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之美

2019-12-23陈良金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喀纳斯湖图瓦毡房

作者简介:陈良金,1975年5月生,男,汉族,福建仙游人,大学学历,副研究员,一级建造师,现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仙游县作家协会会员。

新疆之美,不单是一路饱览自然景观,更在于体验西域风情。

(一)自然景观

新疆之美,美在自然景观。天之蓝、树之嫩、草之绵、花之柔、水之淸,让人可亲可近。

新疆的天蓝得没有一点污浊。我以为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我的家乡极少有雾霾,天蓝得可使天空看得更高。但天山的天空,蓝得纯洁,不绿也不紫,极少云也极少风,似乎天空是凝固的。新疆的蓝天犹如少女一般,见了这天空突然觉得家乡的天空有点老气。世间之美美不过纯洁之美。

新疆的树很嫩。塔松像倒立的伞插在草丛中,那么大的一整片的树林整齐划一极少有高低起伏,宛如一排排列兵似的;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日影印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依着反光把草丛照得柔和却不闪眼。树是纯草绿色,不像南方的树绿得发黑而显得颜色不够纯,我想坐下来写生,不需调色,只用几个大色块即可,蓝天、白云、绿树,寥寥几笔却能鲜明表达。世间之美美不过鲜明之美。

新疆的景色很大气,要么连绵不绝、尖锐坚硬的戈壁滩;要么一望无垠、空旷高远的大沙漠;要么绵绵几百里的无边无际大草原。一片清新碧绿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千里牧场只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草不密也不疏刚刚好,就像绿地毯满地铺着。草原就这样沿山势无边的平展,就像一片风平浪静的绿色海洋,清清的溪水在草丛在漫流,宛如海上小小的浪花,那白色蒙古包就像大个水泡在阳光下闪烁。世间之美美不过大气之美。

新疆的野花很任性,但不是野蛮生长,而是沿着溪流两岸,而是镶嵌在草原的周边。雪水融化成的小溪缓缓流着,小溪两岸开满野花,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宛如哈扎克族的织锦。翠绿的草原周边需要花边,于是被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镶满了,用锦上添花或繁花似锦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只要你愿意稍微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如果你很想摘颗花插在心上人的头上,那这儿的花儿便是最合适的。世间之美美不过柔和之美。

新疆的水清得没有一点杂质。天池的水很奇,不是因雨而聚,而是天山的雪融化而成,涓涓细流汇聚成池,犹如婴儿的脸庞细腻可亲,又如一块温润的一色碧玉。站在池边,我的心随池水的绿而摇荡,那池水如一个丰腴的少妇穿着极大极大的多层绿色裙子飘扬荡漾,风儿轻轻地吹,似乎露出白嫩白嫩的美腿,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梦想去贴近与依偎,却被站在我前面的一对七十来岁老夫妻唤醒。也许是此景此境勾起老奶奶美好回忆她便不自觉靠在老夫之肩膀,银色的头发随风飘扬,印在微波粼粼的如绿宝石般的湖面上,让你觉得世间之美美不过老来依偎之美。

新疆之美不是让你觉得遥不可及的天边之美,而是触手可得的可亲可近的体验之美。

我到过很多景点,多是边读着名篇边游景点,希望通过大作家文笔去唤起我的良好印象。读着《桂林山水》后游桂林,读着《苏州园林》后游苏州,读着《日月潭》后游台湾,那样更能体会作家的良苦用心,更能体会眼前的良辰美景。但是,游新疆我却拒绝阅读任何作家的巨作,我怕作家们的自身印象干扰了自然景观给我的天然第一印象,我知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即使是再好的作家也只能展现新疆一角,任何人都无法准确描绘新疆之美,新疆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今生可以选择老去的地方,我愿意就此长眠。如果来生可以选择出生之地的话,我愿意出生在天山之巅,俯瞰整个梦幻般新疆,犹如天天过着热恋般的甜蜜日子。

(二)人文印记

新疆之美,美在西域风情。新疆的美景名胜不单给你视觉冲击,让你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感受自然的神奇,更让你无限遐想,体验异样的风情,参悟到个体的生活状态应当简单简朴,群体的生活状态应当和平和好。

无论是阿贡盖提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还是南山牧场的哈萨克民族生活园,我都被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惊叹不已,他们生活很简朴,几乎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游牧民族靠养牛羊马为生,他们通过春夏秋冬不断迁徙,使各处草场得到休养。冬季毡房搭建在向阳背坡上,以避风雪;夏季则搭建在凉爽通风处,以防暑热。修建毡房时是不用挖土翻地,拆卸时不会留下废墟,当毡房从一个地方搬迁之后,过不久,那里又是绿草茵茵。他们没有卫生间,草原有多大,卫生间就有多大。牛马吃草,拉屎作为草原肥料,不断循环,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垃圾,也可以讲他们是零污染的民族。

我想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破坏了太多的自然景观,大量的混凝土森林屹立在城市之中,将来这些房子使用寿命到了,我们如何化解它?城市垃圾堆积如山,我们如何处理它?我们为了生活便利,大量占用自然资源,一边是繁华似錦,一边是垃圾成山。是不是我们应当低下头来好好地向游牧民族学习,不焚林而田,不竭泽而渔,不过度开发,让每个人的生活回归简单简朴呢?假如人的生活回归简单简朴,就会大量减少从自然界中摄取的资源量,那么人与自然必能和谐相处。

喀纳斯湖无疑是中国最神奇最美丽的湖,与喀纳斯湖相比我更关心生活在喀纳斯湖旁的图瓦人,400多年前,图瓦人因为战争从俄罗斯迁居在喀纳斯湖畔。据考究图瓦人是蒙古族极少的一族,他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能武能文,武能骑马滑雪、文能善歌善舞。最具图瓦人的文化特色当属乐器——苏尔,这是用一种只在喀纳斯湖区生长的加拉特草制作而成的乐器,长60多公分,跟笛子很像,中间是空的,但只有三个音孔。图瓦人为我们演奏的曲子是《美丽的喀纳斯湖》。曲声从老人手中的草茎中发出,仿佛缓缓流动的水波,向四面八方荡漾开来,如湖水荡漾,如微风轻拂,如山泉呜咽,如情人倾诉。

世间之美美不过和平之美。

猜你喜欢

喀纳斯湖图瓦毡房
赞乌兰牧骑
俄罗斯图瓦人的民族国家认同
喀纳斯景区秋色美
《喀纳斯湖的秋天》
《粉煤灰综合利用》03/2019传统毡房围炉结构热工性能改良研究
图瓦人在喀纳斯湖上“团拜”新春
新疆图瓦人民族认同两种趋势及其原因
哈萨克族毡房中的数学及天文特征
映像畜牧业
喀纳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