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
—— 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例

2019-12-23罗利群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勐腊县边疆民族民族

罗利群,黄 敏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受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大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与其他地区相比,教育发展速度缓慢,教育质量在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均衡。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和学校工作的主线,更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义务教育"面"的普及,“质”的不公平成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而教育质量公平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只有保证人人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发展平台,才会出现社会的有序竞争发展。因此,要将教育作为发展中的率先突破环节,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每一个适龄儿童机会均等地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这对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县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据此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保障提出相关建议。

二、勐腊县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的实地调查

(一)勐腊县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的成效与措施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勐腊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1998年至今,勐腊县已逐步实施完成了“扫盲”“普九”的“两基”任务。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各类学校54所,在校学生36759人,其中小学594个班26359人、初中218个班10400人;教职工2210人;小学毛入学率为110.84%,初中毛入学率为109.98%①。2017年,勐腊县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3]。将《勐腊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如表1所示)中数据与《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进行对照可知: “生均占地面积”规定小学为13.6平方米,勐腊县仅1所小学未达到规定标准;“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规定小学为4.0平方米、中学为5.6平方米,勐腊县有8所小学、1所中学未达到规定标准;“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规定中学为7.5平方米、小学为6.3平方米,勐腊县有2所小学、1所中学未达到规定标准。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在10项指标中7项及以上达标的,便可认定学校基本达标。可见,勐腊县的义务教育从总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表1 勐腊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云南省4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8n/2018_04/201801/t20180105_323820.html。

据笔者调查,勐腊县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主要有:

1.落实体制保障,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勐腊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并推进辖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每一个乡都有一名县领导包保(即业务分包、保证落实),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名乡领导包保,形成垂直管理格局。2018年勐腊县教育局与各中小学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勐腊县义务教育精准控辍保学责任状军令状》,明确了各学校及校长的责任。此外,各学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出的号召,对在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子女采用领导挂钩、班主任和党员教师包干的方法,开展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思想谈心、生活照顾、家访慰问,确保所有建档立卡户学生安心在校学习。

2.加大经费投入,依法保障各项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2012年到2016年五年来勐腊县累计安排教育支出17.04亿元,年均增长9.5%②。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勐腊县教育支出完成6.07亿元,同比增长31.6%,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增加及落实规范津补贴政策工资补发增加。2017年,勐腊县投入教育建设资金12979万元,新增校舍11824m、新增体育活动场地6901m、新建功能室24个、新增图书53500册、新增计算机1235台③。进一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各类补助。同时,优化布局调整,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布点均衡,全面统筹勐腊县城乡各学校教学条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要求各学校都要保障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置教师和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生活设施。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018年勐腊县根据县委、县政府审批的教师引进计划,共引进小学、初中教师4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2人,不断扩大、加强教师队伍。持续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指导、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等,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岗位。自2013年起,勐腊县教育局组织实施校长届满考核,不断完善考核细则、方案,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在岗教师交流、培训工作。2016年以来,勐腊县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建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县域内交流制度。为了促进骨干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勐腊县从津贴发放、职称评定、培训培养、评优评先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倾斜,其目的就是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能拥有更多的优秀师资。

4.深化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

勐腊县各学校积极响应《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勐腊县教育局多次在各中小学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将彝族舞蹈、瑶族刺绣、象脚鼓等作为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丰富课堂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不断丰富校外活动内容,努力打造校外教育特色和亮点。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平台作用,仅2017年就开展了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民族文化传承教育5个类别的23项培训与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勐腊县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勐腊县中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勐腊县义务教育质量保障面临的现实难题

近几年来,虽然勐腊县采取了多种积极措施发展义务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

1. 义务教育均衡水平较低

从勐腊县与昆明市呈贡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对比来看(如表2所示):在“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这三个项目指标上勐腊县小学、初中区县均值均低于呈贡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全县均值远高于呈贡区,且该项指标差异系数均高于国家规定的基本均衡发展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从总体看来,昆明市呈贡区的综合差异系数低于勐腊县,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更高。2017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评估反馈中指出,勐腊县班额在50人以上的班级占比偏大区,个别学校围墙不完整,门窗破损严重。

