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治疗蠕形螨病犬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2-23

浙江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病犬米尔血常规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犬蠕形螨是属于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一种寄生虫,通常寄生在犬的皮肤毛囊中或皮脂腺中,严重感染的犬,也可寄生于淋巴结、耳朵和足趾部位[1]。不同年龄阶段的犬均有可能出现犬蠕形螨病,其中以3~10个月龄的犬更多[2]。蠕形螨病是犬的一种严重皮肤性寄生虫病,犬发病后可以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3]。国内米尔贝肟片的应用多集中在犬蛔虫卵的治疗方面,可使感染性犬蛔虫卵失去感染性[4]。而米尔贝肟片应用于犬蠕形虫病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米尔贝肟片治疗犬蠕形虫病的不良反应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治疗感染犬蠕形虫病的田园犬中的临床效果,同时观察了米尔贝肟片对其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为国内临床应用米尔贝肟片在犬蠕形虫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3例犬蠕形螨感染的田园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雄性50例,雌性43例,其中幼犬(18个月以下)61例,成年犬(18个月以上)32例,体重 4~16 kg之间,平均体重(12.7±2.1)kg。患病犬的下腹部和四肢多有红色的丘状斑点或红点,同时伴有脱毛和脱屑症状;均应用刮片法诊断蠕形螨是否阳性,用手术刀片的钝端将患病犬的病灶区域的皮屑刮去一定数量,经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蠕形螨视为阳性。

1.2处理方法 米尔贝肟片规格为2.5 mg/片。将患病犬分为高、中、低剂量组三组,每组31例。低剂量组为0.5 mg/ kg(常规推荐剂量),中剂量组为1 mg/ kg,高剂量组为2 mg/ kg。若患病犬伴发皮肤细菌感染,给予头孢氨苄,用法一天两次,剂量20 mg/kg,疗程四周。同时每周给予维克抗菌香波进行药浴。瘙痒症状频繁的患病犬,给予剂量为0.4 mg/kg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分为一天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

1.3评价标准

1.3.1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 取全血(肝素钠抗凝)做血常规分析, 测白细胞(WBC)、中性细胞数(NEUT)和血小板(PLT)。测定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测定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EA)。

1.3.2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痊愈:脱毛、掉屑等症状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脓性皮炎和瘙痒症状消失,连续两周经实验室镜检后蠕形螨为阴性。

显效:脱毛、掉屑等症状大部分消失,皮肤颜色大部分恢复正常,脓性皮炎和瘙痒症状大部分消失,症状消失面积≥60%,经实验室镜检后蠕形螨为阳性。

好转:脱毛、掉屑等症状少部分消失,皮肤颜色少部分恢复正常,脓性皮炎和瘙痒症状少部分消失,症状消失面积20%~60%之间,经实验室镜检后蠕形螨为阳性。

无效:脱毛、掉屑等症状局部消失,皮肤颜色局部恢复正常,脓性皮炎和瘙痒症状局部消失,症状消失面积<20%,经实验室镜检后蠕形螨为阳性。

分别在经药物治疗3周和8周后,评估三剂量组的治疗效果。其中痊愈、显效和好转合计为有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

在经药物治疗8周后,取患病犬的病灶区域的皮屑在显微镜下观察活螨虫的数量,计算染虫指数,作为体表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

2 结 果

2.1临床观察 全身性感染60例,占64.5%。局部性感染33例,占35.5%。伴发细菌感染病例79例,占85.0%,伴发或者继发其他类型皮肤疾病14例,占15.0%,继发皮脂溢出59例,占63.4%。

治疗后病犬下腹部和四肢的红色丘状斑点或红点已逐渐消退,脱毛和脱屑症状均改善。患病犬的额头、眼睛周围、耳朵等病变部位均改善。

图1 治疗前患病犬的皮肤外观

图2 治疗后患病犬的皮肤外观

2.2显微镜下蠕形螨形态 于显微镜下观察蠕形螨虫的数量和形态,显微镜下蠕形螨虫呈小型虫体和虫卵,虫体修长,颜色呈半透明状,若虫有4对粗短的足。

图3 显微镜下蠕形螨形态

2.3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3周和8周后,三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3周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在治疗8周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

