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行业报宣传效应 讲好行业报独特故事
——以《人民长江报》为例

2019-12-24胡志刚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长江水利

◎胡志刚

当今时代, 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行业媒体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才能以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吸引受众,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 笔力来实现。 近两年来, 长江流域水利行业主流媒体——《人民长江报》坚持用双脚去丈量大地,用双眼去观察时势,用头脑去萃取精华,用笔力讲好长江故事,努力让新闻报道更有温度、更加独到、更富见识,在壮大行业主流媒体声音, 激发长江治理开发保护和水利行业宣传的活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坚持“走、转、改”,让新闻报道有血有肉

“脚下有泥土, 笔下见真情。 ”增强“四力”、构建行业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是“脚力”。 我们深知,新闻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只有深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把新闻的触角及时延伸到火热的水利改革一线和基层水利干部职工中去,捕捉最鲜活的水利人和事,才能不断提升行业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自2015年承担湖北省秭归县范家坪村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长江委集全委之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3年来,本报记者多次走进范家坪村脱贫攻坚一线,翻越高山,走村串户,与项目受益村民、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范家坪村委会全体成员及秭归县分管扶贫的领导详细交谈,并深入采访长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陆续推出的《将贫瘠带走把幸福留下》《戮力传真情 攻坚“贫中贫”》《深山里的“梦之队”》等深度通讯,让社会各界对水利精准扶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范家坪村即将通过脱贫验收之际, 精心策划“春暖范家坪 扶贫长江情”系列报道,被中国水利报、水利部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将贫瘠带走 把幸福留下》获湖北新闻奖好标题奖。

脚踏泥泞,笔尖生花。 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会由社领导带队,深入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重要省份,足迹遍布江河湖泊、水库大坝、提防塘堰沟渠,来到防汛抗旱、水生态文明、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等典型现场, 每次进行为期一周左右时间的蹲点采访。 采写的《放下“钢铁碗” 乐享“生态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 “株洲样本”》《深耕细作 山清水秀——云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喜人》《铁腕施治 共护皖江——安徽从严管砂支撑长江大保护》《天晴不 “喊渴” 下雨不 “看海”——武汉海绵公园建设亮点走笔》等稿件在本报刊发后,迅速在水利部网、中国水利报及各地日报转发,部分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转载引用。

实践证明,新闻是“跑”出来的, 只有练好脚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 才能最直接地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写出有生气、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提升脚力,就是要求我们积极主动提升到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以基层为课堂,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传播好水利声音,讲好长江故事。

二、做“三有”新闻,让主题宣传有声有色

眼力是善于发现新闻、捕捉亮点、抓住根本的能力,增强“四力”、构建行业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关键是练就“眼力”。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关注大势、大局、大事,关注热点、焦点、难点。 近两年,长江水利大事要事多,我们在重大宣传项目上发力,提前策划,周密实施,深度报道有声有色,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为今后长江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把脉定航。本报及时开辟“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水利答卷”和“聚焦长江岸线保护和利用重点核查”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采写了《把脉长江 一“网”测尽——长江委探索水文站网综合监测纪实》《皖江浩荡起涛声——安徽以水利新作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综述》《重庆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等文章,全面反映近两年来长江委和流域各地积极践行“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展现一年间的变化,今年4月,本报开设“春风又绿江南岸——共抓大保护新一年”专栏,组织多路记者奔赴宜昌、岳阳、荆州、武汉等地,回访习总书记考察现场,《“桥头堡” 上佑江湖——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一周年之际》、《“渝” 见一江碧水——重庆以水利新作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纪略》、《攻城拔寨 绿染大江——湖北共抓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水利新答卷综述》《“晴雨表”里护清流——长江委城陵矶水文站探访》等深度稿件,部分文章被新华网、水利部网、中国水利报、今日头条引用或转发。

