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9-12-23杜鹃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苏州

杜鹃

大运河自古以来就给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也给苏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苏州应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建设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本文在对苏州运河文化的现状做深度思考后试图探求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些对策。

引言

大运河长期积淀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被世人重视,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苏州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全面地展示苏州大运河的深厚文化,能更好发挥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能更好打造“魅力苏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展示有苏州品格的城市形象。

一、研究的意义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黄金廊道。在苏州现有文化产业布局中,以散状分布为主,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运河文化带将运河沿线的文化加以整合。苏州如何不断加快大运河沿岸核心区域规划,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活化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充分展示运河文化,进一步提升运河及苏州运河城市的品质,从而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总结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与整合。设计了有关大运河保护的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搜集了苏州对大运河保护传传承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得出相应对策。

三、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

(一)打造生态之河,建设苏州运河生态走廊

“生态保护是文化利用、传承的前提条件。”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言,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完成运河文化传承,才能开展运河文化带建设,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污染对大运河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大运河苏州段除了大运河古城区段的水质较清、绿化比较多,以外的区域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绿化不足,遗产点宝带桥和吴江古纤道等都是如此,这限制了人们对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认识和相关文旅产业发展。

建议对大运河苏州段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普查、摸底,可以借鉴新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旧貌换新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改造方案,建设苏州运河生态大走廊。重点工作放在大运河古城区以外的区域生态整治上,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运河生态走廊,让苏州区域内大运河的整体面貌得以改善,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让这条生态之河成为苏州形象的又一张名片。

(二)打造文化之河,注入苏州运河丰厚的文化内涵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生态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我们不仅要让运河保持岸绿水清,更要保护运河的文化遗产。我们打造文化之河,要深入发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文化。让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失原真性和整体性,让苏州段大运河注入丰厚的吴文化内涵。

一是要对运河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全面开展资源调研,对苏州的运河遗产资源进行普查和摸底。梳理好大运河庞杂而分散的文化资源,弄清文化“家底”,为研究、规划、监测、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石。二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管理。对苏州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摸底普查后进行整理,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建立权威、统一、动态的大数据库,并把这样的大数据库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对文化带建设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成果展示、监督监测等。三是还原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容。注重保护和运河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用各自合适的方式展示大运河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让文化传承下去。大运河的文化遗产是活态遗产,要坚持保护文物的原貌,还原苏州这些类型多样的如桥梁、纤道、水闸、驿亭、城墙、关隘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在传承运河文化遗产时有可以依据的真实的物质基础,让文化遗产在商业化浪潮中不失原真性与整体性。同时,在文化带建设中要在生态自然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注重建设文化设施,对于大运河苏州段的文化遗产标识系统要进一步修整建设好。在这条生态走廊上丰富其文化空间,为这些文化设施注入深厚的吴文化内涵,让大运河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惠民工程,成为用文化内涵惠民的文化遗产带。

(三)努力培植壮大运河特色产业

传承运河文化一个有效途径是努力培植壮大运河特色产业,做大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带。让运河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相融合,做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在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中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走出一条双赢之路。着力突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用文化智慧让大运河“活”起来。

1.按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用文化推动创意设计

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形式转型升级产业,推出新的技术、新的创意、新的产品、新的销售模式,用新的产业模式把文化融入各行各业,用创意设计引领发展,增加运河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可以将手工艺植入生产中。苏州传统手工艺是地方文化名片,有名的手工艺品很多,如核雕、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玉雕等,不让老手艺失传,又有更好的发展,出路在于变革。重点在与理念和思路转换,要围绕社会需求,在传承手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些思路、要求,大胆融入新理念,突出“创新”两字,采用新材料、新设计,与运河文化有机結合,设计制作出有运河文化底蕴的核雕、玉雕、苏绣和桃花坞木刻年画等产品,使手工艺品成为文创热销品、时尚消费品,或者成为有文化品位的奢侈品,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2.逐步做大做强运河旅游产业