表2 勐腊县与呈贡区办学标准主要指标差异系数对比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云南省4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8n/2018_04/201801/t20180105_323820.html。

2.学校项目实施推进缓慢,“全面改薄”项目进度达不到要求

部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还未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个别乡镇小学校舍设施配备不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班、功能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施落后,尤其是乡镇学校教室一体机的配备严重不足,导致不能满足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

3.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存在逐年升高的趋势。编外教师工资过低,导致人员流动较大,有的乡镇甚至无人参加编外教师岗位应聘,增大了学校管理难度。部分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不足,致使有些教师跨学科授课,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 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较为缺乏

勐腊县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及对现代教育的态度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少数民族学生入校学习之前长期使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必然出现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在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课堂中所导致的学习障碍,加之学校教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他们所熟悉的本土知识、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听不懂、学不会”是边疆民族地区许多学生教育质量不理想的直接原因。尽管多数学校倡导进行双语教学,但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短缺,教师素质不高,双语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是在他们本民族宗教氛围里成长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态度和汉族有所不同。部分家长对孩子是否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及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关心。少数家庭因为经济条件差,希望孩子从小就参加生产劳动以补家用,甚至让孩子外出打工来改善当前拮据的生活状态。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与现实状况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的情况相对严重,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此外,每逢民族节庆,学生们会请假参加各种活动。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教育优先与办学经费投入

2013年,勐腊县公共财政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专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且逐年增加,保证了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但是,对于全县义务教育的需求来说,这些经费还远远不够。增加教育投入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勐腊县存在的学校项目实施推进缓慢,信息化教学装备不足,师资匮乏等问题,都必须要有更多资金投入才能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地方财政[4],但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很大差距,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总体上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再加上经济总体实力不足,边疆民族地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可能性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此外,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在促进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投资目的性不强,甚至出现部分地区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与此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制约、双语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成本,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手段,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办好义务教育的保证。第一,义务教育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要把经费保障提高到国家层面。中央要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导力度,制定专门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两个“提高”(即: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同时,建立、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激励机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第二,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监督体系,坚决杜绝投入浪费。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全的监督保障机制,严防出现教育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现象,切实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每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需要投入的项目需由专家评估确定,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第三,明确投入底线,实施积极差异政策。当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这对于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极不利的影响。只有建立教育投入的差别待遇机制,通过适当的差别待遇去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以体现促进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初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到现实中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通过采取给予落后贫困地区更多的教育投入来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教育发展差距。

(二)师资力量与教师福利待遇

据调查,目前勐腊县小学教师每月基本工资加上国家补贴等其他福利待遇仅3000元左右,除去五险一金以及每年各种岗位培训费用和每个月最基本的生活费用,教师工资几乎所剩无几。教师福利待遇低导致勐腊县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致使勐腊县师资力量远不及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在义务教育建设方面缩减了各学校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但学校的最薄弱环节即师资力量的薄弱并没有改变,教师待遇长期偏低是导致边疆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紧缺的主要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师资力量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相对落后,难以吸引到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到此从事教育事业,而少数教学能力突出、素养较高的老师又通过特聘、晋升等渠道到其他地区更好的学校谋求更好的发展。此外,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还面临在职的部分教师学历层次低、师资类别失衡等问题。为了开足课程,部分学校降低教师准入门槛,导致教师学历水平、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活动不扎实、不深入,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边疆民族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单一,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存在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学生基础差、难管难教的教学处境使得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工作压力大,部分在职教师出现教学工作倦怠、敷衍了事的情况。再加上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部分出现重复培训等多重矛盾,教师培训一度成为负担,使教师的积极性、上进心受到挫伤。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自我效能感低、知识面比较狭窄的现实,将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