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2017年5月,长江委举全委之力,与太湖局一起对流域16个省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进行集中核查。 本报连续一个多月派出多名记者,深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重庆等地,现场采写的一批鲜活的报道,深度挖掘了此次核查中长江委和流域各省的工作亮点及典型事迹。 系列报道《聚焦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获全国节水护水与水利公益宣传专项总决赛铜奖、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3年来,本报持续关注河长制湖长制实施动向,相继策划《守护家乡那条河》《守护河湖健康 聚焦河湖长制》 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流域各地河湖现场,采访相关水利专家、各级河长及周围受益群众,重点反映成效、问题和启示。 一系列深度稿件引起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水利部网、 中国水利报等行业权威媒体纷纷转载或引用多篇文章。

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捕捉亮点,带来推进历史进程的社会影响力,这就是新闻眼力的能量。 创作“三有”新闻作品,既要重时效和准确, 更要重涵养和深度; 既要重贴近和通俗,更要重情怀和品位;既要重数量和声势, 更要重质量和效果。只有练就“眼力”,才能让主题宣传在常态的工作与实践中发掘出新意, 通过独特的视角, 采写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行业宣传作品。

三、把握“时、度、效”,让专题策划推陈出新

新闻报道的一大功能, 就是凭借客观事实传播一定思想观点, 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而构建行业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根本在提升“脑力”。

身处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 在进行专题策划时, 只有通过脑力的加工,把握新闻报道的时、度、效,才能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2018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金沙江接续发生两次历史罕见堰塞湖险情, 给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舆情关注热点。本报在第一时间组成特别报道组,策划连续报道《聚焦金沙江堰塞湖》,安排记者跟踪报道,运用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现场图片等多种形式,对事件始末进行独家、权威、深入浅出地报道,展现了长江防总技术支撑金沙江堰塞湖抢险救援, 群策群力减少灾害损失的完整过程和生动场景,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形成了极佳的宣传效果。 其中新闻特写《夜诊白格堰塞湖》、深度通讯《问诊“悬湖”》《再战白格》被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引用。

在长江采砂管理由“治标”向“标本兼治”推进之际,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并及时推出 《携手铁腕管砂 共护长江安宁》特别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和中央主流媒体对长江采砂管理的深切关注;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供水100 亿方的重要节点,本报记者深入中线水源地湖北丹江口、河南淅川等地采访,撰写的系列报道《殚精竭虑护水北上》正面引导了社会舆论; 在长江委全面开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之际, 本报记者尝试使用VLOG 等新媒体方式,跟踪报道监督执法行动的有关成果,多篇稿件在今日头条、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刊发。

脑力强调的是多思善谋、综合研判,增强脑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深刻。 时效决定成效,分寸就是水平,效果体现导向,传统行业媒体在传播速度上赶不上新媒体,想要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就要把 “时度效”要求作为检验宣传工作水平的标尺,抓住治江重点工作和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

四、善于表达,及时表达,让新闻宣传效应不断提升

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笔注深情,善于表达,及时表达,讲好长江故事,用“笔力”提升新闻宣传效应,进而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防汛抗洪历来是长江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 每年入汛之际都是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报近两年提前谋划,开设“汛来问长江”专栏,及时采写了《水毁修复再赶考》《长江防汛今如何》《扎实硬寨向水行——湖南汛前准备新观察》《赣鄱整装守安澜——2018 江西省迎汛备汛见闻》《筑牢江河湖库“水安全”——湖北水利补短板建设扫描》等一批重头稿件, 就读者关心的流域各地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为反映长江大保护的成就,记者深入安徽省安庆、池州等地实地走访,采写的《法治春风拂绿长江——长江委督查安徽省涉水项目整改侧记》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客观反映了长江委强力督办相关违法涉河项目的全过程, 作品获2018年度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武汉市高分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城市验收后, 作者多次前往工程现场调查,采访权威专家,采写的《一泓碧水灵动江城》发表后,武汉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广泛关注,多地纷纷派考察团来武汉取经。

猜你喜欢

长江水利
长江,你从哪里来
长江之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传
水利监督
游长江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