苏州段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度不够,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较低。要下大力气打造苏式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可以在文化资源的活化转化上做文章,树立鲜明的苏州文化旅游形象,发掘吴文化的内涵和旅游需求的结合点,既要有名气,更要聚财气,让文化不仅涵养精神,而且推动发展。一是按照重构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要求,让吴文化成为苏州最大的亮点。要策划一批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体会吴文化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上的体现,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苏式生活的味道,从而让游客在苏州多住、多玩、多买,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特别是要结合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内涵方面的升级,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和文化结合,让浓浓的苏州文化味留住乡愁,用文化特色拴住游客心。二是要精心设计,升级“环古城河水上游”的旅游项目内涵,“环古城河水上游”是苏州旅游的传统项目,广受市场欢迎,根据水上游几次的实地消费考察,有地方特色但不够突显,有文化内涵但不够深刻,水上游旅游项目的内涵升级可以从延申运河水上游的游览线路、扩充水上游的表演艺术形式、增加导游水上游讲解的文化传递内涵等几个方面着手。还可以开发VIP精品运河水上游服务,赏昆曲,品船菜,感受金牌导游的运河文化讲解,把古运河水上游项目推广到高端旅游市场。

3.发展特色旅游

发展特色旅游,如体育旅游,走发展多元化之路。

(四)搭建苏州大运河文化传播平台

在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文化传播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也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发挥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政府及社会各级组织要联手搭建苏州大运河文化传播平台,联合推出一批运河文化项目,活化运河历史文化,输出文化产品,共同讲好苏州的运河故事,宣传运河优秀文化,让苏州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组织上,在国家相关部委指导下,由市政府主导,联合市场主体与社会机构,争取多方力量的联合,促进彼此的通力合作;在机制上,进一步建立大运河文化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评估考核制度;在政策上,在中央财政和“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基金”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国际高峰论坛”,可联合文化资源组织大运河文化带演艺项目交易会和演艺发展论坛,举办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等。同时,组织招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志愿者”,组织文艺工作者宣传大运河文化。

可以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创作更多的结合吴文化内涵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要用运河边成长起来的文学艺术形式去创作新的运河文艺作品,如用昆曲、评弹编演运河大戏。要将运河非遗与物质遗产深度融合,在园林文化建设中加入核雕艺术、昆曲艺术、苏绣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融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苏州古运河游船上,不僅仅表演评弹,还可以加入昆曲、吴歌、古琴等其他艺术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游客在古运河游览行程中不同艺术感受的需求,更好地认识运河文化。

(五)建设有苏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带

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要有苏州定位、苏州品格,打造苏州名片,把苏州段运河建设成最精彩的一段。

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建设苏州风格的大运河文化带,为苏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一个有效的实现路径。建设有苏州风格的运河文化带,对打造苏州的形象标识、提升苏州在世界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有苏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带首先要关注自身生存的文化基因,关注城市历史的精神价值,把苏州城市的文化精神,即吴文化的内蕴融入进去。打造苏州特色运河文化带,要考虑苏州城独特的气质,让它有苏州城双面绣般的独特气质,古典的一面和现代发展的一面都在苏州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交相辉映,熠熠闪光。

加快推进有苏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带建设,要结合运河综合改造建设的要求,巧妙构思,让运河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都嵌入地方文化元素。同时,定位好文化带建设格局,在原有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努力形成以“一带两心四镇八园多点”为骨干,核心带、辐射带有机结合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格局。

四、结语

推进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苏州应突出文化这个关键词,以文化的眼光、按照文化的规律系统性地推动各项工作,坚决防止破坏原本文化基因的行为产生。从文化内涵上创新,从文化与经济结合上创新。同时,深刻理解大运河文化的丰厚内涵,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古”同时创造性地让运河文化有“新”的发展,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古今辉映、令人向往的世界级文化高地,更好彰显吴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让中国大运河苏州段成为代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中华文化名片。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苏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苏州一光
放歌大运河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