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以故土寄乡愁(外一篇)

2019-12-23蔡伟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卖部火柴爷爷奶奶

蔡伟

川南腹地,荣宜关隘,苍翠掩映间,越溪河穿境而过的一方土地,养育了三万多勤劳的人们,也养育了我辛劳的祖祖辈辈和我。

故乡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最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农业小镇,连接宜自(宜宾自贡)两市,是革命烈士郑佑之的故乡。两百多年前,先人自湖南永州,过贵州经四川叙永到达宜宾,再北上定居在古罗镇。从此,祖辈便与这块土地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我的根也深深扎在了古罗镇的田地里。

正是和祖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才对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情結。我今年二十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年,见证了这片土地变迁的二十年。我熟悉她的山山水水,熟悉她的大街小巷,熟悉她的泥土的芳香……我对故乡的一切,再熟悉不过,可以说,我的足迹遍布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小时候,总觉得这片土地很神奇,因为她总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她总会有我喜欢吃也吃不完的东西。有两个我那么高的甘蔗,有酸酸甜甜的橘子,还有绿皮球一样的西瓜……读幼儿园的那几年,每天下午放学,奶奶每天来接我总会给我带吃的,从樱桃、枇杷、李子到梨子、橘子再到甘蔗,从不重样。那时,总觉得只有这里的土地才会长出这么多诱人的果实,我真的好爱好爱她。

十年前从家里到镇上,走过一截小路,才会上大路,不过全是泥巴路。每逢下雨天,就会泥泞不堪,上学要么是爷爷奶奶背,要么是穿水胶鞋到学校,再拿干净鞋子出来换。路上的稀泥和积水,是我和小伙伴放学后的乐趣。把稀泥捏成各种模样,然后一脚踩下去;穿着水胶鞋,故意在积水上猛地踩一脚,水溅满小伙伴全身,小伙伴随手揉起一个泥团……我的书包上、身上全是稀泥。疯玩之后各自回家,一边被奶奶骂,一边脱下脏的衣服裤子。最近几年,泥巴路全部被修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那种玩泥巴的记忆却永远定格在脑海。

故土虽难离,生存更重要。廉价的农产品,高昂的农资,许多农民辛苦一年下来入不敷出,许多年轻人远走他乡谋生计。昔日的良田变成了荒田,留下了老人和儿童,乡村变成了空壳的乡村。看着这满山撂荒的田土,看着这空壳的乡村,我的心一次又一次惆怅起来。

这几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镇党委政府积极规划,全镇三万多人民铆足干劲。开发荒山,实施间作套作,满足口粮自给自足的同时,油茶、花椒、花海产业应运而生,红色文化小镇已经初具雏形。街上路灯多了,行道树多了,街道变干净了,安保更有保障了。现在故乡已经跻身全省卫生乡镇和全省安全社区。在政策的支持下,陆续有年轻人开始返乡,为故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许多民生政策落地生根,爷爷奶奶每个月能领到养老金,每次回家奶奶都会念叨说:一定要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一下国家的好政策。

正值青春热血,对这片土地孜孜情深,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故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随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乡村被撤销,从此以后,丢了故乡,不知道我的灵魂还能否沿着经脉返回到故乡。

八月上旬回到故乡,待了十二天,我用了一周去适应天热蚊虫多的环境。自从高中开始,我就离开故乡,至今已经是四年多,我承认我开始被异化,开始不适应故乡,开始背叛生我养我的土地,那种心情,不只是负罪感能说清的。十二天里,我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油茶、花椒基地,细看故乡的变化,用笔记录下故乡最后的影子。

对于故乡,我割舍不下的还有我的亲人。在家里,不适应爷爷奶奶的生活作息,也开始厌烦奶奶的唠叨,一心想要逃离,可我依旧待着陪他们到了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为什么想要逃离呢,又有什么理由逃离呢?上高中以来,对于故乡,一年十二个月,我待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对于亲人,更是见一面少一面,毕竟岁月易老天难老,许多亲人或许自那一见就是永别,包括年逾耄耋的爷爷奶奶。对于死亡,谁又能说得清呢?十年前外公离开,送葬的那天起让我明白,死亡是不可阻挡的,但也是不可怕的。

走过很多地方,唯有故乡才能让灵魂安歇;见过很多的人,唯有故乡的乡亲父老才最亲切。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无论我走到哪里,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天也会回到故乡,那片生我养我的桑梓地,同祖辈一起长眠于这块土地,默默守护。

远去的火柴

今晚无意间看到一盒火柴,对于这个好多年都没看到过的物件,我来了兴趣。抽出一支,搁在擦边上,怎么擦也擦不燃,却勾起了对火柴仅有的那点儿时记忆。

小时候,在川南老家农村,乡亲们做饭烧菜,还有爷爷抽旱烟,几乎全部是用柴火,生火的火源就是火柴。

那时候是没有打火机的,大家使用的是铝皮的煤油打火机。煤油贵不说,打火机还总漏油,放在身上,会经常漏出一股煤油味儿。火柴就特别便宜,两毛钱一盒,还是梅花牌的,揣在身上也方便。在杂货铺和地摊,或是村东头的那个小卖部,常能寻得它的踪迹。

虽然便宜,火柴却也做了粗细包装。小商小贩刚买回来的时候,是一个稍微大点却很薄的瓦楞纸盒子,盒子上什么也没有,是为粗包装;然后用绿色的牛皮纸包装,一个包装里面差不多有二十小盒火柴,最后才是装火柴的小盒子,是为细包装。深蓝色的盒面,白色的梅花,一小盒里面估摸着就二三十根火柴。那时,我们家常常是买牛皮纸包的,里面有二十小盒,够家里一个季度的做饭烧菜以及燃烧地里的杂草所需。一次买那么多,保存过程中要特别要注意干燥,一旦放的地方太潮湿,一整盒就用不了了。就算里面火柴还可以用,盒子上的擦边也擦不着火。

记得五岁那年夏天的某个中午,太阳正是特别毒的时候,奶奶还在地里忙碌。我一个人在家里,为了让奶奶回家就有饭吃,我搭着板凳上灶台给奶奶做饭。之所以要搭板凳,因为我那时还没有家里的灶台高。一切准备就绪,火柴却被我打湿了,怎么也擦不着。恰巧家里只有那最后几根火柴,饭没做好倒整得一团糟。奶奶回来看见后,我直接被扔到了门外,狠狠地打了一顿。最后,我哭着喊着奶奶别打了,去拿着仅有一块零花钱,屁颠儿屁颠儿地去村东头的小卖部买了一小盒火柴回来才交了差。这是我因为火柴挨的唯一一次打,令我记忆深刻。

火柴地位被冲击,大约在十几年前,那种滚动摩擦生火的打火机开始席卷火柴市场。这种打火机用的是液体气,用完了可以再加液体气,特别方便,也特别便宜,逐渐被寻常百姓所接受。两三年后,火柴开始退出市场,地位渐渐被打火机替代。

如今,火柴已不复存在,从街头巷尾的杂货铺和地摊上消失。连同火柴一起消失的,还有村东头的小卖部和经营小卖部的周婆婆。它伴随着我这代人最后的童年记忆消失得无影无踪。

猜你喜欢

小卖部火柴爷爷奶奶
抢生意的馒头
国王的小卖部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百字快讯
看望爷爷奶奶
山精的免费小卖部
火柴变变变
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