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女排崛起原因之分析

2019-12-24永梅王伟平通讯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亚锦赛主教练中国女排

□ 永梅 王伟平(通讯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前言

泰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成立于1979年,一直是一支亚洲的二流强队。进入21世纪后,泰国女排开始崛起,2001年亚锦赛泰国队女排战胜日本队夺得了季军,预示着除中日韩三国外,第四极力量的出现。

泰国女排的战绩也逐渐高走,随后出战了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并在2003和2007年的亚锦赛上两度获得了第三名。特别是在2009年亚锦赛决赛,中国女排先赢后输,以1:3不敌泰国,历史上首次不敌对手,爆出了此次大赛中最大的一个冷门,也直接导致了中国队新帅蔡斌的下课。2012年女排亚洲杯,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再次以1:3不敌泰国女排,并成为导致时任女排总教练俞觉敏的下课的导火索,甚至被媒体认为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最差的主教练之一。2013年的女排亚锦赛半决赛,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此遭遇泰国女排,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惜败,更是创造了中国女排参加亚锦赛38年的最差战绩。

1、泰国女排崛起的外部因素

1.1、克服自身短板,借鉴中国经验

排球同篮球一样被人成为“巨人的运动”,运动员的身高是决定一支队伍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传统的欧美排球强国,到亚洲的中日韩三国,都极力追求运动员身材的高大化。泰国位于东南亚地区,泰国人身材普遍矮小。泰国女排“黄金一代”的选手平均身高不足1.75m,矮小的身材注定她们在“长人林立”的排球领域居于劣势。然而,泰国女排却根据自身特点,独辟蹊径,形成了排球界的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球队。

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泰国女排更加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赛场上超强的应变能力。事实上,在泰国崛起的道路上,她们非常重视对中国女排成功经验的学习和移植。如中国女排“轻快灵”的技术特点就极受泰国女排的青睐,在学习中国女排技战术特点的基础上,泰国女排又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造,不断完善,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战术,并在大赛中屡克身材高大的对手。如今泰国队的主要打法是两边拉开速度快、集体跑动进攻战术丰富,而几位主攻手和接应虽然身高不高,但是都能够打出比较有威胁的后排进攻,整支球队的比赛节奏显得非常快,这就让身材高大,但脚步移动相对较慢的对手普遍感到很难适应。

1.2、充分利用中国排球的人力资源

在泰国女排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中泰两国是邻国,两国之间长时期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这就为两国在体育领域内的深层次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除了学习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外,泰国女排还积极利用中国排球富集的人力资源。如泰国排协曾长期在中国的山东、河南等排球发达地区寻找地方队教练担任指导,如1970年入选国家女排,原四川男排接应二传,袁伟民、邓若增的同批队友,后来担任湖北女排主教练获得联赛第4名的知名教练王胜川,曾担任泰国国家女排主教练,因其对泰国女排的发展贡献突出,甚至被称为泰国排球的领路人。在执教泰国女排的四年间,王胜川不仅将球队带成东南亚的霸主,而且为泰国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球员,直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时,泰国女排的大多数球员都是王胜川一手栽培出来的。执掌泰国女排十余载的“泰国排球教父”加提蓬,曾师从中国教练王果勇,其执教风格也是一脉相承。加提蓬和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主二传冯坤的联姻更拉近了中泰两国排球间的联系。正是抱着向中国全面学习的精神,泰国女排已经成为最为熟悉中国女排技战术的外国球队,这也直接导致了近些年来中国女排屡屡在重大国际赛事中败给泰国女排的重要原因。

1.3、与其它国家主流排球联赛频繁互动

(1)“借船出海”的人才培养模式。

受制于国内球市的狭小,泰国女排联赛只有8支队伍,平时很少有国家队的集训,所以国家队的球员基本就是以赛代练,有大概七个人在一起打球超过十年之久,不管是国家队比赛还是俱乐部比赛都是一起训练磨合,长时期的训练磨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队员之间在赛场的高度默契。泰国女排的联赛规模小,水平较低,单纯依靠本国联赛来训练、选拔队员,提升国家队成绩,难度很大。基于此等认识,泰国排球协会一直秉承开放的训练和培养模式。除了师从中国外,为了让队员更好的适应对手的力量型打法,泰国排协从2007年开始派遣优秀的球员前往中国和欧洲顶级排球联赛效力。前国手申蒙·帕差丽是首个在中国排球联赛中效力的泰国选手;主攻维拉万加盟中国广东恒大;接应玛丽卡和副攻普莱姆基特效力于福建,泰国女排的当家球星普吉,曾在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等国联赛效力。如泰国女排“黄金一代”的维拉万、努特萨拉、奥努玛、普莱姆基特等优秀球员就是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成长起来的。在和身高、力量居于绝对优势的欧洲队员的长期对抗中,泰国女排队员学会了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能跑、能跳、爆发力强、控球能力强成为旅欧泰国女排队员的共同特点。

