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12-20刘汶原

好日子(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民族团结

刘汶原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情感的民族,他从五千年前迈步走来,满面尘霜,但他又年轻,时刻推陈出新。4000的厚重历史将我们牢牢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从一走向多而又走向一的特征的民族,他所拥有的多样文化孕育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神联系纽带,是我们不可割舍的血脉亲情。中原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同源但表现各异的文化,比如西部某省,有着迥异与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明的重要部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的给予的要求,是对历史过往的繼承。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民族交流;精神家园;五个认同;多元一体格局

引言

召开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想领域,对民族问题高度关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放到极高的位置,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在讲话中提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国家统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身处边疆地区,更应该深度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线思想,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主阵地,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人心,构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时代拥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相应的社会基础,建设共同的物质家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格外关心,尤其在十八大以后,为了民族地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例如某西部某省,单2017年全区落实产业扶贫资金一百多亿,在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稳定增长,其增长速率在国内名列前茅。该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了不得的成绩,这是该地区近代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巨大进步。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提高了,这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了物质基础。经济的增长既是该地区人民自己的奋斗成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支援的成果,这体现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奔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中,该地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而经济的增长、人民的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

二、在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的的路上,各民族需要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

现今我们正处在国际化时代,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人们的理念、价值观开始多元化。统一思想,凝聚精神共识是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有力的精神保障。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性不亚于物质家园的建设,它是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念,精神,情感的系统。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如同一盏明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业指明前进的道路,就是要发展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今天的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想较之封建时代更为活跃,神奇的藏医药、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别具特色的家具等都是西部地区丰厚的文化馈赠,这些体现了西部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气息与人文情怀。构建精神家园,既要体现时代特点,又要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

三、西部民族地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于教育,要加深对“五个认同”的认识,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中国前进路上的必要条件。

“五个认同”包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认同,是对自我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今天,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我自信,才能守住本心,在国际浪潮中扬帆起航。在西藏,所处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五个认同是西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五个认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既要认同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也要认同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我们要平等看待这些文化,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处理好多元一体格局的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心。我国长期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拥有共同的特征,对待民族问题,我们既不可以抱有大汉族的想法,也不宜有过于偏激的民族情绪。我们既要承认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又要认识的各民族的独特性,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民族团结的歌声里前进。在西部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杂居,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生活在一起,但其间难免有矛盾,要正确处理好民族之间的问题。坚持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是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正确对待民族问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协调好各民族的关系问题,在多元一体格局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再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趋势[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2]张继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解读[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03).

[3]继承中山精神 致力振兴中华[J].团结,1998(02).

[4]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N].中国民族报,2018-05-18(005).

[5]沈桂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N].中国民族报,2018-06-15(005).

[6]王文光,尤伟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价值[N].中国民族报,2018-06-22(006).

[7]陈延斌.全球化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N].中国民族报,2018-08-03(005).

[8]平维彬.传统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维度[N].中国民族报,2018-08-24(005)

[9]王希恩.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点认识[N].青海日报,2018-09-17(010)

[10]陈丽明.关系理性:一种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视角[N].中国民族报,2018-08-10(00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民族团结
失乐园
失乐园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