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自然主义经验观

2019-12-23马飞飞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卡洛斯威廉斯

摘  要:20世纪初叶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扎根美国本土,取材日常生活,借助通俗易懂的简短诗行,将主体与客体的经验相融合,以极其自然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达到了作者经验、作品与读者经验的高度契合。这恰恰是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观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展现。笔者从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观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剖析威廉斯的典型诗作,论证贯穿于其诗歌的作者经验与读者经验的统一,试图探讨在诗歌创作中利用自然主义经验观,使诗歌摆脱形式、选材以及语言束缚,达到诗人与读诗者内在经验统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杜威;自然主义经验观;诗歌创作

作者简介:马飞飞(199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2

一、自然主义经验观之艺术创作

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作《经验与自然》中,杜威对传统的经验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摒弃传统的经验观,即把经验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完全割裂,倡导经验的两套意义或模式——“经验的对象”与“经验的方式”二者互相统一,密不可分。[1]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杜威如何从艺术创作的角度阐释经验与自然的不可分割。

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论断,杜威将他的艺术观概括为“艺术既代表经验的最高峰,也代表自然界的顶点”[1]。在他看来,经验的特殊形式——艺术,是自然界中必然与自由的统一。在艺术的经验中,自然的力量和运行达到最完美的契合。那么,艺术的美如何界定和评价呢?无疑,艺术是一种过程,一种将自然的不规则与凌乱,加以适当调和,变成接近完美结局的生产与创作的过程。[5]在此过程中,如若失去了自然的平衡与秩序,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相反,如果把自然的平衡和规律加以绝对化,看做一成不变,那么艺术会最终走向衰亡。基于杜威的美学观,艺术是工具与结果,或者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它既不是唯手段,也非唯目的,更不是两者的相互取代。艺术作品要想达到它的价值或意义,在于它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被人们接触时,都能得到直接的享受和满足。[6]这种享受和满足,需要作者将自然与经验、主体与客体、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融合牢记于心,深入自然,在不破坏自然秩序与平衡的前提下,凸显主体的感受,巧妙利用作品这一媒介,将主体的感受传递给读者,以达到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位一体。

威廉斯的创作理念与杜威的美学观不谋而合,他的大部分诗作也是秉持工具与结果,经验与自然的统一,达到艺术美的境界。笔者在第二部分将会对威廉斯的代表作品进行剖析,以论证其诗作中渗透着的自然主义经验观。

二、威廉斯诗歌创作的过程——选材与加工

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观认为,经验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人们所做的,遭遇的,追求的,甚至是所爱的等等,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什么”,最原始的经验来源于自然;另一个是人们为什么做,如何遭遇和感受,如何活动,还有人们观察、信任和表达的方式,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何”,也称之为经验的过程。[7]“什么”和“如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将此运用到艺术创作,“什么”对应的是艺术作品的选材,“如何”则体现作者对于选材如何加工。换言之,要想达到至高境界的艺术美,就需要作者将经验的对象和经验的过程相结合,合理选材,巧妙加工,以作品为桥梁,实现自身同读者的交流与共鸣。

(一)经验的对象——于细致入微处选材

纵观威廉斯的诗歌,不难发现,他的诗歌仿佛是美国生活的广阔画卷。构成这广阔画卷的不是气势恢宏、惊天动地的英雄与盛事,却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琐碎细节,这些细节犹如点点星光,组成生活这片浩瀚的天空。从威廉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诗——《红色手推车》说起:“那么之多都/承载于/一辆红色手推车/雨水的洗礼使它锃亮/紧挨一群白鸡”。[2]与其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这是诗人不经意间地一瞥。“雨水”“红色手推车”“白鸡”——这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事物,威廉斯恰恰將这几个最简单的形象放在一起,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雨后农家院子的一派清新。这首小诗虽取材于美国本土,却能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全世界的读者所领悟。诚如他在另一首诗《饮》中所说的那样:“我的素材/是在摩天大楼下的/ 金发装饰下/触摸美腿/和宽阔骨盆的感觉”。[2]在威廉斯看来,我们可以“用任何东西写诗,不必有传统的诗歌素材。任何被感受到,深切或够深切地感受到的,甚至只是有趣的东西,都是艺术的素材。”[3]另外一首诗《律动的形象》则将“杨树丛”“鸟”“太阳”“树叶”“白昼”“风”等一系列大自然中的事物,通过一串动词“游动”“掠过”“撞击”“制造”,营造出一幅鲜活灵动的画面。在《牧歌(小小麻雀)》中,威廉斯仿佛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身边的景象,随着“麻雀”“人行道”“老人”“阳沟”“牧师”“讲坛”这些形象一一映入眼帘,美国街头一角的场景也扑面而来。

