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朐周姑戏的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

2019-12-22张倩男

人文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戏曲

张倩男

临朐农村地区曾经衍生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性特征的戏曲剧种——临朐周姑戏,如同大多数地方戏曲一样,它曾经风靡临朐各个角落,流行于大街小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走向衰弱。直到新编周姑戏小品 《神秘的笑声》、周姑戏 《淌水崖》 《周姑青丝记》等现代戏作品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才唤起了人们深深的怀念。笔者从这些剧目着手,具体分析了临朐周姑戏的发展现状,探讨临朐周姑戏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平境与逆境

首先,唱词上大胆引用现代语言,增添了趣味性。整体来说唱词都比较欢快,如: “难道说老头子他把野花采呀金屋藏娇暗处躲,怪不得他天天家不回呀怪不得这几天眼皮直哆嗦”。此类唱词的应用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演出效果不错,不难发现周姑戏在积极探索一条崭新的道路,从各个方面不断开拓,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其次,在舞台背景方面也是一改以往的 “简约风”。周姑戏本身源于简单的一两人 “唱门子”①,所以其表演形式便一直是以简为主,不讲求舞台效果,好的时候可以在戏台演出,但更多时候街头巷尾都可以成为舞台,若演出形式过于简陋则对不起观众。基于此, 《淌水崖》 《神秘的笑声》等作品便在舞美方面大下功夫,不仅使用了部分实景作为装饰,还使用了电子屏幕作为背景,随着人物的出场不断变换,引导观众更快的入戏。

再次,进行了比较专业的谱曲,并与专业伴奏团队进行合作。最初的周姑戏在表演时演员肩挂小鼓按节奏敲打进行伴奏,但是戏曲伴奏是戏曲唱腔的最有力的支持部分,对唱腔起着烘托的作用,尤其是管弦乐的伴奏已经成为一部戏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据临朐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所说,周姑戏最初仅有狗皮鼓打节奏,为此文化馆专门请来了专业人员进行谱曲,京胡、扬琴等乐器的使用也为作品的呈现增添了渲染力,所以这些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是有伴奏的。

但是,这些作品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急于求成的问题,很多方面并不完善。一是整部戏节奏过快,结构混乱,戏曲作品来说,结构的把握至关重要,既要控制好节奏,还要有条不紊、叙述清晰;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标新立异,不尊重传统,对于地方剧种来说,大多面临着新旧不接的局面,也就是说新编作品与之前的旧作品差距太大,以至于观众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短板与原因

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与实地访问,总结临朐周姑戏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途没落,缺乏 “抵抗力”。临朐地处山区,相对闭塞,文化与经济的落后成就了这一剧种的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曾经被称为 “栓老婆橛子”的周姑戏也渐渐不被人重视。收音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周姑戏的发展,缺乏抵抗力的周姑戏也逐渐被取代,过年过节也不再搭台演出。

二是为演而演,观众缺失。传承人冯太平老师谈及周姑戏,也表示其唱腔单一,甚至略有乏味,导致其渐渐不被人接受,难以传承,老人们表示周姑戏 “没意思”, “不好听”。

三是后继无人,传承问题令人堪忧。临朐周姑戏的正统传人几乎没有,就老一辈人说,原先唱周姑戏的大多去世,或者年近九十,接受并自愿学习周姑戏的弟子更是少之又少。

四是编排困难,地方演员很大一部分人只会唱,并没有多少文化,缺乏专业人士进行指点,所以排出来的戏大多不完整。

五是资金匮乏,难以维持。对于一个地方戏班来说,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其发展,其从排练到演出,完全需要自费,剧团一年演出费用需要演员平摊,因此导致很多演员放弃戏班。

拯救与传承

1875年 (清光绪元年)编修的 《临朐县志》记载: “在前清盛时,每届元宵节,恒醵钱作戏,范竹为具……而一班青年涂朱抹粉扮作浪子荡妇,挈具盘旋,并演唱杂剧以助兴……”,而如今这种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周姑戏与大部分地区戏种一样面临着濒危的境地,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其进行拯救与传承。

首先,要充分做好 “外在保障”。提供政策支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一种文化遗产的可贵与难得,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政策;增加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要将保护周姑戏所需要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之中,设立专项保护基金,不仅用于发展周姑戏还用于奖励为保护周姑戏做出贡献的个人;加大宣传力度,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宣传功能,创新宣传手段,还要与教育部门合作,深化高校与院团的合作,加强基地建设,把教学成果转化为艺术产品。

其次,要提升其本身的 “内在美”。增加伴奏,使其更加完整,1976年,临朐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对周姑戏的部分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改革原来的唱腔和伴奏形式 (加以板胡为主的弦乐),但是增加伴奏是一项繁琐又困难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周姑戏节奏跳跃性比较大,其音程相差十几度的现象在其他戏曲形式中是很少见的,所以只有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准确的为其编排流畅的曲谱;丰富表现形式,周姑戏在今后的表演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服饰与舞台动作元素,增加舞台装饰,利用灯光、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充分做到 “外在引人,内在传神”。

再次,要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吸纳专业人才的加入。要增强行业吸引力,提高薪资待遇,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完善生活保障,从待遇入手留住人才;做到 “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培养剧种领军人,合理制定招聘方式,引进优秀专业人员。成立周姑戏课堂,选择合适人才进行定向的培养。集思广益,充分集中每个人的智慧,及时推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作品。

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加大传播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不仅要建立以周姑戏为主题的网站,及时更新周姑戏的发展状态,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推出关于周姑戏的微信平台,让更多的人更方便的了解周姑戏;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传播媒介。在县电视台等推出周姑戏的专访栏目,或者是定时播放周姑戏节目,推出关于周姑戏的电台频道,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要,利用报纸推出周姑戏专栏等。

结语

“民间戏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它对于历史与现实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虽然我们曾经视而不见,但是现在我们不能不深刻地反思,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②临朐周姑戏的发展问题不容乐观,改革创新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如何拯救它,如何传承它,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地方戏曲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民风民俗的代表,也是祖先无穷的智慧,所以无论这个过程如何困难都不应该就此搁浅,而是要迎难而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重视临朐周姑戏的发展,临朐周姑戏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地域性标志,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

注释:

①冯奎业:《临朐周姑戏音乐研究》,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②周爱华:《濒危民间戏曲传承意义的文化学、价值观、实践性解读——从“依团代传”传承创新模式谈起》,《戏曲艺术》,2014,(4)。

猜你喜欢

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广西戏曲》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