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的影响

2019-12-23乔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乔梁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末期骨性关节或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一种手段[1],帮助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肢体运动能力, 能正常行走,缓解关节疼痛[2]。但是,TKA 围术期很多患者会发生血液流失,如果不及时输血患者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安全。 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 与人体的纤维蛋白赖氨酸有着很高的亲和度,药物进入体内,与人纤维蛋白赖氨酸融合,阻止纤维蛋白分解,达到止血的功效[3]。 但是,TKA 对纤溶系统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何保证患者在使用氨甲环酸后不发生深静脉血栓DVT, 是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4]。 鉴于此,该文以2017 年5 月—2018 年4 月为研究段,开展了关于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疗效的对比报告,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院收治的70 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 对照组中男16 例, 女19 例, 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50±3.00)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8例,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6.55±3.50)岁。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5]: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排除:动脉狭窄或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D-D)正常水平3 倍,手术禁忌证或者药物过敏史;合并中大器官合并症等[6]。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全麻,驱血带行驱血后,上止血带,平均压力为45 kPa,于患者膝前正中线位切口,经过髌旁内侧入路,进入股内侧肌与自股直肌间;患者均不置换髌骨,只进行修整;经过关节内截骨调整关节力线,进行术前矫正,假体安装好之后,采用骨水泥固化;对照组患者松动止血带前20 min 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术后关节腔引流管注射1.0 g 氨甲环酸 (国药准字H43021272,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 mL:0.5 g),闭夹2 h后常压引流;观察组松动止血带前20min 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0 mL,术后操作同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镇痛注射,后清洗切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48 h后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隐性失血、显性失血及失血总量,显性失血=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失血总量=隐性失血+显性失血+输血量[8]。

比较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指标水平,采用全自动SysemxCA1500 血凝仪进行检测;统计深静脉血栓DVT 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 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失血量结果比较

观察组隐性和显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失血量结果比较[(±s),mL]

表1 失血量结果比较[(±s),mL]

组别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失血总量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360.5±115.50 240.20±80.00 5.534<0.05 480.52±135.55 320.40±96.20 6.625<0.05 845.80±182.40 560.50±160.50 5.874<0.05

2.2 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PT(s)APPT(s) D-D(mg/L)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13.05±1.50 13.00±1.75 0.251>0.05 31.75±4.55 32.05±4.50 1.104>0.05 1.05±0.20 1.15±0.20 0.524>0.05

2.3 患者DVT 发生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DVT 发生率5.71%(2/35) 略低对照组的14.29%(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5)。

3 讨论

TKA 属于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影响因子非常复杂, 可能与患者曾经有过滑模清理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股骨髓腔操作、截骨操作等;或者是手术操作时,需剥离骨膜、扩髓等操作,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升高,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9]。 根据文献资料提示, 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原因重点归纳为:(1)虽然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但是很容易引发下肢缺氧、缺血,严重降低血液微循环系统,也会增加有害物质的代谢,考虑这种情况,术后会松开止血带,然后此时会增加患者肢体远端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引发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应激反应,增加了术后出血量;(2) 手术本身属于创伤侵入式的操作,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后引发大出血。 因此,加强TKA 患者失血控制,对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关节腔联合静脉进行氨甲环酸治疗,患者的隐性、显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均明显降低。 氨甲环酸属于一种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产生很强的纤维蛋白溶解的拮抗作用,抑制纤溶性蛋白酶原与纤维蛋白赖氨的结合,从而有效预防术后患者出血[10-14]。 同时,氨甲环酸还具有很明显的止血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与可逆性抑制纤维蛋白结合,达到降解纤维蛋白溶酶的目的,产生止血的作用。 氨甲环酸用于手术期患者失血控制已经非常广泛,并且得到认可。 但是,有文献研究指出,静脉用药时,真正被吸收的成分非常少,病损处的血管药物浓度并不高,而关节腔内进行注射该药物,不仅能快速起效,还能提升局部药物浓度,直接作用于病损处,无须经过血液新陈代谢,止血效果更快、更理想。

该次研究中,使用氨甲环酸并没有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VT 产生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TKA 关节腔与静脉注射,当药物进入患者的身体之后,身体代谢最缓解药物浓度,降低对凝血因子的作用,从而并没有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也并没有增加DVT 发生的可能性[15]。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关节腔内进行氨甲环酸预防出血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于TKA 患者采用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量,对于确保手术安全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为增加DVT 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