(2)“筑巢引凤”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把本土优秀球员送出去历练的同时,泰国排球也很重视国外优秀队员的引进。除其排协力邀中国教练赴泰指导外,中国国家队主力队员张晓雅、浙江女排队长王娜均加盟泰国女排联赛强队春武里至尊俱乐部,征战泰国女排超级联赛,以提升本国联赛水平。

2、泰国女排崛起的外部因素

2.1、群众基础雄厚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项目的兴起、推广,都离不开体育人口的支持,没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体育人口,竞技运动就不可能实现成绩的稳定提升。泰国的总人口不到七千万,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人口较少的国家。尽管总人口不多,但泰国人非常喜欢排球,群众基础比较好。虽然真正把排球作为职业的人并不多,职业联赛只有8支球队,但各级业余联赛却开展的如火如荼,其中大学联赛有16支球队,高中的球队有20-30支,大约有100个小学有排球队。正是这些人口基数庞大的业余排球运动员,源源不断的为泰国女排提供优秀的人才。

2.2、主教练位置稳定

泰国女排能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崛起,与亚洲传统的中日韩三国分庭抗礼,与他们的主教练的任用密不可分。泰国女排崛起的标志之一就是屡次在重大国际赛事中击败亚洲霸主——中国女排。加提蓬自1997-2002年担任泰国女排主教练,2003年,加提蓬从泰国女排主教练位置上退下来,担任了泰国排球协会技术部主任。2008年,他重新担任泰国女排主教练,时至今日。正是在加提蓬的带领下,泰国女排一直坚持自己的打法,并最终确立了具有鲜明泰国特色的技战术、队员的选拔、培训制度,将泰国女排带入了亚洲强队行列。加提蓬执教的十几年中,他培养了大批的泰国基层和大学排球教练,保证了泰国排球的持续发展。

而与加提蓬同时期执教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分别是蔡斌、俞觉敏、郎平以及只在帅位上呆了159天的王宝泉。除了短期客串主教练的王宝泉外,其余三位中国女排主教练均在国际大赛中败给过加提蓬同期执教的泰国女排。频繁的换帅导致导致中国女排长时期以来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打法,队员构成不够稳定,在同泰国队的对阵中处于下风。

2.3、良好的排球氛围

泰国女排战绩的不断提升,使得泰国女排在国内拥有超高的人气,享受极高的礼遇。主攻奥努玛、维拉万,副攻普莱姆基特、阿姆彭,接应玛丽卡,二传努特萨拉,自由人万纳,被誉为泰国女排的“七仙女”,一时间成为全民偶像。作为其“黄金一代”的队长,维拉万还曾接受过泰国皇室颁发的“泰国杰出女性人物”大奖。率队创下辉煌战绩的主帅加提蓬在国内更是备受推崇,被媒体称为泰国的排球教父。

从2001年泰国女排夺得了亚锦赛第三名开始,泰国队进入亚洲一流强队行列,特别是2009年泰国女排亚锦赛上首次夺冠进一步掀起了泰国的排球热,只要有泰国队参加的比赛,热情的泰国球迷就会将赛场氛围推向高潮,从而形成“恐怖主场”的效应。为了推动排球的发展,泰国媒体甚至将排球与人妖这两大元素融合在一起,于2000年3推出了根据泰国真人真事改编的运动题材电影《人妖打排球》,进一步在普通民众中推广了排球。在火爆的球市氛围影响下,泰国女排的后备力量也日渐雄厚。在2012第二届亚洲大学生锦标赛女排比赛,泰国女排在决赛中击败东道主蒙古女排禅连冠军,为国家队提供了更多的选材空间。如今排球已经同足球、泰拳一样,成为泰国比赛关注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泰国的知名企业也开始加大了对排球的赞助力度。除了八只职业女排队的企业赞助额度大幅度增长外,像红牛、正大集团、泰京集团、Thai Bev集团还对大学、中学、小学成绩优秀的队伍进行赞助,使得这些队伍能够有一定的训练资金保证。

3、总结

从多年的亚洲二流到现在的亚洲劲旅,泰国女排在短短十余年间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泰国女排的横空出世,不但打破了中日韩三国对亚洲女排的绝对统治,而且也打破了身材矮小不适合排球运动的传统观念,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与泰国国情相似的东南亚国家排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模板。泰国女排的崛起,不但是世界排坛的奇迹,也是包括我国在内众多国家发展、提高本国排球运动的重要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亚锦赛主教练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主教练是运动员防伤的关键:来自现代足球的启示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中国女排爆冷输给泰国
亚锦赛失明中国队只剩主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