杜威也曾经说过:“地方的才是普遍的,一切艺术皆基于其上。”[1]威廉斯也认为“艺术的基质是生活,不是死亡。”[3]在选择经验的对象时,威廉斯总是取材于当下日常生活片段,间或伴随个人内心感受,以即时即兴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威廉斯真正做到了将经验与自然相统一,将最原始的经验融入到诗行。如《致白居易的鬼魂》这首诗,诗人虽只字未提自己沉重阴郁的心情,却通过“秃枝”“积雪”“女孩”“灵动的脚踝”“死神”这些形象,勾勒出一幅凄凉惨淡的画面。诗人所笃信的是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未形成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在于可成形的客观媒介材料,也就是最原始的经验。他的另外一首诗《思想者》,虽然冠以“思想者”的标题,整首诗却只字未提什么样的思想,而是通过即兴般的快速白描,伴随着诗人的一举一动,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日常生活的温馨画面——“我妻子的两只新粉红拖鞋”“整夜它们躺在她的床沿下边”“走下楼梯”“匆匆穿过房门”“围着餐桌转”“僵硬地移动着”“鲜艳的绒球一抖一颤”[2]。全诗始终围绕一个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事物——拖鞋,经过一系列的动词衔接与形容词修饰,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此刻幸福温暖的心境。威廉斯这种从事物本身的概念中挖掘意义,而非依靠情感或热情的创作理念,正与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观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不谋而合。

(二)经验的过程——出神入化之加工

根据杜威对于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评价艺术的标准不在于艺术作品与外在自然的相似程度,而在于媒介材料本身组织的和谐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模仿说”,模仿不再代表着复制,而是意味着艺术家自身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机制并非来源于外在的自然,而是内心的自然。[4]要想达到这种艺术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的过程”,即作者对选材的加工处理方式。

威廉斯的诗作乍一看简单直白,模仿起来似乎并非难事,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其诗作的浅表,一味追求文字的罗列堆砌,而忽略了其中的“本质精神”,更忽略了读者的经验。再次以《红色手推车》为例,这首小诗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充满张力和想象的空间。它以一个半封闭式的词语——“如此之多”开头,这首先在读者的心里埋下了疑惑的种子:到底是如此之多的什么呢?被这样的好奇驱使着,读者接下来会努力寻找答案,却又发现另外一个动词“取决于”,这不禁又让读者思考:取决于什么呢?全诗似乎是诗人倾心而出的一句话,不停地触动读者的心弦。再如《大数字》,此诗描述了威廉斯在一个雨夜,看到一辆救火车快速驶过,在这辆车上有一个金色的数字5。诗人故意使用一语双关的题目,在英文中“人物”与“数字”是同一个单词,并且借助细致的勾勒,越发向读者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人们总是关注传奇的大人物,大事件,有谁会注意到盛装游行驶过城市街道的数字5呢?可见威廉斯总是以一种看似简单,实则出其不意的加工,让作品成为诗人与读者之间沟通的纽带。又如《墙壁之间》——“医院的/后配/楼那里/什么/也不长/炭渣/堆里闪/亮着/绿瓶子/碎片”[2],威廉斯以极其朴实无华的笔调描绘出医院后墙的真实场景,简单凝练中却不乏诗意,秉承着“思在物中”的原则,诗人似乎一直在寻找理想的读者。普通的读者或许觉得此诗平淡枯燥至极,但有心的读者却能一直跟随着诗行来想象或思考:“炭渣”“绿瓶子”“碎片”,这难道不是生活的本真或缩影吗?在《人与自然》这首诗中,第一节主要描写了城市街道的嘈杂与混乱,用“轰鸣”“震响”“撞击”“颤动”这几个动词,结合“红绿灯”“人体”这两个名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向读者展示了以冷漠疏離的都市生活为特征的人类社会;而在本诗的第二节,诗人转而描写一只在马路边的猫,它“待在原地”,“绿眼睛和拖地的/尾巴在/冻僵的街灯下”[2],在威廉斯笔下,这只猫在漆黑寒冷的街道,孤苦无依,可怜至极,这仿佛更加衬托出城市的冷漠无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威廉斯本意是说冻僵的猫在街灯下,却写为“冻僵的街灯”,用“冻僵”一词来修饰一个根本不会被冻僵的事物——街灯,更加暗讽都市的冷漠氛围,这便是威廉斯在对经验进行加工处理的巧妙之处,看似简单平常,实则出其不意。

三、结语

本文立足于约翰·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观,通过对威廉斯典型诗作的剖析,从选材和加工两个角度,试图挖掘威廉斯诗歌中渗透着的自然主义经验观,以及在诗歌创作方面所达到的效果和意义。笔者也希望通过此文,试图发现在诗歌创作中,利用自然主义经验观,使诗歌摆脱形式、既定选材以及特定语言的束缚,达到诗人与读诗者内在经验统一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Dewey, John. Art as Experience. [M]. Minton, Balch, 1934.

[2]Tomlinson, Charles.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elected Poems [M].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5.

[3]Williams, William Carlos.The Autobiography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M].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67.

[4]傅浩.物外无意: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风景诗管窥[J].外国文学评论,2016,(3):169-181.

[5]杨寿堪.杜威反传统的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经验与自然》基本思想述评[J].人文杂志,2003,(5):24-29.

[6]张跃军.美国性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2006:47.

[7]周靖.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J].文山学院学报,2018(1):61-65.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卡洛斯威廉斯
西班牙前国王 流亡海外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妈妈的红沙发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苏轼诗歌创作对陶渊明理念的渗透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的子弹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