表1 治疗3周和8周后临床治疗效果(n/%)

2.4治疗后患病犬及其体表染虫情况 经应用米尔贝肟片治疗8周后,三组之间的染虫率差异显著(P<0.05),进行两两之间比较,高剂量组的染虫率显著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表2 治疗后患病犬体表染虫情况

2.5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血常规的影响 低剂量组治疗1周后的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低剂量组的患病犬的白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患病犬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相比显著下降(P<0.05)。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各时间点的三组患病犬的中性细胞数、血小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血常规的影响(单位109/L)

2.6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肝脏转氨酶的影响 患病犬治疗前的肝脏AST和ALT与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三组内自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进行比较,各时间点的三组患病犬的AST和ALT水平也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肝脏转氨酶的影响(单位U/L)

2.7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肾功能的影响 患病犬治疗前的肾脏BUN和CREA与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三组内自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进行比较,各时间点的三组患病犬的BUN和CREA水平也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肾功能的影响(单位:BUN,mmol/L、CREA,μmol/L)

3 讨 论

犬蠕形螨病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5]。局部蠕形螨病最常见于不足一岁的幼犬。典型的病变表现在头部和/或前腿上的红斑和脱发斑块,可能存在瘙痒和细鳞屑,大多数病犬能自然缓解[6]。犬蠕形螨是狗的一种专性寄生虫,考虑犬蠕形螨病的发病机制时,区分幼年发病和成年发病的全身性疾病是很重要的。某些品种的犬常在幼年发病犬中发病。文献中提到的其他诱因包括短发、营养不良、应激、发情、内寄生虫和衰弱性疾病等[7],也是犬蠕形螨病的发病诱因。在幼龄动物中,抗寄生虫药物、营养不良和衰弱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螨的增殖和皮肤病的发展[8]。在成年动物中,化疗、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亢进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抑制作用,从而引发螨类的增殖[9]。

本研究分别观察对比了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治疗蠕形螨感染的患病犬的效果,并评估给药3周后和给药8周后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可以看出用药3周后,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在用药8周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结果提示米尔贝肟片的三个剂量均对患病犬有显著疗效,高剂量的米尔贝肟片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更能迅速的控制蠕形螨病的症状。患病犬其他的临床症状如体温、饮食、心率、呼吸频次、二便、精神状态等均正常。在临床疗效的评价上,本研究又采用了染虫指数和染虫率作为评估指标,染虫指数是蠕形螨虫个数/患病犬数量。结果提示,治疗8周后,染虫指数和染虫率均降低,组间进行比较,高剂量组的染虫指数和染虫率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黄薇等[10]研究者对自然感染的蠕形螨患犬进行分组研究,给药临床推荐剂量的 1、3、5 倍的米尔贝肟片,并以伊维菌素作为对照,试验结束时,观察米尔贝肟对犬蠕形螨的治愈情况,结果显示,高剂量的米尔贝肟片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低剂量的米尔贝肟片组。本文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相似。

通过观察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血常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患病犬在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治疗前多数患病犬合并有细菌感染,因此治疗前白细胞水平升高,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患病犬经应用米尔贝肟片治疗1周后,白细胞水平下降。低剂量组的患病犬经应用米尔贝肟片治疗3周后,白细胞水平下降。给药8周后的淋巴细胞数和血小板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提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米尔贝肟片对血常规指标无影响,即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凝血功能等。此外,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的肝脏合成功能和肝细胞状态无不良影响,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对患病犬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评估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治疗患病犬的效果,同时关注药物在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方面的不良反应,结果提示高剂量组患病犬的治疗效果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病犬的的染虫指数和染虫率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不同剂量的米尔贝肟片对患病犬的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无影响,无显著不良反应。本研究为患病犬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从而提高蠕形螨病犬的疾病治愈率,缩短治疗疗程。

猜你喜欢

病犬米尔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浅谈犬软骨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犬脑炎病的治疗方法
浅谈犬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犬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