师资是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善教师福利待遇。着力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通过教师专项补贴等形式,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并逐步提高。进一步完善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同时给予优秀教师晋升工资等级或职务等奖励,以此激励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以凸显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岗位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将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队伍之中。加大学校对口支援帮扶力度,帮扶学校派遣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推进师资共享。同时,重视和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制定一系列定向培养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计划,为边疆民族地区补充更多合格的年轻教师。第三,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工作。根据教师的成长需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确保教师能教、易教、乐教。加大民族贫困县、乡教师研究生学历免费培训的力度,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一步的研修。同时,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力求最大限度消除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第四,实施边疆民族地区师德建设工程。强化边疆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德放在首位。通过严格规范边疆民族教师从教行为,努力营造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关爱学生、自尊自律的教学文化,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学校教育与边疆民族文化

《勐腊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中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达到省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和校舍安全标准,同时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建立一系列全面符合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山区教育实际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③。近年来,是让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参照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思路,还是尊重边疆民族自身的文化实际情况,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抉择[5]。一方面,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给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式,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学校采取“模仿或照搬汉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模式”,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理念,将现代科学理念引进课堂,确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的学校也在参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一定程度走入了同一化的误区,淡化了民族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对本地民族文化变得越来越陌生,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民族地区存在较强的不适应性,以致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有观点提出要使边疆民族学校民族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使边疆民族地区培养的学生既了解民族文化,又不失现代人才要求的水准。然而现实问题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存在流于形式或者片面理解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初衷等问题,部分学校无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将民族文化盲目搬进校园,简单、直接地塞入课堂,而不顾实际情况,最终就很可能导致民族文化传承目的的“敷衍化”、内容的“碎片化”和过程的“形式化”,“被传承”的民族文化也将失去该有的生机与活力,反倒成为师生的负累[6]。尽管学校教育对于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确实具有特殊意义,但学校的功能是有限的,如何让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以何种方式保障民族文化在学校教学中具有现实性、科学性,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值得肯定的是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不是要统一模式化地发展,而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办学条件的规范化与办学特色的个性化相结合是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互动,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效地应用于现代学校教育中,才能实现民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校领导班子都应该意识到义务教育的发展理念、学校布局的调整、评价机制的出台等问题都不能照搬其他非民族地区的做法,而是要“因地制宜”,寻找真正有效地保障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方法、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交往、互动应以满足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教育需求、增进广大民族群众的生活福祉为目标,使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既可满足人民对教育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又能兼顾民众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学校还要坚持民族文化课程研究,逐步完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保障基本教学条件后,学校应该为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结合民族地区客观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与当地生产发展有关的劳动性技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民族文化课程,学生们对本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担当意识更强,也更有助于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教育质量与学生全面发展

勐腊县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8.4%。同年昆明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41%④。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比例较低,与教育质量有着很大关系,部分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影响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求学,侧面反映出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距。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理念保守、教学方法老套、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等问题更加突出,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急需提升。同时,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还不够,重智育、轻德育、轻音体美现象在边疆民族地区学校尤其是初中阶段十分普遍。在教育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育条件已经不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因此,教育质量应以结果为导向,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具体表现在每个学习者在接受了同等水平的教育后,都能实现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并通过教育的发展提升国民素质,进而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边疆民族地区同样如此,只有当边疆民族教育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边疆民族地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才能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就对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政府和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为目标,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成为公认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话语[7]。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就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选拔体系。任何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现实状况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第一,要根据边疆民族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现状,参照文化、语言、地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发展规划。第二,构建和谐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要以“以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从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考虑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需要和困难,关爱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获得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尊和自信。第三,实施课堂教学创新,鼓励学校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对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具备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第四,努力实现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发更适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课程,使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四、小结

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进而影响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切实体现, 更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注释:

① 数据来自勐腊县政务信息网.勐腊县概况(2017年).https://www.ynml.gov.cn/99.news.detail.dhtml?news_id=17282。

② 数据来自勐腊县人民政府. 2016年勐腊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https://www.ynml.gov.cn/331.news.detail.dhtml?news_id=2856。

③ 数据来自勐腊县人民政府.勐腊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https://www.ynml.gov.cn/351.news.detail.dhtml?news_id=13557。

④ 数据来自云南省教育厅.http://www.ynjy.cn/web;JSESSIONID=4d51a9f96de74a48b40433a277f6ce47。

猜你喜欢

勐腊县边疆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云南边境地区交通路网格局变化下的旅游空间效应
望天树空中走廊的建设及其在科研和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初探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