人生探索启示特征的安娜,为妇女自我实现和发展的崎岖道路竖起了一个新的路标。”

然而莱辛却在《金色笔记》前言中宣称:“这部小说不是为妇女解放吹响的号角”,《金色笔记》的译者陈才宇也在译序中指出:“莱辛不是什么先驱,更不是极力主张女权主义的斗士,而是一个女权主义的悲观论者。‘自由女性在她笔下只是一个反语。”安娜和莫莉虽深信自己是各方面完全独立的“自由女性”,但潜意识里她们都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和需求,安娜在寻求种种尝试劳而无功后像开药方似地得出补救的办法就是找个男人。

施旻认为安娜力图挣脱资产阶级传统观念和社会秩序的束缚,但以重新陷入婚姻和恋爱的陷阱为归宿,所以他认为《金色笔记》实质上是在向女权主义提出质疑,即这种思潮是否会给妇女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女性是否能借此走出男权的樊篱。但是施旻同样意识到作为“自由女性的安娜踏上一条寻求男性作为解救自我困境的唯一归宿时,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从而得出女权主义运动彻底失败的结论,实际上安娜内省式的自我探索在经过人格裂变后,是在寻求一种“完整性”或是完美人格,因而《金色笔记》实际上要宣扬的是两性和谐的“双性同体”主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律勒治认为一个伟大的大脑应是半雌半雄的,伍尔夫把这一概念引入女性主义批评中,提出人的大脑只有两性结合才是完整而具有创造力。陈才宇也认为莱辛写作《金色笔记》时显然接受了双性同体的理念,他进一步阐释安娜与索尔互为对方小说写开头这一情节表明女性的安娜身上有了男性的特质,男性索尔身上有了女性的特质,他们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正如安娜大声呼喊的那样“束缚、自由、善、恶、是、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性、爱”,莱辛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阐释了二元对立的两性观,认为男人与女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同样离不开男人。《金色笔记》虽不是女权主义作品,但莱辛毕竟将女性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种种困境凸显出来,并且经由安娜在经历人格分裂后涅槃式重生,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者寻求女性自我解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金色笔记》的现实主义

莱辛以前的英国女作家作品中,大多以女性的心理和生活为聚焦,揭示妇女在社会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表现她们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虽然这些作品能明显地感受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人格、平等社会的追求,然而由于写作经验匮乏,她们的视野过于狭小,过多描写“闺中情缘”,她们用以反抗世界的武器也多是简·爱式地呼唤“不公平”,对自身以外的世界、对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所遭遇其他问题知之甚少。莱辛显然要比一般的女权主义作家或是批评家要高明得多,无怪乎施旻对她下了这样的结论:“纵观女性写作的历史,鲜有以如此广博的主题与开阔的胸襟来探索女性自身及之外的广博世界的,她也正是以她的创作实力奠定了她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坛的尊崇地位。”

然而认为莱辛是女权主义或双性同体主义的作家显然是低估了她。马克思主义、神秘主义哲学的苏菲主义、荣格派心理学等无一不是她的思想倾向之一。思想意识上的兼容并包,使莱辛作品题材广博。然而不管莱辛的思想倾向基于何种主义和理论,就艺术技巧而言却始终是现实主义的。孙宗白指出“现实主义扎根在她的思想中,渗透在她的作品中。”

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向来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意识内核。《金色笔记》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殖民主义、种族歧视、核战争、人性异化等发生在当代英国社会的一切都是莱辛想要揭露和批判的。

政治是莱辛首要着墨点。因为发现只有共产党人具有真正的“精神活力”,安娜加入党。然而后来她发现党组织内部充斥着僵死的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党组织的领导成员空话连篇,不求实际。失望的安娜选择了退党。用安娜的话来说:“在我参加共产党的当初,我的灵魂深处追求的是一种完美,希望能由此结束我们所过的那种破裂的、分离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然而加入了共产党反而加剧了这种分裂。”

真实是现实主义文学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安娜用4本笔记来记录生活的本意就是要记录分裂的现实本身。同时莱辛在《蓝色笔记》直接粘贴了简报。简报的时间跨度是1950年3月-1954年3月,空间跨度是整个世界,主题是战争、凶手、暴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机。简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风云,凸显了那个时代历史真实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精神危机。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发生、发展于“人们变得被动、冷漠和四分五裂的”当代西方社会,安娜在经过分裂、困惑、迷乱后以金色笔记来替代4本笔记的过程,是安娜内省式探索后向完整性复归,是当代知识分子对创伤的自我医治,是在分裂世界自我调整后与现实的妥协。

莱辛显然是要以19世纪的现实主义大师为榜样,写出一部描写社会众生相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莱辛甚至已经超越了她所尊崇的大师们,不再将关注的目光局限在某一民族、某一种族,而将关注的视野扩大到了全球的范围以审视整个人类的命运。她以社会批判为意识内核,跨越了性别、种族和民族的藩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后工业社会的众生相,塑造了一部20世纪的现实主义经典作。

参考文献:

[1]瞿世镜,任一鸣.当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M].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4]曾繁荣.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孙宗白.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外国文学研究,1971(3).

作者简介:周磊(1977—)女,四川宜宾人,大学本科,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猜你喜欢

金色笔记女权主义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试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人物的创伤原因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